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赤峰學院音樂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曲式分析是作曲四大件理論之一,不論是在日常教學中還是在音樂創作中,我們都會運用曲式分析知識來提供相應的參考,在這個過程中,曲式分析還能夠激發我們音樂創作的靈感。當然,曲式分析不僅能夠運用于創作過程中,在音樂作品的演奏演唱過程中,同樣會帶來一些有意義的借鑒。本文詳細分析了曲式分析的主體及其具備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優秀音樂作品的要求,并就曲式分析這一技術在表達作品方面的作用加以闡述,期望為良好音樂作品的創作與表達提供參考。
曲式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曲式加以分析,音樂的曲式主體包括節奏、旋律和和聲方面。節奏展示音樂的靈動性,使音樂更具有藝術性,符合人們對音樂審美的要求。旋律是指音樂的律動性,不同的旋律能夠展示不同的主題,例如,較快的、音調較高的旋律往往表示歡快,而較慢的、音調較低的往往表示低沉、郁悶。和聲是指多種聲音的配合,彼此之間此消彼長,相互配合,給聽眾達到意猶未盡的感覺。曲式分析就是在精細分析一些優秀作品的節奏、旋律和和聲的基礎上,來對作者產生靈感,進而在未來的創作當中展示出更加新穎的作品。
曲式分析的重要因素指材料、調性及其布局、規模、寫作方式等。材料意味著音樂作品當中所采用的多聲部織體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指的是單旋律,特指音樂作品中所呈現的線形運動方式和多聲部形態。在分析某一作品的材料的同時應當分析作品的開頭調性,把握作品的特點及其主題性質。以音樂結構縱觀全局的眼光來看待調性組織,常常會與和聲習題當中以 “純形態”的認知方式看待調性的結論有所不同。調性只有在形成一定規模的基礎上(通常是樂句、樂段結構),并且具有主要調性的和聲終止式,才能被確認。在同一個調性組織中,“不夠規模的終止式無效”,“音樂進行中(停不住)的終止式無效”,這兩種劃分原則都與規模的認定相關。在分析實踐中,樂句樂段的確認,應當從最小單位 “樂匯”的累積形成,也就是要以音樂材料的 “有機成長關系”,即如同我們所理解的自然界,一顆種子是如何從小苗、小樹成長為參天大樹的。寫作方式又可稱為 “寫法”,指的是音樂作品的 “陳述方式”,可以看作是曲式分析的重點。它的提出是建立在對于大量音樂作品的分析實踐上,仔細審閱曲譜,才能發現其中“寫法”方面的種種不同。寫法本身也是一種結構暗示,既有指出音樂段落之間對比強弱關系的含義,也有標識結構規模方面的潛在用意,更有衡量在音樂表現內容方面是否與之相符合的判斷標準和積極意義。
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是以創作為起點,到演奏為終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創作者把握作品本身,把握作品的主題、把握作品的情感,在這三者的基礎上,要求運用合適的樂理知識及曲式分析技術加以成形,但是創作的過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這個過程必定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還要經常請教一下專家和觀眾進行預聽。此外,優秀的作品創造出來以后,還應當將其流暢地演奏出來,這個過程要求演唱者和伴奏之間進行配合,符合聽眾的審美,符合音樂本身的要求,能夠傳達某種情感,這樣的作品才會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
曲式分析在音樂作品的表達方式上主要從兩方面來進行闡述:一方面是曲式分析技術本身,通過曲式分析能夠分析優秀作品本身的優缺點,并將其在未來的創作中加以選擇;另外一個方面是曲式分析本身具備某些精神,值得創作者們進行研究,曲式分析具有廣泛瀏覽性,要求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多多研究其他優秀作品,并進行反思,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升華,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綜上所述,曲式因為其靈活的表達方式,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創造出許許多多的為人稱贊的優秀作品。本文分析了曲式分析的主體及其具備的材料、調性及其布局、規模、寫作方式等重要要素,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優秀音樂作品的要求,即從創作到演唱的過程中都運用曲式分析技術。此外,還就曲式分析這一技術在作品表達中的作用加以闡述,期望為良好音樂作品的創作與表達提供參考。但是,本文缺乏對具體案例的應用,如果能夠將理論運用于具體案例,便會使曲式分析與真正作品結合得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