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悅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建昌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自音樂課程改革以來,我們驚奇地發現,教師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評價語言少了,而多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更多地關注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但有些教師卻認為,尊重學生就是一味地夸贊學生,動不動就豎起大拇指“棒、棒、棒,你真棒!”“你真行”來表揚學生。甚至對學生學習中不夠滿意的表現也要說聲“你真好”,來加以肯定的表揚,唯恐一句否定傷了學生的自尊。于是在課上刻意給學生“戴高帽”,出現了種種矯揉造作的“夸獎”。我們說,知識有它的科學性,這種缺乏準確性,客觀性的流行性評價語,只會把學生引入思維的誤區,給學生起著誤導的作用,這樣的教還不如不教,這樣的評還不如不評!例:在音樂課上,老師叫幾個學生分別演唱歌曲,唱完后,老師表揚學生說:“你唱得真好,可以得100分了。”或“你真是我班的小音樂家!” 之類的評語。實際上,《音樂課標》中所提出的評價是以實事求是、科學的原則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新課程改革并不意味著教師不能指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而相反的是需要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或在大家的幫助下發現不足,改正錯誤,更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善意地指出學生的不足,熱情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同樣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評價不管是鼓勵還是指出不足,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形成具有魅力,具有價值的音樂評價。
在音樂課堂中,當學生回答完問題,經常能聽到 “你真會動腦筋。”“真是聰明的小男孩。”“你能比他唱得更好嗎?”的確,這些評價語言也很美,也具有激勵性,但是一個再好的評價語言用多了,也會失去它的價值,司空見慣、熟視無睹過后,有的只是枯燥乏味,更別談激情的迸發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那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評價語言猶如揚帆的勁風,激勵著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例:學唱歌曲《鉆山洞》前,老師問:“哪位學生會玩鉆山洞的游戲?”接著老師請一位男孩子上來教大家怎樣玩鉆山洞的游戲。等游戲結束后,老師熱情地上前,與那男孩子握手,用感激的語調說“今天,你做了一回老師的老師,我代表全班的小朋友要對你說:‘小張老師,你真棒’。”(男孩子姓張)在全班熱烈的掌聲中,在學生羨慕的目光下,小男孩挺起了胸,儼然是一個真正的老師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當聽到如此生動、親切的語言,學生怎會不被感動,怎會不受激勵呢。這個時候的學生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會釋放出無窮的熱情和不可估量的潛能。幽默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多得的品質。幽默的語言能消除學生受挫后的難堪心理,融洽課堂氣氛。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語言比作是一件衣服,它能讓人容光煥發,也能讓人倍感溫暖。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緊張的奇效,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
再好的東西吃百遍也會厭的,單調呆板機械的評價語,同樣也會令學生厭倦,對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鸚鵡表揚更會引起反感。評價語言不應拘于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課堂上,老師應隨時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或突發情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口語流程,巧妙應對,獨特創新地進行評價。例:記得有一次欣賞樂曲《在鐘表店里》,有一位平時愛搗亂的學生,在全班一起扮演各種種類的鐘表動作時,他趴在桌上睡覺,我明白他又懶了,但是我不動聲色地對全班同學說:“這臺小鬧鐘沒有力氣了,看來要我這個修表爺爺來為它加點油吧。”說著,我走過去在他背上輕輕拍了兩下,然后大聲說:“行了,最漂亮的小鬧鐘修好了,現在可以動起來了。”不出我所料,這位學生很快加入了表演的行列中,并且逐步認真起來。這些富有個性的評價語言,帶給了學生一次次的驚喜,讓他們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變得自信而自強。
課堂評價語言是一項素質,也是一門藝術。課堂語言的提升不僅僅限于口語標準、講得流暢、嫻熟就行了,還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敏感性、幽默性等。課堂中這種語言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力量,對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諧發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