■李冰江(云南省文化館)
云南的天是藍的,圣潔的藍;云南的地是熱的,讓你感到溫暖;云南的人是多姿多彩的,一張張質樸的笑臉帶給您的,一定是阿娜的舞和甜美的歌。在崇山峻嶺之間,這片紅色的高原,七彩的云南,是我深深愛著的熱土。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使我有機會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多少次走進每一個城鎮,每一個村寨,每一戶人家,新朋老友圍坐一起飲酒聊天,看舞聽歌,那份愜意,真的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在一首首或民間或新創的悠揚旋律中,會使你抑郁的心情豁然開朗,這是每一個云南人表示感激,傳遞友誼的圣潔之物。于是,人們的心更貼進了,使蒼茫人海中偶遇的人們瞬間成為了朋友,那自然的和聲,那情動的語意,流淌出云南人生產生活的華彩樂章。
作為一名云南群眾文化藝術的工作者,在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云南省委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定文化自信,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激發人民群眾創造活力。繁榮群眾文藝,為構建云南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和加快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大力普及文藝知識,廣泛開展群眾文藝活動,以優秀的文藝成果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不斷提高全民文化藝術素養,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鞏固社會主義群眾文藝陣地,推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標準和新的內涵。
那么,合唱藝術作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怎樣培育和壯大這支隊伍,由自發轉化成為具有相對專業理念和演唱水準的舞臺表演團隊,則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云南群眾合唱藝術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急待提高呢?下面我將就云南群眾合唱語音的藝術化培養、訓練進行分析闡述提高和解決的方法。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孕育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整體,之所以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文化上的分離,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中華民族先進文化傳承的主要工具——漢語,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各民族受地域文化,生活習俗,歷史衍變的不同影響,在語言表達上則呈現出了不同的地方方言。中國是一個方言眾多的國家,不同地方的方言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交流障礙,從專家研究的成果看,我國的漢語方言從語言特征上可以分為七大方言,而云南漢語方言屬于西南次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云南話在其它北方方言區也能進行基本的交流,但要準確無誤地、流暢地進行交流并進行演唱,方言就很難做到了,這就需要借助中華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來完成。而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相互交流的通用語言。
云南方言,特別是方音的特點既是地方特色的一個標志,同時也是成為云南人學習普通話時所要共同注意的難點和重點。云南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地域詞語使用較多,而在較正式的場和,規范詞語則使用較多。那么,云南人要想說好普通話,進而在合唱作品中準確唱好歌詞、表達詞意就成為了必需渡過的難關。結合云南的方言、方音特點,按聲母、韻母、聲調三大方面與普通話進行比照,明確共同點或相似點,運用排除法,找出最大差異并有針對性的來學習,從而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這是其一。而采用對比法,一是對比語言的差異,找出不同點而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調整、糾正;二是對比字音歸類,找出那些普通話和云南方言歸類不同的字,按類記憶,這是其二。
(一)在聲母方面,云南129個縣(市)區中,有近一半的縣(市) 區zh、chi、sh讀成z、c、s,另一半雖然zh、ch、sh與z、c、s能區分,但發音的部位較普通話靠前,出現方音。
(二)韻母方面,云南近2/3的地方齊齒呼和撮口呼不分。普通話讀撮口呼韻母的字在云南方言中大多讀為齊齒呼,如普通話ü韻和以ü開頭的韻母,在云南方言中都讀為i音和以i音開頭的韻母;有一半多的地方in、ing、ün不分,有約2/3的地方,沒有卷舌元音,故兒化韻沒有卷舌等。
(三)聲調方面,普通話的輕聲詞在云南全省基本都不讀輕聲;云南方言的四聲中,陽平、上聲、去聲與普通話相應聲調差異較大,其中普通話的陽平和上聲則是云南人學習運用普通話歌唱的難點。需要有較專業的普通話教師進行規范化輔導和教學。
(三)詞語方面,普通話的運用過程中,由于云南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明顯的地域特色,進入發聲歌唱狀態時,會產生使用程度和使用習慣的差異,云南人在使用普通話歌唱時若不加以區分,就會造成表達與理解上的偏差。這就要求合唱指揮在培訓的過程中進行重點訓練。
(五)句式方面,云南方言經常會使用一些特殊的語氣助詞,一旦語言不準確,語音就很難把握,歌唱的潛在內涵就難以體現,就會造成演唱者與聽眾交流、融入和理解上的難度,如不加以訓練,將會直接影響詞意和歌唱情感的表現狀態。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段與創造方法。就聲樂(合唱)藝術而言,它又是以歌聲和語言相結合來傳達思想情感、表現藝術形象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除無詞的聲樂作品之外,其它各種體裁的聲樂作品本身都是詩的語言與音樂的有機結合。詩的語言形象為音樂創作提供了藝術構思的基礎。詩化的內容、形式、結構、韻律、節奏對音樂的表現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舞臺表演實踐和組織策劃實施群眾合唱的培訓教學及演出比賽等項目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同一首歌》,原歌詞是: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而我們云南的有些合唱隊卻把它唱成:“萱”花“成”告“述”我你“診”樣“肘”過……一句歌詞唱出五個語音的音變,因此讓我深刻地意識到語言、語音在演唱中的必要性和必須加以解決的重要性
在演唱的吐字、咬字中,暨要掌握字音的局部結構,又要掌握字音整體的依字行腔方法,通過辨字審音準確完善地依字行腔,才能在訓練及演唱中做到出字、引長、收聲、歸韻和諧適度,情真意切。因此如何處理好字與腔的關系就成了在歌唱中必需把握的規律,語言文字是“骨頭”,行腔歸韻是“血肉”,培訓過程中做到語音與行腔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才能夠圓滿完成合唱作品的演繹。
普通話語音的學習需要從發音及辨正兩個方面去努力。需要掌握一定的語音學的理論知識,按正確的部位、方法,發準每個音素、每個音節。同時我們又需要憑借掌握的語音知識在專業合唱指揮的帶領下成系統地進行糾正受方言影響的語音習慣,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準確、熟練是語音學習的基本要求,需要我們不但要動腦,而且要上口并通過反復的實踐演練加深記憶。
(一)找準語音的準確性
1.字不正,腔難圓。這是因為不同的字構成了不同的發音部位與方法,唇、齒、喉、牙、舌的五音變化,口的開、合、齊、撮的四呼形態,穿鼻、抵腭等的收音歸韻,形成了不同的共鳴腔,因此無論是說是唱都要依字行腔。合唱藝術是具有強烈音樂性的歌唱藝術,要求在演唱的瞬間,讓聽眾首先能清晰無誤地聽清歌唱的每一個字并隨之產生豐富生動的聯想與想象,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字不正,意難明。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因字取意才能達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3.字不正,音難聽。聽覺藝術自然要求悅耳動聽,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否則會適得其反。
要求在練習通暢發聲時,可以想象聲音在胸和喉部經過一根通暢的管子到達喉部,要想象這是一個比自己脖子細一些的管子,管子應該是上下直立的,左右不能扭曲,前后不能扭曲。為此,演唱者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頭都要和身體處在統一的一條垂直線上,脖子要略向后靠,保持管子的直立暢通。而想象中的管子不能癟,不能擠,也不能脹撐,只能是不緊不松的狀態,聲音經過這個管子的過程是迅速的,沒有障礙的,發聲的力量用在腰腹部,而不是用在管子處,聲音經過管子時,管子本身不能處于緊張狀態,如果管子緊張,就會使聲音受阻,音色有一種緊張感,聲音也容易發生嘶啞。
(二)找準語音的形象性
合唱作為聲音的藝術,它的形象創造是以聲音為材料來完成的,而聲音則是以語言的聲音——語音,和音樂的聲音——樂音,包括旋律、節奏、調式、和聲、復調、曲式等特有的表情手段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形象創造的。也就是說,你唱什么,仿佛立刻在聽眾眼前就呈現出什么。語言的形象性、表現力是建筑在演唱者積極想象的內心視像創造基礎上的,還表現在音色或聲音造型的性格化上。準確優美的聲音不僅表現了歌曲內容,也會促進語音的準確表現后以利自我審美意識的提高。所以選好歌、學好歌、唱好歌更能找準語音的形象性。
要求在練習語音的形象性時,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聲音的音色明朗堅實而又輕松,能夠給人以信任感
2.掌握一定的發聲吐字和語言表達技巧,吐字清晰流利自然,語句抑揚頓挫自如
3.演唱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歌唱語音傳遞出來,做到聞聲而知人。加強修養,提高文化水平,塑造正能量的歌者形象也至關重要。
(三)找準語音的音樂性
合唱是具有豐富音樂性的歌唱藝術,語言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伴隨著旋律的悠揚宛轉、高低起伏,節奏的鏗鏘疾徐、長短交錯,時而似行云流水,時而激烈高亢,纏綿的低吟,奔放的歌唱定會使聽眾在聲腔的音樂美中得到藝術的享受。歌曲的音樂性雖然主要是從曲調中體現出來,但在依字行腔的過程中,對歌詞或唱詞的語言情態、語調、語氣、語勢等處理的細微變化,都將會影響曲調的音樂性和表現力。音樂性本身就是藝術語言的基本特征之一。
我們要求像歌唱一樣的說話和像說話一樣的唱歌,這其中就包含了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要求在練習語音的音樂性時努力做到:
1.情感色彩形成節奏,語音引起的感受使我們體驗到,每首合唱作品中,段落不同而情感的分量不同,情感的色彩也不同。而由不同的感受引起情感的變化,使表達產生各種不同的起伏,不同的濃淡色彩,不同速度,不同分量,必然構成節奏的轉換和對比。
2.主次關系形成節奏,一定要弄清楚合唱作品里的主次關系,語音出現的機會不同,位置不同,頻度不同就表現出較為豐富的節奏變化,由主次關系的變化引起語音的輕重變化、抑揚變化則形成了節奏。
3.時空變換形成節奏,這一點在反映歷史題材的合唱作品中尤為明顯。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發生的事情,會因情景不同,空間距離不同,時間遠近不同,引起語音的快慢變化,這樣語音節奏的變化也就顯現出來了。
4.形象差別形成節奏,在很多的合唱作品中會出現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特征,能夠覺察到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差異,并且在認真地表達時區別他們,包括動作、舉止、說話的腔調、神態,從而也就產生了節奏的多重變化。
(四)找準語音的動作性
所謂動作性就是指合唱作品的語言表現在每句、每段、每首歌都應該具有它特定的情感作用或目的。合唱藝術是需要表演的藝術,在引發情感與傳達情感的演唱過程中,要借助于對歌詞語言的理解和體驗,充分表達喜、怒、哀、樂、怨、恨、愁、悲等感情的細微變化,從而達到吸引聽眾,感染聽眾,說服聽眾,甚至改變聽眾的思想和態度.這樣演唱者就要積極調動語言情感表現的一切要素,展現作品的感情變化,此時歌唱的語言就不僅僅是作品的書面語言了,它變成了演唱者發自內心的行動。在練習語音的動作性時,要求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如見其人,聲情并茂。美好的聲音必須有真實豐富的情感來傳遞出感動觀眾的動作,無情難以立意,形聲不得無情。緣物生情,以情感人是所有合唱作品的真諦。
語音是聲樂(合唱)藝術的造型基礎與創造核心,為了把書面的詞曲有聲化,用音樂化的語音訴諸人們的聽覺,從而產生聲音的直接美感,最終完成聲樂(合唱)藝術的創造是一個需要經歷用心、用情,堅持不懈,長期努力學習的過程,在這里,我真誠地希望熱愛合唱的歌友們,在云南這片多情的土地上用美妙的歌聲去贊美我們的家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