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桃洪鎮雨山中心小學李毅軒 范紫萱 張玥 羅詩瑩 王正智

去年7月,李毅軒的叔叔說他發現了一塊荒地。隨后,李毅軒和他爸爸在這塊荒地上用點穴的方法種植大豆,種得比較疏,又在另一塊空地種植玉米,也種得疏。而且,在桔樹的四周種了四穴玉米,希望玉米棒能長得很大。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國慶節,李毅軒發現大豆長勢喜人,幾棵大豆樹上掛滿了飽滿的豆莢。一個多星期后,玉米也成熟了。他采摘回家,剝開苞葉,發現這些玉米質量很差,大大的玉米棒上就長著幾顆零碎的玉米粒。怎么會這樣呢?
他又采摘了一些玉米,發現那些緊挨著種在一起的玉米顆粒長得多一些,而其他的玉米顆粒就少很多。難道玉米不同于大豆,種得密就顆粒飽滿,種得稀就會缺粒嗎?
李毅軒和學校研究性學習種植小組的同學商量,決定在科學研究實踐種植基地進行種植實驗,探究玉米缺粒少籽的奧秘。
1.整地:種植面積共66.7平方米,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各半。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桿還田地采取淺翻深松或平翻深松的方式。
2.實行玉米-大豆-其他作物或玉米-大豆輪作。要求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翻后及時耙地,耙深15厘米以上。
3.秋起壟,進行壟底深松,深施肥。基肥每畝施農家肥3~4立方米。
精選良種。種子盡量用包衣種子。如果種子未包衣,播前對種子進行粒選,之后曬一兩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1.適期早播:土壤耕層內5厘米地溫為7℃~8℃時,是玉米播種的始期。根據土壤墑情及春季氣溫確定播深,以3~5厘米為宜。
2.種植小組實驗地少,采用人工播種。播種與施肥作業一次完成。
對照組:采用窄行40~50厘米的窄行密植方式種植,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苗為4000~4500株。
實驗組:采用寬行80~100厘米,株距80~100厘米,即等行距稀植方式。每667平方米定苗為1800~2000株。
1.查苗補苗,補栽應在幼苗2~3葉期結合田間、定苗情況進行。
2.適期定苗,徹底除集。
在幼苗3~4葉期根據田間苗勢確定適宜的間、定苗時間。玉米幼苗拔節后易從莖基部長出分蘗,影響主莖生長,必須隨時檢查,早發現早掰除。
3.合理施肥。
要求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補施粒肥。
4.化控防倒。
當每667平方米的留苗密度大于4500株時,需在可見葉6~9葉時噴化控劑,縮短基部節間長度,增強基部節韌性,防止玉米倒伏。

玉米產量如下:

飽滿玉米與缺粒玉米對比

結論:對照組密植的玉米棒上玉米粒排列得整整齊齊,而且很飽滿。實驗組稀植的玉米,大大的玉米棒上長著幾顆零碎的玉米粒。
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玉米缺粒可能與土壤、氣候、營養、授粉不足等有關。
對照組與實驗組的玉米地相鄰,可以排除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
有些玉米桿子矮,營養不良,玉米棒也小,但是顆粒挺飽滿的,排除營養因素。
實驗組的玉米嚴重缺粒,與種的密度小有關。
玉米花為單性,雌雄同株。對照組地里的玉米密植,當雄花花粉不能飄到自己雌花絲上時,卻能飄到其他玉米的雌花絲上,這樣大大增加了雌花受精的機會。受精率高,玉米就長得飽滿。
而實驗組的玉米種得稀,當雄花花粉飄不到雌花絲上的時候,只能飄到地面上。這樣浪費了大量花粉,受精率非常低,所以長成的玉米嚴重缺粒。
種植玉米要合理密植,否則會減產甚至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