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藍
近日,一則“中國已有5億人擁有家庭醫生服務”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2017年12月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司有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推進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里,家庭醫生不同于私人醫生,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5億數據,源于各地通過信息系統報送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展數據。
點評:“中國已有5億人擁有家庭醫生服務”的說法言之有據,并非無中生有。但是,政府統計層層報上來的數據,與老百姓感受相差太遠,就難免引發民間吐槽。公民的獲得感,應該是基于真實享受到國家的民生政策,看病更方便、就醫更省心、食品更安全。與獲得感相關的成績數字,不應該停留在政府的研究調研統計中“自言自語”。一些專業術語,統計口徑到底怎么樣的?表征什么情況?和現實生活中的差距體現在哪里?應該掰開揉碎,向老百姓解釋清楚,避免產生隔閡矛盾,避免老百姓變成“老不信”。寧可把統計口徑處理得保守一些,也不能讓“數字跑馬”,虛擲公眾的信任。
以統計部門統計的平均工資來說,前幾年飽受爭議,因為統計出來的工資與普通人的實際薪酬有著很大差距,被戲稱為“被漲工資”。這幾年,統計部門也做了相當多的解釋和統計改進,包括:澄清所統計的工資是包括企業支付社保、所得稅在內的“廣義薪酬”,近幾年,又把針對私人企業的薪酬水平加入了統計范圍。如果統計數字背離了群眾的感受,應該改進的是統計方法,而不是讓公眾學會適應專業的統計口徑。
推進家庭醫生,實現分級診療,對于中國醫保改革意義重大,推進工作慢不得。但是,也要看到,統計口徑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很多是醫生與社區簽約,“家庭”并不能直接享受到家庭醫生的優惠。作為衛生計生系統內部工作的推進指標,可以進行專業討論,但放在公眾媒體上不加說明地宣布,就難免引發誤會,讓老百姓不服氣。
人社部社保事業管理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6》顯示,有13個統計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的可支付月數已不足1年,而黑龍江省的累計結余已為負數,赤字232億元。
點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存在這樣兩個現象:一是經濟增長速度較慢,職工就業率較低、工資收入不高的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現象愈加嚴重或突出。例如,經濟發達的廣東省2016年養老金累計結余7258億元,而經濟欠發達的黑龍江省累計結余為赤字232億元,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養老基金越是“穿底”的地方越容易引起職工動蕩,引發“人往高處走”的遷移傾向,加大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金的“危情”。黑龍江省財政廳公布的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顯示,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的支出達到32.4億元,說明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金收不抵支,地方財政負擔也愈加嚴重。
針對養老金的壓力,相關部門今年以來不斷出臺措施,一方面啟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一方面又于近日出臺了國資劃轉社保的相關政策。這些措施,都是“堤內損失堤外補”,是養老基金自身保障不足問題的題外之舉。解決養老保險基金虧空問題,既要在提高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繳納基數上動腦筋,更要在養老保險基金用活和增值上拓展思路。
提高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繳納基數,是一把雙刃劍。一來,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來說,提高在職職工養老保險繳納基數,必然加重用人單位的負擔,也使欠發達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更難有新突破;二來,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工來說,原本收入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已經拉大,若提高養老保險繳納基數,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未來付出更多代價,還要為目前的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承擔壓力。
基于此,解決欠發達地區的養老基金虧空問題,應當著眼于全國一盤棋,走區別對待、全盤考慮的路子。即對經濟發達地區,要積極落實養老金全國統籌辦法。已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發放,應向全國平均看齊,逐步降低逐年上漲幅度和上漲金額;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應向全國高位看齊,承擔全國統籌的重擔。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已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在保持現有狀態的基礎上,根據輕重緩急區別對待,適當向經濟困難家庭的職工傾斜;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應止滑向上,根據用人單位實際,盡可能滿足全國統籌的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應根據貢獻大小,對用人單位在稅收上予以補償。
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一盤棋,還要整合各地養老基金,在投資增值上有大的作為。即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將養老基金切割成可長期投入、中長期投入和短期投入板塊,與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形成關聯,與固定收益的國債,或與穩定的理財形成切入,加大養老基金的增值速度和增長空間,減少和降低養老基金的閑置,在把握養老金安全性、收益性和可控性上,尋找最理想的投資增值辦法。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近幾年的時間,共享概念和相關產業高速發展。據統計,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增長率為76.4%。然而,隨著“共享+”業態越來越豐富,另一邊押金難退、企業關停等負面新聞頻發。據統計,僅2017年就有26家共享類企業倒閉,其中9家共享類企業成立不足1年。
點評:全國共有共享概念類企業多少家?這方面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但僅共享單車行業,鼎盛時期就有將近70家企業扎堆。如今包括共享單車在內的共享概念類企業出現關停現象,其實是市場優勝劣汰的表現,而非共享經濟模式出現問題。
一方面,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具有利用互聯網工具整合線下閑散資源的優點。但與傳統行業相比,共享經濟領域并無“先輩”們成長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滋養,很多企業只能自己摸索前行,經營風險相對較大。這是部分共享概念類企業“短命”的客觀原因,也是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付出的代價。另一方面,網約車等共享經濟產業的成功,讓許多人看到其中存在的商機。部分企業缺乏理性,或看到先行者很風光,或看到風投很瘋狂,或看到押金監管漏洞,因而盲目進入共享領域企圖分一杯羹,卻沒有預料到共享經濟領域競爭慘烈,在市場優勝劣汰之下,很容易被淘汰出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