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偉
(山東省聊城市第三中學,山東 聊城 252000)
目前,在音樂教學中,大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只管傳輸音樂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學方法過于死板硬套,脫離了實際的教學目的。音樂作品選取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再加上音樂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的單一,阻礙了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基于此,就需要高中音樂教師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引導的教學模式,以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的編創(chuàng)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高中音樂教師想要提高音樂教學質(zhì)量,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從高中生學習現(xiàn)狀和興趣點出發(f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如問題情境、多媒體教學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導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聯(lián)想、思考等,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轉(zhuǎn)變他們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積極意義。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音樂花城版《生命之歌》一課時,就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在上課之初,我設計的情境如下:“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皇赘枨短炝亮恕罚Q起你們的耳朵,聽老師唱完之后你們有什么感受?”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們開始沉思起來。“我看到同學們一臉的沉重,看來同學們對歌曲背后的故事非常熟悉,音樂用特有的方式把生命的偉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因為如此,為世界留下了使我們享受不盡的生命之歌。”我運用演唱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流行歌曲進行導入,激起同學們的興趣,很快地融入到課堂中來。與此同時,我便拋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音樂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音樂跟人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貫穿于人們的人生旅程中,接下來將伴隨著音樂走進我們的人生旅程,去回味那些被時間沖刷的模糊了的溫馨記憶。”由于前期做了鋪墊,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滿足了他們交流、溝通的需求,因此,該教學方法受到了眾多高中生的青睞。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采用此方法時,不妨另辟蹊徑,讓學生自由分組,自由設置獎勵機制,老師從旁加以引導和啟發(fā),通過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小組合作教學效果。例如,我在教授《生活之音》一課時,就采用了小組合作教學法。在上課之初,我讓學生自由結(jié)組。在完成分組之后,我提出了小組任務,既包括問題任務又包括合唱任務。問題任務主要包括:(1)請說出《趕擺路上》的旋律、節(jié)奏、唱詞、風格?(2)《趕擺路上》具有傣族音調(diào)特色,請問它由哪幾個音構(gòu)成?(3)歌曲表現(xiàn)了傣族人民什么樣的生活場面?學生在得出答案之后,還需要合唱該曲目。有的小組由于全是男生,在聽到是這個合唱曲目時,害羞得不敢張口。對于這一狀況,我及時進行了調(diào)整,并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情感體驗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音樂教學大綱,倡導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教師在教學中可在遵循情境性、動機性和情感性原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生動、鮮活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利用特定的音樂教學方法挖掘音樂作品內(nèi)涵,豐富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選取與時俱進的音樂作品,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yǎng)。教師在遵循這些原則的基礎上,在唱歌、欣賞、創(chuàng)作教學中積極采用此教學方法,通過歌曲美的旋律,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通過體驗詞、曲和唱,使學生達到自身與音樂的全面交融。
實踐證明,多元化教學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高中音樂教學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活力。本文從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法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希望能對一線教師教學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