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芹
(淮安市高良澗小學,江蘇 淮安 223100)
在小學音樂課堂,音樂教師為了讓課堂學習更加生動,可以巧妙地融入與之相關的流行音樂,讓流行音樂有效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帶動課堂的活躍性,實現民族文化生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時,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融入了流行音樂,讓流行元素帶動學生課堂學習興趣,實現民族音樂課堂的最佳效果。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是一首藏族歌曲,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藏族音樂的風格,教師將流行音樂藏族歌曲《家鄉》帶到了課堂中。《家鄉》這首歌曲是著名的歌手韓紅很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對于韓紅這個歌手來說,學生們并不陌生,但很多學生并不知道。韓紅是一名藏族歌手,韓紅的這首《家鄉》也是歌頌西藏日喀則的,跟課本歌曲表現的是一個主題。為此,音樂教師選用了這首流行版的《家鄉》來豐富音樂課堂,引導學生全面感知藏族音樂的曲風特征,讓學生在聆聽對比中實現民族文化生動全面的感知。流行音樂的巧妙結合,讓學生課堂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積極學唱、踴躍表演,取得了無比歡樂的教學效果。在民族文化的感知中,音樂教師要注重方法的科學性,可以借助流行元素實現音樂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習熱情,體驗音樂學習快樂的旅程。
舞蹈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為此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舞蹈教學活動,運用舞蹈的靈活性帶動課堂學習的活躍氛圍。在學習民族文化中,音樂教師同樣可以借助多彩的舞蹈教學,進行趣味課堂的打造,讓學生借助舞蹈展開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究。
例如,在欣賞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教師就從舞蹈入手,進行了課堂生動的感知。《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傣族的經典歌曲,教師將葫蘆絲獨奏版本的舞蹈視頻帶到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舞蹈欣賞和學習,通過現場傣族舞蹈的體驗,感知傣族音樂柔情婉轉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心中對傣族音樂的喜愛。在進行舞蹈體驗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全面進入傣族的相關文化中,尤其對傣族的民俗節日——潑水節,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結合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感知這一節日氣氛。同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認知傣族樂器葫蘆絲,將真實的樂器葫蘆絲帶到課堂中,通過教師現場吹奏帶領學生感知葫蘆絲樂器音色的優美動聽,幫助學生全面拓展民族文化的認知,讓學生在感受傣族相關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對民族音樂的無限喜愛之情。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民族文化學習時,借助舞蹈教學活動進行生動的學習和感知,在舞蹈體驗和學習中激發學生心中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并深入探究其魅力所在,促進其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民族音樂中有許多經典之作,小學音樂的教材中就收錄了很多優秀的民族音樂。音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欣賞教學展開民族文化底蘊的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全面感受這些民族的音樂瑰寶,讓學生在聆聽與欣賞中感知民族藝術的魅力價值,結合課堂生動的教學,走進民族文化的寶庫,實現對民族藝術的深入探究。
例如,在欣賞民族音樂《瑤族舞曲》時,教師在課堂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教學,針對瑤族這一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展開科學全面的探究。教師結合瑤族的傳說展開講解,讓學生從古老的傳說中認識瑤族這一神秘的民族,瑤族是我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據說是我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瑤族舞曲》是一首十分經典的瑤族音樂代表作,作曲家借鑒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的音樂內容,用管弦樂隊生動地展現了瑤族人民載歌載舞中歌頌美好生活的喜慶畫面。樂曲用優美的旋律歌頌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民族團結精神。通過音樂作品《瑤族舞曲》的聆聽及分析,音樂教師引導學生感受瑤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并通過這首曲子引出瑤族更多相關文化知識的探究,從音樂文化到古代傳說,從風土人情到民族精神,全面探究瑤族文化的底蘊,進行民族文化的全面挖掘。音樂教師借助民族音樂欣賞,探究民族文化的底蘊,幫助學生在聆聽欣賞中走進民族音樂經典之中,感知音樂風格的魅力所在,探究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文化的情感。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學習中,音樂教師要重視民族文化教學的科學滲透,通過流行引入生動民族文化的學習,運用舞蹈教學拓展民族文化的認知,借助音樂欣賞探究民族文化的底蘊,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民族文化學習的全面開展,激發學生對民族藝術的喜愛之情,實現音樂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