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藝銘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孩子在出生前就有聽覺的能力;他們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就是母親的心跳;母親的咳嗽聲和咀嚼聲也漸漸地滲透到未出生的孩童世界中。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識別父親、母親的聲音,也能對唱歌或是樂器的音樂做出反應。經常地、有目的地進行鋼琴演奏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兒童的手部小肌肉群的發育水平會明顯高于未經過訓練的其他同齡兒童,手指手腕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都會有明顯的提高,手掌的伸展和柔韌性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因此,幼兒鋼琴教育是每一位鋼琴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的課程。
由于鋼琴啟蒙教學的特殊性,大部分兒童開始學習鋼琴時處于學齡前的年齡,心理學上稱之為前運算期的兒童。由于幼兒并不具備知識儲備,許多知識點都屬于比較抽象的初級概念,因此教師只能依靠具體事物作為支柱,來幫助幼兒理解概念。這需要鋼琴教學工作者在啟蒙教學中充分了解前運算期兒童的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并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切入點。幼兒時期是自我意識萌芽時期,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時期,運動技能的訓練與增長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的忍耐力和毅力,并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較強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加強幼兒的獨立性,為培養兒童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個性品質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
兒童腦部發育最為迅速的三個時期為:出生后的第五至十個月,隨后是兩個更為顯著的加速期,一個是在五至六歲,一個是十三至十四歲。其中,鋼琴啟蒙學習的黃金時期就是幼兒時期。幼兒時期是兒童大腦發展最為顯著的加速時期,童年時期的兒童的肌肉,大肌肉群發育在前,小肌肉群發育在后;血管發育的速度大于心臟發育的速度。此期也可以稱為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關鍵期。發展關鍵期是指人的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成效并且能夠充分發揮個體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錯過了這個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因此,鋼琴啟蒙教學最適宜在幼兒時期,這也正是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索與研究幼兒鋼琴啟蒙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在鋼琴啟蒙教學中,主要的學習內容可以分為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演奏技能的學習兩個部分。音樂知識的學習主要是指對具體音樂知識的學習,例如,學習五線譜,并能夠清楚地知道五線譜上的每個音在鋼琴上對應的位置等;演奏技能的學習是指通過已經掌握的有組織的肌肉活動,能夠協調而又統一地在鋼琴上進行彈奏。此外,還有一些輔助的課程,例如兒童視唱練耳、基本樂理知識等。兒童鋼琴啟蒙教學如此復雜而又多樣,教師的教學方式就不能是單一的,要多種教學方式同時或交替進行。
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方法。接受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向學生傳授知識,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展水平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發現學習則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探索來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知識。例如:鋼琴教學的第一講,識別鋼琴上所有的C音:教師可以通過兒童已有的認知來進行講授,此時期的兒童已經能夠很明確地分辨出白色、黑色,能夠準確地說出5以內的數字,并且能夠分清左和右;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兒童已有的這一認知引導學生發現鋼琴的黑色琴鍵可以分為兩個黑色一組和三個黑色一組;并說明兩個黑色一組的琴鍵,緊挨著左邊的白色琴鍵就是C音,接下來可以讓兒童將鋼琴上所有的C音找出來,這就是啟發式教學。教師通過給予兒童具有啟發性的提示,激發兒童去探索,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保持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對于前運算期的兒童來說,有了具體的事物作為參照,認識并熟悉鋼琴以及上面的琴鍵相對比較容易,但是能夠快速準確地認識五線譜上的每一個音符并在琴鍵上找準位置就需要長期日復一日的訓練,因為五線譜對于前運算期兒童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抽象概念,相對來說很難快速理解并吸收,教師講授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鋼琴教學中,很多孩子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識譜,是因為在孩子們的心里覺得譜子很難認準,而且認錯了音符也就會彈錯,久而久之孩子們很容易會對彈琴失去興趣。教師首先要教會孩子們認識五線譜,但是練習過程中的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出現遺忘或者是記憶混淆,這時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要通過孩子們的已有認知幫助孩子來找到這個他不知道的答案,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與發現的能力,孩子們自己能夠獨立發現自己不知道或者是遺忘的知識,那么獨立識譜這件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關于學習五線譜,首先要知道五線譜的五條線四個間,可是對于幼兒來說理論概念是十分難理解的,這時教師可以借助我們的手來幫助兒童理解五線譜這一概念。首先將我們的左手五指分開放在自己的正前方,然后將手平放并用手背面向自己,使得手肘與手掌成一條橫線;那么此時五指分開的手掌就很像是五線譜了。我們可以把五個手指當作是五線譜上的五條線,一指(即大拇指)當作第一線(即五線譜上最底下的那條線);二指當作第二線;三指當作第三線;四指當作第四線;五指當作第五線。一指與二指指尖的縫隙當作第一間(即五線譜下數第一間);二指與三指指尖的縫隙當作第二間;三指與四指指尖的縫隙當作第三間;四指與五指指尖的縫隙當作第四間。這樣有了左手作為具體事物的參照,幼兒就會很容易理解五線譜這個全新的概念了。認識了五線譜那么趁熱打鐵讓音符在五線譜上跑起來,教師可以借助橢圓形的物體讓音符在手指以及指縫之間移動,讓孩子們慢慢建立起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或者說是高度決定了我們要彈奏的鋼琴鍵。
優秀的教師在教學中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例如:講授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觀摩教學法、練習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反饋教學法等。講授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最常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法,通過老師的講授與語言描述來向學生講明概念的具體含義。討論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進行提問并引導學生發現答案,例如,學會五線譜上的C、D、E音之后,在學習F音的時候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己找到F音在鋼琴上的位置。啟發式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是指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來引導學生自覺地思考問題的答案。觀摩教學法很好地利用幼兒學習的直觀性,通過教師的示范演奏,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正確的彈奏方法和音高節奏的相關信息。練習教學法是鋼琴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反復多次的練習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實踐教學法雖不常常出現,但由于鋼琴演奏的表演性質,舞臺演奏經歷的是不可或缺的。反饋教學法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要對學生的演奏不斷地做出反饋與評價。
個體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僅是由于個人先天素質、內在機能的差異造成的,還受到環境及發展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識的水平、自主選擇的方向影響。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各個特點,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和積極因素,彌補短處和不足,選擇有限的途徑,使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全的發展。
不同的兒童身心發展的進程是不一致的,而且個別的早慧兒童也不能代表一般的發展規律。根據男女兒童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成熟程度的差異,大多數女孩兒可以在四歲左右開始,而對于各方面發育比較遲緩的男孩兒則可以等到五歲的時候再進行鋼琴啟蒙教育。
在教材的選擇上,要盡可能地多樣性、趣味性,并且教材中所涵蓋的知識點要盡可能全面;但要根據兒童的個體差異性來選擇不同的教材進行多樣化教學,而不能全盤使用一套教材。例如,針對早慧的兒童,在選擇教材的時,知識點要盡可能的豐富、全面,甚至教材的數量也是可以多樣化的,不局限在一本書上,讓兒童在這個學習關鍵期,進行盡可能多樣化的訓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兒童在學齡前的訓練,都是越多越全面為好。針對發育比較遲緩的男孩兒,在教材的選擇上則不需要過多的知識面,而是要將一個知識點盡可能學扎實,對于每種技巧的訓練也要盡可能的多,以保障兒童對此知識技能的完全掌握與熟悉。
在課時的選擇上,同樣要遵循兒童的個體差異。在鋼琴啟蒙教學中,課時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情況來制定,并且隨著學習進程的不斷變化,做適當的調整。一般來說,教師可以選擇每周一至三次課,每節課三十至五十分鐘。對于大多數的兒童,每周兩次課,每節課四十五分鐘,是可以讓兒童學到相對全面的知識并且能夠較好吸收的;針對自主性較強、可以在課后獨立完成練習的兒童,可以選擇每節課五十分鐘,每周安排一次課,而針對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孩子,則可以選擇每節課三十分鐘,每周安排三次課。不過兒童的注意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的更加的集中,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延長上課的時間至四十五分鐘,每周的課程安排也可以減少到兩次。
每一種教育體系或教學法都認為,在課上不善言談的教師是一名好教師,并在課上運用實例進行教學而不作過多解釋的教師是優秀的教師。少講授而多引導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獨立學習能力,這也正是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改革與規劃綱要2010-2020》,注重研究幼兒教育的本質特征問題。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研究,以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根據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幼兒教育提供具體的教學方向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