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貝
(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鄉中心校三星小學,湖南 衡陽 421001)
教師要通過興趣來鼓勵學生對音樂進行鑒賞,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健全學生的審美心理,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學生對音樂的自主欣賞和探究,學生的鑒賞欲會得到激發,促進學生融入到課堂音樂學習環境中。教師要深入探究學生的音樂水平和音樂天賦,為學生設計一些符合學生音樂知識水平和音樂技能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教師要通過音樂氛圍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被音樂包圍著,在環境中接受熏陶和感染。音樂環境包括了課堂環境和課外環境。課堂上,教師通過播放音樂或者是演唱音樂的方式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的海洋中,體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地探究要學習的音樂知識。課余時間教師也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音樂氛圍,使學生可以接觸音樂,在體驗中慢慢了解音樂,形成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課間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的方式給學生播放音樂,為學生營造一個清新、悠揚的校園音樂環境。在校園的公示欄或者是教室里以及每一個廊道都可以張貼上一些著名的音樂家或者是有關音樂知識的圖片,使學生在無形中可以接觸到音樂知識,提高音樂素養。
音樂的美和旋律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通過自主傾聽,使學生了解每一個音符的旋律,了解歌曲的基本曲調和節奏,在反復欣賞中學會鑒賞,形成自己的審美體驗。學生不僅僅要欣賞到音樂旋律和節奏的美,更要欣賞到歌曲想要表達的思想,感受到音樂的深層含義和本質,使學生可以將音樂內化為自己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學生理解了歌曲的情感會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進而更加主動地進行音樂探究。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通過傾聽和鑒賞,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音樂的動人旋律,而且可以體會到生長在社會主義祖國的無比幸福;在傾聽《新疆舞曲》時,學生會了解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到民風民俗的特點,進而愿意與少數民族小朋友建立友誼……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主動地感知音樂畫面,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品味,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雖然是有限的,但是不同的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通過多渠道感受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會促進學生站到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交流中升華認識,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演唱、合奏、編舞等方式進行合作,讓學生的音樂天賦在溝通中閃光。例如,學習《坐上火車浪西寧》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學會演奏吹豎笛;學習《吹起羌笛跳鍋莊》時,學生在交流中會感受到跳鍋莊是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感受到羌族節日的快樂,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當學生對音樂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舞臺,給學生提供表現機會,使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理解展現出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演唱,或是讓學生當指揮,促進學生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現出來。或是讓學生當演員,當評委,當觀眾,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內容和情感,誘發學生去探究音樂,創新音樂。學生在參與中會體會到音樂的魅力,陶醉其中,學會鑒賞進而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求知欲。如在學習《掀起你的蓋頭來》《編花籃》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這些歌曲進行表演和創編。學生在舞臺上展示,實現了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促進學生積極體驗音樂。
總之,音樂是無邊的舞臺,教師要幫助學生開辟廣闊的天地,使學生在探究中可以感受美、體驗美,接受靈魂的洗禮。學生通過自主感悟和合作交流會深化認識,感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體驗音樂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使音樂教學目標在學生的體驗中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