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記威+曹軍偉+王國銳+張澤遠



摘 要: 利用有限元軟件對某固體發(fā)動機O形橡膠密封圈裝配過程進行仿真分析。 研究了裝配過程中密封圈材料參數(shù)、 密封圈與發(fā)動機殼體摩擦系數(shù)、 軸向裝配速度和結構參數(shù)對密封圈剪應力的影響。 結果表明, 材料參數(shù)、 摩擦系數(shù)以及裝配速度是影響密封圈最大剪應力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 固體發(fā)動機; O形橡膠密封圈; 裝配; 有限元; 超彈性
中圖分類號: V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5048(2017)06-0072-05[SQ0]
0 引 言
空空導彈固體發(fā)動機工作環(huán)境復雜[1], 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燃燒室承受高溫、 高壓燃氣, 因此密封結構的可靠性是發(fā)動機設計的關鍵技術之一。 燃燒室零件之間的密封一般采用O形橡膠密封圈, 密封圈能否可靠工作直接關系到發(fā)動機任務成敗。 發(fā)動機密封在設計、 生產(chǎn)、 使用等環(huán)節(jié)均需要重點關注。 特別是在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裝配質量, 是決定密封結構是否可靠的關鍵一環(huán)。 但密封圈在裝配過程中難以觀察, 密封圈是否會發(fā)生剪切破壞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因此通過對裝配過程仿真, 從而在理論上獲得各參數(shù)對裝配的影響規(guī)律, 最大程度避免密封圈在生產(chǎn)過程中受剪切破壞。
國內針對O形橡膠密封圈的密封性能研究較多[2-14]。 陸婷婷等[2]對O形橡膠密封圈的截面直徑、 間隙張開量、 間隙張開時間、 壓縮率和壓力對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響進行了仿真分析。 閆平義等[9]設計了橡膠回彈性測試儀, 對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用氟橡膠圈密封材料回彈特性進行了研究。 陳汝訓[13]對提高密封結構可靠性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密封圈使用過程, 對密封圈裝配過程研究較少。 本文對某型發(fā)動機前封頭裝配過程進行了有限元仿真, 對裝配過程影響密封圈受剪切的幾種因素進行梳理和參數(shù)影響分析, 得到了主要影響參數(shù), 結論對設計與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 仿真分析
1.1 假設條件及模型參數(shù)
發(fā)動機密封圈裝配過程仿真模擬, 假設:
(1) 發(fā)動機各金屬組成設為剛體;
(2) 橡膠材料各向同性, 且近似不可壓縮;
(3) 考慮幾何非線性效應;
(4) 前封頭裝配過程與燃燒室筒體(以下簡稱筒體)完全對中。
有限元軟件用應變勢能來表達超彈性材料的應力-應變關系, 有多種不同的應變勢能模型。 此外, 有限元軟件可直接輸入試驗數(shù)據(jù), 包括:
(1) 單軸拉伸和壓縮;
(2) 等雙軸拉伸和壓縮;
(3) 平面拉伸和壓縮;
(4) 體積拉伸和壓縮。
由于單軸試驗數(shù)據(jù)容易得到, 且應用最為廣泛, 本文采用單軸拉伸試驗數(shù)據(jù)。
發(fā)動機前封頭與筒體密封結構件如圖1~2所示。 圖1為裝配前結構位置, 圖2為裝配后結構位置。
模型橡膠密封圈參數(shù)中, 泊松比取0.499 99, 單軸拉伸數(shù)據(jù)如圖3所示。 裝配速度0.5 mm/s, 不計密封圈與筒體和前封頭之間的摩擦。
1.2 裝配過程分析
裝配過程中, 密封圈在封頭密封槽里, 封頭沿軸向朝著筒體內部方向平行推進, 進入密封面倒角時, 密封圈被壓縮變形, 當密封圈完全進入密封面后, 封頭繼續(xù)沿原方向移動, 直至達到安裝。
密封圈進入密封面的整個過程如圖4~7所示。 由圖可知, 密封圈通過筒體倒角時, 首先與封頭的尖角a和筒體的尖角b接觸, 此時由于密封圈變形較小, 未產(chǎn)生較大剪應力, 如圖4所示。 在通過筒體尖角c時, 產(chǎn)生最大剪應力, 此時密封圈容易受剪切破壞, 達到最大剪應力, 如圖5~6所示。 當密封圈全部進入筒體密封面后, 密封圈剪應力由外到內層層均勻增大, 如圖7所示。
2 參數(shù)影響分析
密封圈裝配過程影響因素較多, 通過辨識, 對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參數(shù)、 結構參數(shù)、 摩擦系數(shù)和裝配滑動速度進行參數(shù)化仿真分析, 得到了各參數(shù)對發(fā)動機密封圈裝配過程影響程度結果。 為方便模型間對比分析, 所有計算結果均為密封圈上最大剪應力位置點隨時間變化數(shù)據(jù)。
2.1 橡膠材料參數(shù)
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 O形橡膠密封圈材料拉伸的應力-應變曲線均有不同程度差異。 表觀上, 橡膠材料拉伸數(shù)據(jù)中同樣應變條件下應力越大, 則材料硬度越高。 為研究拉伸曲線對密封圈裝配過程影響, 對三種材料應力-應變曲線進行了仿真對比, 應力-應變曲線如圖8所示, 其他參數(shù)與1.1節(jié)相同。
橡膠硬度與材料拉伸曲線具有相關性, 相對來說橡膠材料A表現(xiàn)高硬度、 橡膠材料B中硬度、 橡膠材料C低硬度。
圖9所示為三種材料的剪應力-時間變化曲線。 從圖9可以看出, 材料A最大剪應力高于材料B達2倍以上, 材料C也高于材料B, 因此材料力學性能曲線對裝配過程具有較大影響。 此外, 當密封圈裝入密封面后, 殘余剪應力也與材料力學曲線相關。 表現(xiàn)為材料A最大, 材料B最小, 材料C略大于材料B。 而殘余應力對橡膠老化具有較大影響[13], 因此, 為避免裝配過程中過高剪應力以及橡膠材料過快老化, 應選擇應力-應變曲線適中的橡膠。
2.2 結構參數(shù)
由圖4~5和圖9可知, 密封圈在筒體尖角c位置產(chǎn)生最大剪應力, 因此對該尖角設計過渡圓弧并進行仿真計算, 結果如圖10所示, 其他參數(shù)與1.1節(jié)相同。 由圖10可知, 過渡圓弧對降低剪應力峰值有一定作用, 同時, 尖角c加過渡圓弧后, 剪應力上升更為平滑, 有利于密封圈滑入密封面, 建議尖角c增加過渡圓弧。
2.3 摩擦系數(shù)
密封圈裝配過程中有一定的滑動距離, 特別在滑入密封面時, 密封圈與筒體的摩擦可能對剪應力最值產(chǎn)生影響。 因此, 對模型在不同摩擦系數(shù)下進行了仿真分析, 其他參數(shù)與1.1節(jié)相同, 結果如圖11所示。 隨著摩擦系數(shù)的增大, 剪應力極值出現(xiàn)在時間上逐漸后移, 且最大值隨著摩擦系數(shù)增大逐漸上升。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密封圈與筒體摩擦越嚴重, 越不利于密封圈滑入密封面, 最大剪應力在時間上表現(xiàn)滯后。 此外, 隨著摩擦系數(shù)的增加, 最大剪應力顯著上升, 表明摩擦系數(shù)是裝配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為避免摩擦系數(shù)增加引起剪應力上升, 在密封圈安裝前應均勻涂抹潤滑脂或采取其他潤滑措施, 降低安裝過程剪切風險。
2.4 裝配速度
密封圈裝配速度是又一種影響剪應力的參數(shù)。 對三種裝配速度進行仿真分析, 其他參數(shù)與1.1節(jié)相同, 結果如圖12所示。 結果表明, 裝配速度越快, 密封圈到達尖角c時的最大剪應力上升越快, 峰值越大, 且速度到達一定時, 與尖角b接觸時剪應力極值急劇上升, 量級接近與尖角c接觸時的剪應力極值。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密封圈在裝配過程中需要擠壓變形, 當擠壓過快時, 密封圈來不及滑入密封面, 擠壓變形很大, 剪應力快速上升, 這不利于對密封圈的保護。 因此, 密封圈擠入密封面時, 應盡量降低進給量, 避免剪切密封圈。
3 結 論
(1) 在滿足密封需要的情況下, 密封圈硬度太高或太低對裝配均不利, 且橡膠材料參數(shù)是密封圈殘余剪應力的決定性因素。
(2) 筒體密封面的尖角c應加工過渡圓弧, 該措施可降低密封圈最大剪應力峰值, 且使剪應力上升過程圓滑。 計算顯示, 圓弧越大, 最大剪應力越小。
(3) 密封圈和筒體的摩擦系數(shù)對裝配過程最大剪應力影響較大, 安裝過程中應在密封圈外部均勻涂抹潤滑脂或采取其他潤滑措施, 以降低密封圈剪切的風險。
(4) 密封圈的軸向裝配速度對密封圈擠入密封面過程影響同樣較大, 速度越小, 剪應力上升越慢, 速度越大, 剪應力上升越快。 因此密封圈裝配時, 應盡量降低裝配速度。
參考文獻:
[1] 李記威, 房雷, 周建軍, 等. 某空空導彈發(fā)動機裝藥掛飛振動疲勞壽命分析[J].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6, 36(1): 89-92.
Li Jiwei, Fang Lei, Zhou Jianjun, et al. Fatigue Life Analysis for a Solid Rocket Motor of Air-to-Air Missile under Hanging Flight Vibration[J]. Journal of Projectiles, Rockets, Missiles and Guidance, 2016, 36(1): 89-92.(in Chinese)
[2] 陸婷婷, 王維民, 陳立芳.橡膠黏彈性對橡膠O形圈密封性能的影響[J].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41(6): 93-97.
Lu Tingting, Wang Weimin, Chen Lifang. A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an O-Ring Seal with Viscoelasticity[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14, 41(6): 93-97. (in Chinese)
[3] 王江.橡膠密封圈在回彈過程中的密封性能分析[J]. 強度與環(huán)境, 2006, 33(3): 37-42.
Wang Jiang. Hermeticity Analysis on the Bounce-Back Process of O Ring[J]. Structure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06, 33(3): 37-42. (in Chinese)
[4] 魏列江, 韓小霞, 熊慶輝, 等. O形圈密封溝槽倒角半徑對密封性能的影響[J].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16, 36(3): 72-75.
Wei Liejiang, Han Xiaoxia, Xiong Qinghui, et al. The Effect of O-Ring Seal Groove Fillet Radius on the Sealing Performance[J].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2016, 36(3): 72-75. (in Chinese)
[5] 王偉, 趙樹高. 橡膠O形密封圈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 潤滑與密封, 2005(4): 106-107.
Wang Wei, Zhao Shugao.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ubber O-Sealing Ring[J]. Lubrication Engineering, 2005(4): 106-107. (in Chinese)
[6] 秦亞軍.基于有限元O形橡膠圈密封性能分析[J].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14, 34(8): 31-33.
Qin Yajun. Seal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Ring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2014, 34(8): 31-33. (in Chinese)
[7] 王朝輝, 何康康. O形橡膠密封圈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 航天制造技術, 2016(2): 4-8.
Wang Zhaohui, He Kangka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ubber O-Sealing Ring[J].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6(2): 4-8. (in Chinese)
[8] 楊春明, 謝禹鈞. 基于Ansys的橡膠O形密封圈的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J]. 彈性體, 2010, 20(3): 49-52.
Yang Chunming , Xie Yujun. Ansys Analysis of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Rubber O-Sealing Ring[J]. China Elastomerics, 2010, 20(3): 49-52. (in Chinese)
[9] 閆平義, 蘇勝良. 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密封材料(F108)回彈特性研究[J]. 宇航材料工藝, 2001, 31(6): 20-22.
Yan Pingyi, Su Shengliang. Study of Resili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RM Sealing Material[J]. Aerospace Materials & Technology, 2001, 31(6): 20-22. (in Chinese)
[10] 陸婷婷, 王維民. 橡膠O形密封圈研究發(fā)展綜述[J]. 液壓氣動與密封, 2014, 34(10): 6-10.
Lu Tingting, Wang Weimin. Development Review of O-Ring with Rubber Material[J]. Hydraulics Pneumatics & Seals, 2014, 34(10): 6-10. (in Chinese)
[11] 任全彬, 蔡體敏, 安春利, 等.硅橡膠“O”形密封圈Mooney-Rivlin模型常數(shù)的確定[J]. 固體火箭技術, 2006, 29(2): 130-134.
Ren Quanbin, Cai Timin, An Chunli, et al. Determination on Mooney-Rivlin Model Constants of Silicon Rubber “O”-Ring[J].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echnology, 2006, 29(2): 130-134. (in Chinese)
[12] 穆志韜, 邢耀國. 固體發(fā)動機結構密封特性分析[J]. 潤滑與密封, 2004(2): 33-35.
Mu Zhitao, Xing Yaoguo. Analysis of the Sealing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Solid Engine[J]. Lubrication Engineering, 2004(2): 33-35. (in Chinese)
[13] 陳汝訓. 固體發(fā)動機的密封問題[J]. 強度與環(huán)境, 1995(4): 1-5.
Chen Ruxun. Sealing for Solid Rocket Motor[J]. Structure &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1995(4): 1-5. (in Chinese)
[14] 任全彬, 陳汝訓, 楊衛(wèi)國. 橡膠O形密封圈的變形與應力分析[J]. 航空動力學報, 1995, 10(3): 241-244.
Ren Quanbin, Chen Ruxun, Yang Weiguo. Deformation and Stress Analysis of Rubber O Ring[J].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 1995, 10(3): 241-244. (in Chinese)
Parameter Analysis of Assembling Rubber O Ring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Li Jiwei, Cao Junwei, Wang Guorui, Zhang Zeyuan
(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 Luoyang 471009, China)
Abstract: The assembling rubber O ring of a solid motor is simul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ubber material paramete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O ring and motor case, the axial velocity of assembling and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 on the shear stress of the O ring are studied. As a result, the main factor on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of the O ring is rubber material parameter,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axial velocity of assembling.
Key words: solid motor; rubber O ring; assembling; finite element; hyper-elasti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