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楚雄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2017年4月15-17日云南省高等學校職業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鋼琴演奏)比賽在美麗的“春城”昆明舉行,我以楚雄師范學院參賽隊的領隊及指導教師的身份全程觀摩了本屆大賽,比賽的主辦方為云南省教育廳,比賽的初衷在于貫徹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本次比賽為云南省高校鋼琴學科今后的建設提出了新方向,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進行深度思考。
本屆比賽面向云南全省高校,云南省高校或高職院校、技師學院2017年在籍學生均可報名參賽,高職組與本科組分開記分,比賽采用當場亮分的形式進行,評委由云南昆明地區各大高校的知名鋼琴教授組成,賽程為兩輪,最終成績=第一輪成績+第二輪成績。第一輪比賽由作品演奏(占總分的65%)和聽音測試(占總分的20%)兩個環節組成,在作品演奏環節,選手要演奏一首技巧性練習曲、一首中外樂曲,不能演奏流行、通俗鋼琴曲,演奏時間在12分鐘內。從第一輪比賽要求我們不難看出,這輪比賽的重點在于考查選手的演奏技能、音樂表現和舞臺實踐能力,本次大賽由云南省教育廳直接對首輪比賽的參賽時長及曲目范圍作出了具體而嚴格的要求,不允許演奏流行及通俗鋼琴作品,更是突顯出本次比賽的嚴苛與專業。比賽中,有的選手完整、流暢地演奏了練習曲,但在樂曲演奏的方面則暴露出缺乏音樂性,毫無表現力,根本不能打動評委的問題。而有的選手演奏上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但由于平時技巧練習積累不夠扎實,賽場緊張等因素導致出現了手指快速跑動不清晰、聲音粘連、錯音、漏音,甚至突然“拋錨”沒能在賽場上完整地詮釋作品,正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鋼琴演奏離不開音樂與技巧,良好的技巧要以服務音樂為出發點,只有嫻熟的技巧而沒有音樂表現力的演奏是毫無意義的。
第一輪鋼琴比賽除演奏之外還增設了聽音測試,每名選手在賽場隨機抽取一個考題,每個題號對應一段旋律,選手現場抽到的旋律考題由賽場的鋼琴老師在鋼琴上彈奏3遍,之后選手要完整無誤地依靠記憶力模唱出整段旋律,這個環節的重點在于考查選手的聽辨能力和對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的感知能力,在鋼琴比賽中增設聽音測試是本屆職業技能大賽鋼琴比賽的一大亮點,這樣的比賽形式在云南省已舉辦的鋼琴賽事中尚屬首例,這個環節對于參賽選手的綜合音樂素養是一個全面的挑戰。在賽場上,我們看到有許多選手鋼琴演奏能力尚可,但讓人意外的是他們在聽音測試中無法準確地把握音高、節奏,更不能完整地模唱整段旋律,他們的演奏能力與自身的音樂素養并不匹配。
比賽的第二輪為伴奏編配與排演,分值權重為20%。在本輪比賽中,選手隨機抽取一首聲樂獨唱曲譜(簡譜),抽簽前,每位選手需提前上交手機至比賽組委會,與領隊及指導教師完全隔離,并在大賽組委會指定的場所獨立進行伴奏編配及練習,每組5名選手,準備時間為一小時內,之后按組內抽簽順序進行比賽,這輪比賽首先要求選手在賽場闡述伴奏編配構思,緊接著,選手要與組委會安排的歌手在現場進行伴奏與獨唱的配合表演。伴奏構思的陳述對參賽選手來說絕非易事,首先,選手對于音樂作品要有獨立的分析能力(包括作品曲式結構、調式調性、和聲編配、旋律節奏、音樂風格、音樂情緒、時代背景)等;其次,在賽場特有的的緊張氛圍下,選手還要用規范而生動的語言將編配的構思向評委陳述清楚,這對于我們的參賽選手來說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在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培養出良好的人文修養和語言表述能力。
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名高校鋼琴教師,我們要在注重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鋼琴基本功訓練,因為,扎實的基本功是鋼琴學生演奏技能提升的有力保障,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鼓勵他們多聽高質量的現場音樂會以及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提升他們的審美觀和對藝術的敏感度。因此,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對于每一個鋼琴學習者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作為教師,我們更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更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