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李會迪
【摘 要】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核安全設備是保證民用核設施安全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睹裼煤税踩O備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00號令)》和配套法規要求: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應采取駐廠監造或見證等方式對相關活動進行過程監督。本文通過制定質量問題分類原則,并對質量問題的處理方式提出建議,確保了監造工作的時效性。
【關鍵詞】核安全設備;監造;質量問題;分類管理
中圖分類號: F426.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32-0076-002
【Abstract】High quality and high reliability nuclear safety equi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goal of civil nuclear facilities. The regulations on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nuclear safety equipment (500th decree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supporting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the operation units of civil nuclear facilities should supervise the related activities in the way of factory supervision or witness.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quality problems are formulate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quality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e timeliness of the work.
【Key words】Nuclear safety equipment; Supervision; Quality problem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0 前言
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核安全設備是保證民用核設施安全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為了加強核安全設備的監管力度,國務院于2007年7月11日頒布了《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00號令)》。為了配合新條例的貫徹和實施,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也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了4個配套的核安全設備方面的法規?!睹裼煤税踩O備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00號令)》和配套法規要求: 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對民用核安全設備的安全和可靠運行負全面責任。在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前,民用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采取駐廠監造或見證等方式對相關活動進行過程監督。
由此可見,設備監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將設備監造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并高效處理,將是核安全設備監造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質量問題分類原則
核安全設備設計、制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如實體質量不符合問題、文件質量不符合問題、管理職責不符合問題等,如不進行有效處理會對設備實體及文件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根據質量問題的影響程度,將問題等級分為一般、重要、重大三類,重大重要程度最高,依次降低,分類的基本原則如下:
1.1 重大問題
(1)供應商違反核安全法規的問題;
如違規分包、違規操作或作業(如補焊、加工)、 不按法規要求取證(包括公司資質及人員資質等)及履行備案職責等;
(2)供應商對于制造實體及文件故意弄虛作假的行為;
(3)國家主管單位或監管單位檢查發現的質量問題;
(4)業主單位、公司相關部門檢查和其他檢查發現的需深入整改的質量問題;
(5)發現的制造依據性文件存在的問題,如圖紙、技術條件、制造規程文件中存在較大的錯誤或疏漏;
(6)制造過程存在違反制造依據性文件作業的問題,且情節嚴重的;
(7)核安全1級設備違反采購合同、引用的相關文件或采購方所認可文件的要求的質量問題,并需要制定新的工藝方案、技術規范和驗收準則才能進行制造工作的事項;
(8)對于在供貨主線上的設備, 產生嚴重影響進度的質量問題,如可能造成制造進度滯后2個月以上,或核電現場急需設備滯后1個月以上的。
1.2 重要問題
(1)發現的制造依據性文件存在的問題,如圖紙、技術條件、制造規程文件中存在錯誤或疏漏;
(2)制造過程存在違反制造依據性文件作業的問題;
(3)發現的制造過程記錄、材質證明報告錯誤的問題;
(4)對同類設備中一般類質量問題(目前無法根本性解決的問題除外)反復發生的;
(5)除重大質量問題外,制造過程中發現的防異物、包裝、運輸、涂漆等影響設備實體的質量問題;
(6)由于供應商自身管理不善而引發的系統性問題;
(7)對設備進度產生影響的質量問題,可能造成制造進度滯后1個月的。
1.3 一般問題
(1)過程中發現的不嚴重影響實體及文件的質量問題,且能立即整改的或判斷可以按期整改的;
(2)設備制造過程中通過測量、檢驗、試驗發現的常規質量問題,如理化試驗指標不合格、無損探傷不達標、性能試驗不合格等;
(3)設備制造過程中發現的物項標識錯誤、鑄造缺陷、機加工尺寸檢查不合格等影響設備實體的質量問題。endprint
2 質量問題監造執行措施
對于相應質量問題,監造人員可使用以下監造工具,根據質量問題的影響程度處理相關問題,可參照以下進行:
2.1 停工令
停工令的開啟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出現重大安全事故或安全隱患,對相關方人員或物項的安全構成嚴重影響或威脅;
(2)使用或安裝已知有缺陷的和未經驗證的、且不能糾正的物項;
(3)擅自變更設計文件進行施工或制造;
(4)繼續工作會產生無法糾正或不易修理的不符合項,并會嚴重影響設備物 項性能或服務效果等情況的。
2.2 質量問題通知單
當供應商的制造活動不符合要求,產生違反設計、技術文件、標準要求的事實,且供應商不能正視造成質量問題,應開啟質量問題通知單,通知單的開啟應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
(1)對于屬于重大問題中的1)、2)、3)、4)類問題的,應直接開啟質量問題通知單:
(2)相同或類似問題,重要質量問題一年內出現5次或重大質量問題一年內出現2次,滿足任意一項也應開啟質量問題通知單。
2.3 工作聯系單
當供應商的制造活動不符合要求、且連續出現,或者供應商對監造人員的口頭質量通知要求不整改或整改不徹底,如果不制止或整改不徹底,將會對設備制造工序質量造成影響,或需向供應商發出應規避質量風險的要求等,應開啟工作聯系單,工作聯系單的開啟應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
相同或類似問題,對于重要質量問題一年內出現3次,以及除重大質量問題(1)、(2)、(3)、(4)類的問題,一經發現都應開啟監造工作聯系單;另外,質量問題通知單和監造工作聯系單不重復開啟。
2.4 口頭通知
當供應商的制造活動不符合要求、且通過口頭通知可以立即改正的,監造人員以口頭形式告知供應商立即整改。如供應商按照要求整改完畢,質量問題處理結束。
口頭通知的情況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重要問題首次發生的;
(2)一般問題會影響下一步生產的。
3 質量問題監造管理措施
針對監造人員提出的質量問題,監造責任管理部門應采取或申請采取相應管理措施,具體應包括:組織人員進行專項巡檢、組織人員進行專項問題排查、經驗反饋的學習落實、根本原因分析等。相應管理措施的實施可參照以下內容進行:
3.1 質量問題排查
針對監造人員提出的重大質量問題,經監造專業隊隊長定期篩選(依照問題累計數量,按每月或季),提出排查建議,并明確排查范圍。當質量問題專業性較強,只涉及到個別監造隊時,可組織單個或某幾個監造專業隊組織排查。
當質量問題涉及范圍廣時,應組織全面排查。需開啟排查的質量問題,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核安全局等外部單位檢查發現與監造設備相關的質量問題,且向監造責任管理部門提出要求的;
(2)核電現場發現與監造設備相關的質量問題,向監造責任管理部門提出要求的;
(3)影響設備質量的重大系統性風險發生。
3.2 質量問題根本原因分析及報告
設備制造質量問題嚴重性達到以下程度,引起廣泛關注的事件,應組織編制質量問題根本原因分析。需進行質量問題根本原因分析的事項應包括(不限于):
(1)在役設備制造缺陷(非設計缺陷),導致機組停機或造成重大損失的情況;
(2)重要設備的Ⅲ類不符合項,經認定影響重大的情況;
(3)開啟重大問題協調單,引起外部單位或主管部門關注的質量問題;
(4)影響現場安裝,造成工期延誤的情況。
4 結論
通過對核安全設備監造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進行分類,并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提高了設備監造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全面性,確保了核安全設備的高質量和可靠性要求,進而對核實施的安全可靠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新華,等.核電業主設備監造后臺管理與支持工作模式[J].中國科技信息,2014(24):134-137.
[2]王玉禮,等.淺談設備監造工作中的幾點體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10):98-99.
[3]郭德朋,等.建立信息化工作平臺 提高核電設備監造效率[J].建設監理,2012(05):62-63.
[4]黃智星,等.電力設備監造業務過程規范化及其信息化應用探討[J].中國市場,2011(10):37-39.
[5]郭德朋,等.核電設備監造工作管理與執行的優化[J].核動力工程,2009(S2):75-78.
[6]張增強,等.核電設備監造管理實踐與研究[J].設備監理,2013(03):25-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