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結構簽約、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申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為進一步拓展提高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功能和質量,天津濱海新區再出新舉措,讓老人充分享受到貼心服務,快樂地度過晚年生活。 目前,在濱海新區21家已運營的養老機構中,有3家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有15家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同時,新區還統一養老政策,細化政策措施。目前,新區為80周歲及以上、具有新區戶籍滿1年(百歲老人戶籍滿10年)及以上的城鄉老年人發放高齡老人關愛金,80~89周歲、90~99周歲、100周歲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分別享受110元、200元、3500元健康關愛金,真正使濱海新區老年人享受到新區的發展成果,提高了老年人社會保障水平,完善了城鄉高齡老年人社會福利政策。
今天的中國人養老,已經從費孝通所說的“反饋模式”演變為“多元模式”,更加強調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機構作補充。
11月27日,《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今后老年人權益保障有望有法規可循。
全國人大常委會1996年通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于2012年進行了修訂,提出了新的養老模式和服務理念,并增加了社會服務、社會優待、社會保障等內容。現行的《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出臺于1990年2月,需要與上位法做好銜接,制定新的條例十分必要。
在此次的條例草案制定中,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關于入住養老機構老年人的探望問題、老年人護理問題、老年人志愿服務相關問題和老年人優待有關問題都明確了相關法規要求。條例草案規定,對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家庭成員應當經常探望;對較長時間未探望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養老機構可以向該家庭成員或其所在單位、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提出建議,督促其前往探望。條例草案提出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等適合老年人的保險業務。對于老年人要享有的社會優待,條例草案作了很多詳細的規定。比如,對于在一些城市已經實行的市內公共交通對老年人免費的政策,也擬上升為法規條文,要求各地政府制定具體辦法。
10月16日,位于河北三河燕郊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內,在此養老的千余京籍老人,不僅現場開通了北京養老助殘卡金融功能,可在燕達的超市餐廳刷卡消費,而且收到了每月100元的京津冀養老試點機構交通補貼。這是北京養老助殘卡首次實現異地刷卡支付,也是北京運營補貼首次異地發放到京籍老人手中。
作為觀察中國發展的窗口,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19日上午,參加大會采訪的40多位境外媒體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恭和苑老年社區集體體驗了一把“中國式養老”。稱:“在這里度過余生是一件幸福的事”。
環境問題與人口老齡化共同激發了度假養老地產的需求,去哪里養老?在哪里旅居?成為了關注的重點。10月26日~29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北京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就重點引入了多個覆蓋居住、醫療、養生的第二居所項目。據北京房展組委會秘書長鄭向東介紹,今年的北京房展除了海南組團強勢依舊外,云南、山東、天津等地也針對養老旅居需求推出了大量住宅產品。此外,除了養老買房外,海外項目也瞄準了外溢的投資需求,海外參展規模再次擴容,東南亞和歐美項目成為最受歡迎的購房區域。
2016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和民政部辦公廳確定了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名單,廣東的東莞和江門入選。兩個城市分處珠三角東岸和西岸,城市老人組成結構也頗具代表性。東莞和江門迅速將“試點資格”轉化為行動。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副局長張亞林在今年年初的東莞“兩會”上表態,從今年開始,東莞的醫養結合會有一個嶄新的面貌。兩個月后,東莞《關于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便與公眾見面。10月底,東莞首批兩家醫養結合的護理院已正式啟用。
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已完成征求意見稿,近日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養老機構提供通信服務,通過電話、網絡等不同通信手段,協助老年人聯系相關第三方。服務人員應使用禮貌用語,對老年人及來訪者信息保密。生活照料應配備能提供相應服務的環境和設施設備,環境安全,注意保護老年人隱私。現在很多老年人并不會使用網絡進行通信,但仍然有一些老年人會通過網絡與外界聯系,也會通過網絡進行購物、娛樂等,《征求意見稿》將網絡納入通信服務之中,體現了網絡時代背景下對老人的深切關懷。
截至今年9月末,內蒙古自治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總人數為1412.5萬人。目前,自治區初步篩查出的未參保人員的信息比對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核實應參未參人員223.1萬人。為了更好地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全區各級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項梳理、逐項檢查。對進度慢、完成度低的工作一抓到底,目前各項目標任務進展順利。
2016年北京東城區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建立了區級養老服務運營商目錄庫,目前已經有20家專業機構入庫。入庫的機構將通過運營考核機制,實行末位淘汰管理。同時通過老洽會組織開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好項目大賽”,目前已經支持了57個項目,服務內容涵蓋互助服務、法律咨詢、心理慰藉、益智課堂等,直接服務將近3000名老人。
最近在河北燕郊養老的1000多名北京籍老年人,首次收到了每月100元的交通補貼。去年6月,京津冀三地簽署合作協議,將河北、天津的3家養老機構作為試點,構建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圈,推動北京市養老政策外延,緩解北京老人養老壓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