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風華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文化館 ,河北 滄州 061200)
和聲是指多個音根據一些規定的方法,在同一個時間里發出聲響的方式。它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和弦,另一個是和聲。其中和聲是和弦的基礎,將多個聲音根據一定方法創作,是縱向的構成。和聲進行是一種連接前后的方式,起到潤色連接的作用,同時還有給音樂曲分段的作用。很多文獻顯示了我國古典傳統音樂,二度疊置和弦是和聲結構部分的重要組成,更重要的是采用了“純五度復合和弦”。然而,目前的資料顯示,我國很多的現代音樂創作中最普遍的竟然也是“純五度復合和弦”,它可以使得中國現代音樂特色的和聲能表現出音高縱向組織的重要程度。正是因為傳統音樂中的“純五度復合和弦”被廣泛地應用在了現代音樂的創作上,從而確定了音樂和聲的基調。更需要說明的是,“純五度復合和弦”有兩個非常顯著的作用:一是可以融合多種少數民音樂,使之聯系更緊密;二是反映了現代音樂的水準。使得更有助于創立出縱向的音樂和聲。可以很明確地發現復合和弦是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的最佳體現。也正因為此,很多資料都顯示“純五度復合和弦”促進現代音樂創作技法的發展。
新民族樂派作曲家巴托克也是很出色的民俗音樂學家,他是20世紀很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熟練地將民間音樂的靈魂所在和現代創作技法和為一體,制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智慧結晶,形成了代表性的巴托克和聲范本。他的作品是八首匈牙利農民歌曲鋼琴即興曲,這首改編曲中最直觀明確表達出他的思想。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民間曲風與這八首作曲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八首農民曲在曲調上使用了多種調重疊的方法,我國古典音樂曲風更是如此,在旋律方面同樣追求內在旋律,更注重意境的高深。從這個角度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和聲方面融合確實是傳統與現代音樂結合的曲風,使得音樂更加富有色彩。
樂思是指在音樂中某個音節是重音,然后旁邊的幾個音節是為了配合這個重音而展現與眾不同的音色,整體效果更佳,使得一段音樂更能具體明確表達出音樂的思想。在沒有變化之前的音節里,多了悠閑自在的韻味,使之成為獨特的特點,這個最大程度細分的單位就是我們所說的樂思。
在傳統與現代音樂的相互碰撞下,更多的現代音樂不是直接引用傳統音樂的技法,也不是很明顯地表現出五聲性資料對和聲部分的作用,所以樂思方面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民間藝術創作了很多古典音樂,樂思也基本都是腔調式。對比于我國音樂不同的是西方音樂重視的是音樂材料是否集中,同時也講究一些音樂方面的邏輯性。我國民間音樂的重點則是一種悠閑、恬淡的特點。
在這里可以參考音樂作品,很多音樂作品如《巫》音樂材料的使用方法重視的是規范性,更能表現出音樂的邏輯性,而不是想表達的某種悠閑的感覺。回過頭來說這部音樂作品,在每一個音樂節點的開始部分將音樂分裂,這種方法更具有一定的技巧特征。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的中國傳統作曲家也是通過腔調式的創作方法展現出來。不過,這不是說音樂創作的這種技巧就能取代其他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我們仍然不能忽視創作音樂的其他占據主導位置的地方。
節奏是一種規律,在音樂中我們將節奏表達為包括不同的鼓點、不同的韻律以及不同的呼吸。每個斷點都是一個完整的表達,如同一個序列一樣,由不同的音樂共同拼湊出的曲風。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更多的時候,數字化的節拍、節奏是非常常見的創作方法。我國傳統的音樂創作中也十分重視這一方面,例如我國少數民族維吾爾少數民族愛好舞蹈的特點,創造的音樂也是十分具有地域特點的,維吾爾族使用范圍最大的“麥西熱普節奏型”是很典型的。作曲家將其與現在作曲技法相互碰撞,創造出新的節奏形式,每一個音樂節點都將生動的維吾爾族人民舞蹈特點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整體節奏感很強,是在節奏方面融合的典型體現。
綜合以上所述,我國古典的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相互融合,形成了我國音樂創作局面的全面開花。在今后的音樂發展道路上,我國作曲家越來越重視傳統音樂的作用,持續完善更多的不足之處,共同促進民族與現代流行音樂更好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