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秤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6)
船舶修理工作涉及電氣、高處、吊重、受限空間等眾多高危作業,又因其工作繁多、工種復雜、生產現場難免出現各種交叉作業,為船舶修理工作增加了許多風險,想要徹底消除其作業過程中的各種風險,難度極大,目前更多的方式是采取嚴格的事前篩查,事中把控,事后總結及提升來一步步降低作業風險,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
船舶修理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修船作業既有高空作業、受限空間作業、起重作業等作業,同時又使用油漆、乙炔、液化氣等有毒、易燃易爆危險品,屬于高風險作業。另外,新版安全生產法中明確要求船東方在修船期間需履行相應的安全監管責任,而眾多企業仍處于制定相應安全制度階段,短時間內船東方監管力度和深度仍然存在較多不足。
除了這些客觀原因外,從目前來看,造船業安全事故多發還有諸多主觀原因。如不少造船企業的生產手段仍以手工為主,高新技術運用少。船舶的放樣、焊接、組裝等工種絕大部分由外來施工隊承包完成,這些人員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給企業埋下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此外,不少企業法人重效益、輕安全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生產經營中,致使安全生產資金不落實,企業用于安全生產的技改投入、隱患排查與整改、職工安全教育與培訓、應急救援等只是流于形式,為事故高發埋下了禍根。
據不完全統計,在2006年—2008年,船舶修理工程共發生37起安全事故。其中觸電8起,火災及爆炸6起,高空墜落5起,擠壓1起,砸傷6起,起重設備倒塌6起,其他形式5起。2008年之后,全球加大了對船廠的監管和約束,有效的降低了各類事故的發生,但是各種隱患依舊層出不窮。目前,船舶修理工作的安全狀況仍舊不容樂觀。
1)船廠安全制度不健全。目前,大多數船廠都制定了相應的安全制度,但是能夠循章守制卻很少,其根本原因是,船廠本身存在人員流動性大、高新技術運用少的問題,并且多數船廠以效益為根本,在此前提下,很難保證各種規章制度的有效執行。
2)安全投入不足。近年來,全球航運市場逐漸落寞,致使很多船舶沒有資金進行按時修理和維護,造成船廠生產經營日益艱難,目前各船廠為了追求利潤,大多對安全投入進行削減,致使隱患排查及整改、應急、人員培訓等工作流于形式,使企業抗風險和抗御事故發生能力差,為事故高發埋下了禍根。
3)組織機構不完善。目前而言,船廠自有員工數量嚴重不足,船廠在爭取更多生產項目的時候,嚴重忽視了項目對員工的要求,導致經常出現中標后無法及時搭建相應的組織機構,甚至直接將工程全部承包給外包單位來操作,給修理工程帶來了許多無法忽視的隱患。
4)人員技能不足。船廠普遍存在工程外包,船舶的放樣、焊接、組裝等工種絕大部分由外來施工隊承包完成,外包隊伍中的特殊工種又絕大多數是由農民工組成,這些人員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給企業埋下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5)高風險作業眾多。船舶修理工作涉及電氣、高處、吊重、受限空間等眾多高危作業,因作業空間受限,難以避免交叉作業的出現,由于工程量大,施工人員眾多,給現場安全管理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6)人員流動性大,資質審查困難。因工程大量外包,造成人員無法完全確定,經常出現臨時調換人員現象。外包單位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不可能對所有特殊工種人員進行嚴格把控,因此,無證上崗、臨時上崗時有發生。
7)船東方的健康、安全、環境 (HSE)制度不完善。船東方在制定相應HSE制度時,往往因為對實際修船工作的了解不夠深入,僅僅只能從最基本的安全常識中進行制度建設,而現場相當一部分工作實際是被忽視的,導致制度的深度不夠,影響現場實際管理成效。
船舶修理是一項資金、技術、人員、設備高度集中的高風險作業,如果不加以控制,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重大的損失。主要包括以下4點。
1)人員傷害。船舶作業空間受限,人員眾多,一旦出現事故,將會導致作業人員處于危險之下,極易造成人員傷害。
2)設備損壞。事故的發生往往會造成設備出現嚴重損壞,船上設備又彼此相關,極易造成連鎖反應,造成多個設備出現損壞。
3)經濟損失。任何事故都伴隨著經濟損失,一旦船舶修理過程中發生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設備損壞等不可估計。
4)名譽損害。船廠一旦發生事故,被政府或媒體報道后,對船廠名譽將造成巨大影響,不但影響其發展,甚至造成市場的普遍反感,同時,在新版安全生產法的要求下,船東方也將受到相應處罰和影響。
鑒于船舶修理工程的特點,船東方應安排專職安全人員參與修船工作,并做好與承修方的溝通,從安全培訓、資質審查、準入、作業安全分析(JSA)、應急管理等多方面進行全面宣貫和把控,使承修方理解并接受安全意見和建議。并在現場積極落實安全制度,嚴格執行相關安全要求。
船東方也應通過分析事故案例,總結事故教訓,積極與參與各方進行分享,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增強員工自我約束能力。
對于所有涉及作業,船東方應要求承修方按照作業程序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安排專職安全人員進行督查,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下將從“人、機、環、管理”4個方面進行對策研究。
1)人員資質審核。船東方在準入批準時,應嚴格審查人員資質,并在現場設置專門的人員入場登記處,人員上下需做好登記,禁止未經批準的人員入場作業。承修方也應在人員入場作業前,做好相應的資質審查工作,確保人員均持證上崗。
2)安全培訓。船東方應對承修方及各承包單位進行統一安全培訓,使其了解船舶安全要求,對船東方HSE管理要求進行宣貫,并要求承修方確保每一名員工均已接受了此項目工作期間的安全培訓,并已完全了解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相應的控制措施已得到落實。特殊工種作業應進行專門的安全培訓。
3)個人勞動保護用品 (PPE)配備。船東方應安排專職安全人員對所有人員的PPE佩戴情況進行檢查,督促承修方確保每一名進入作業區域的員工均佩戴合適的勞保用品,并定期檢查PPE的可靠性,及時為員工更換不可用的PPE。
船東方在設備入場前,應做好相應檢查,確保設備具備合格證、檢驗證書,并且所有配件均良好可用。承修方應確保在設備入場作業前,已對其進行細致的安全檢查,所有設備均良好可用,并定期組織安全檢查。
1)作業環境清理。為盡可能避免作業環境對人員和設備造成的損害,船東方應在安全培訓時,對承修方進行宣貫,要求承修方在作業前對作業環境進行檢查,清理障礙物,設置警戒線,安排專人看護,盡可能避免同一區域出現交叉作業。
2)環境保護。作業場所內所有人員應接受環境保護的培訓,并應設置人員現場進行巡查,避免員工將廢棄物隨處丟棄。
1)承修方資質篩查。船舶修理招標階段,船東方應根據自身需求,尋求資質合格的承修方進行相關修理工作,確保其具有健全的安全制度。
2)HSE文件審核。為有效避免工作中安全理念不同造成沖突,應要求承修方在了解船東方HSE要求后,出具相關HSE文件,明確HSE組織機構,明確安全培訓、安全檢查、安全會議、安全投入等問題,并簽字批準,提交船東方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后續招標工作。
3)應急準備。承修方應根據船舶修理項目實際情況,合理配備應急物資,確定可用的應急資源及聯絡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船東方應對此項工作進行嚴格審查,并參與其應急演練,對其提出相應的安全建議和意見。
4)準入制度。船東方應要求承修方對所有上船作業的人員、設備進行審查,并提交審查結果至船東方,得到船東方確認后,方可入場作業。
5)作業安全分析。船東方應做好承修方JSA審核,要求承修方根據工程內容,制定相應的作業安全分析,形成最終版JSA文件,對所有涉及的作業進行細致的安全分析,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在現場留專人進行執行情況檢查,確保所有安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
6)船東方制度建設。船東方應借鑒以往修船經驗,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以便于在船舶修理前期能夠與承修方進行有效對接,使各單船修理現場安全管理要求高度統一。
7)隱患排查需從嚴。船東方在與承修方達成現場安全管理一致后,應依據文件要求,對現場進行定期的安全檢查,積極做好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
安全始終是船舶修理工作中的首要問題,因此,船東方應從人員安排、制度建設、安全投入、安全制度完善、隱患排查及整改、安全檢查及會議、應急響應等工作入手,切實做好每一步工作,提高現場隱患排查及整改執行力,使應急響應能夠快速高效的運作,以保證船舶修理工程中的人員安全和船舶設施安全。船舶修理工作的有效安全管理能夠降低作業中的風險,使修船工作得以高效安全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