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開+劉智志+尤懷亞


摘 要:集裝箱建筑不僅符合當今社會強調的環保、節能、再生等主題,而且建筑工期短,成本低。不同大小形式的集裝箱通過堆砌、切割等方式組合在一起,空間組合靈活便利,富于創造性。文章試圖通過對不同場景的設計分析,使得集裝箱建筑的空間組合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探討性。
關鍵詞:集裝箱建筑;空間組合;設計探討
凱文·林奇在書中提到過,建筑是微縮的城市,建筑是龐大的城市。隨著城市發展,時代已經給予建筑新的形式。有設計師預言,未來二十年集裝箱建筑將會成為新的建筑形式主流。集裝箱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建筑形式,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它不僅擁有一個整體空間,同時自帶的結構形式也是它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它作為建筑的一部分,又或者是建筑主體而再次利用,使得我們在追求建筑特色的同時,也實現了廢棄物的再次利用和空間的再造。
一、集裝箱建筑現狀調研
根據目前的調研考察資料顯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的運輸業一直處于高度發展的狀態,十幾年以來已經成為國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而提到運輸,就不得不提集裝箱,由于全球貿易的發達,集裝箱的使用頻率高達80%。現如今,我國的集裝箱運輸一直在穩步提升發展,近幾年更是進入世界前十,這為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為世界貿易做出了貢獻。當然,高使用率就會帶來高淘汰率,再加上將集裝箱運回原地的費用遠高于重新購買的價格,所以越來越多的廢棄集裝箱被遺留在港口無處安置。
現如今在國內,集裝箱建筑主要分布在工地、港口等處,用途也多局限于臨時住宿,但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對美的追求也有增無減。單一的建筑、單一的房間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下面推薦兩個集裝箱建筑的成功案例:
案例1:Arcgency設計的WFH House。這個項目的地址選在江蘇省無錫市東新城的濕地公園內,設計師使用被淘汰的集裝箱作為建筑的主要載體,并且通過周圍綠植所產生的能源,來解決建筑的自身能量消除。當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刻,它也能根據不同的環境提供一定的幫助。而且,當主人不再居住的時候,也能快速拆除,如此循環使用,既賦予了集裝箱二次生命,也節省了經濟成本,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凸顯出集裝箱的優點。
案例2:Nomadic 集裝箱博物館。它是一個隨時流浪的博物館,分布于美國、日本多地,設計師Gregory Colbert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可以欣賞到博物館的精彩,使用了多達148個集裝箱。148個集裝箱組成堅固的外墻,中間用鋼管支撐起來,而集裝箱的擺布也不是隨意的造型,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下棋的構思,將集裝箱擺成獨特的樣式,趣味橫生。而設計師更讓人驚嘆的地方是,當一個地方的展覽結束時,展示后的展覽品隨之被放在集裝箱內運達另一個地方,十分便捷。
綜上調研,最初是在歐美國家開始出現集裝箱建筑的概念,并且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文化體系,如今集裝箱建筑已經在國外形成一種受歡迎的新型建筑形式。但在中國,集裝箱建筑還在初步發展當中,如何才能改變集裝箱建筑在國內目前發展的尷尬處境,使之成為一種時尚前衛的新型建筑潮流,是我們當代設計師應當關注的話題。
二、空間組合設計分析
根據前面的調研分析,集裝箱建筑目前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從集裝箱的空間組合方面入手,從一個新的角度和方向打破傳統,根據不同環境需求,打造獨特集裝箱空間組合類型,提升集裝箱建筑的整體格調。通過焊接組合的方式設計出不同空間組合造型,以及與不同材質與建筑結合的作品。
方案一:
集裝箱改建的小型公共空間,例如博物館等。這個設計中的空間組合,就像兩只互相牽制的手,雙方相輔相成,卻又互不相讓。因此我們這里用集裝箱來設計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展覽館來表達它們。將兩個獨立的集裝箱分布左右,中間通過一個彎曲的紐帶,就像兩只交纏的雙手。(圖1)
整個空間分為三塊,兩個集裝箱前后錯開,兩邊相通,中間彎曲的部分做成摩天輪的造型,既可以俯瞰城市美景,也可以感受摩天輪帶來的浪漫。
方案二:
集裝箱改建的住宅建筑,例如青年公寓,或者酒店式公寓等。考慮到城市里小區太多,而且每棟樓的采光都不一樣,有好的也有壞的。不僅前后影響,上下樓層之間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用集裝箱來打造不一樣的個性陽臺。將集裝箱錯落有致地穿插在建筑里,分布在它的前后左右,而且樓層越高,集裝箱的數量就越多,站在遠處觀看的時候,就像是一個正在堆砌的樂高。這個設計的優點在于,根據四季陽光照射不同,集裝箱的角度也可以隨之變化,為房子的主人帶來最理想的生活。(圖2)
插入的集裝箱可以直接切割,不僅不會影響房子內部的空間,實際上還增加了活動空間。多出來的集裝箱部分,可以考慮用來做一個露臺,或者是一個榻榻米之類的。而另一種形式是整個集裝箱嵌入建筑,將一個完整的四十尺集裝箱作為獨立的房間來設計,它完全可以容納一個衛生間、廚房和睡覺的空間。考慮到主體建筑的主題風格,集裝箱既可以與它保持一致,也能在單一的顏色中找到突破。
方案三:
集裝箱改建的服務型空間,例如景區酒店等。用集裝箱來設計山水景觀酒店是從多方面考慮的。首先,集裝箱本身的材質是鋼結構,面對山里的氣候變化,或者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它可以起到保溫節能、防風抗震的作用。其次,集裝箱比一般的建筑工程更加快捷方便,可以隨時安裝、拆除。最后,集裝箱的循環再利用,加上森林里產生的能量消耗,可以更好保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方案三中,十五個集裝箱以堆砌的方式疊在一起,再以三角的造型錯開,每一個房間都是用集裝箱建成的,但視角都不一樣,盡管面積不大,但內里五臟俱全。
十五個集裝箱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錯開,每一層一個方向有一到兩個房間。而且一到五層所有房間由一部旋轉樓梯相連,入住的游客必須從三樓上下樓梯到達自己的房間。每個房間都配有落地窗和小陽臺,可以最直觀地欣賞到窗外的美景。如果不夠盡興的話,還可以通過房間走到外面,因為每層錯開的地方都被改造成露天陽臺,在陽光充足的郊外,游客們可以在上面休息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因為是建在山林里的景觀酒店,所以選擇白色和木色作為建筑外形的主題色,主要使用鋼結構,與外面的森林既有對比,也有互補。(圖3)
三、結語
建筑行業百花齊放,快速發展,更多的設計師都在尋求新的突破,一成不變的傳統建筑也在不斷更新換代,而集裝箱建筑更像一個等待開發的原石,切開里面就是璞玉。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具有空間多樣,安裝方便,降低成本等特點,還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資源再生,而且減短了施工工期,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可謂完全符合當今環保的主題。
希望此文探討集裝箱建筑空間組合相關問題對未來集裝箱組合建筑的設計產生有益影響。
參考文獻:
[1]王蔚,魏春雨.LOT-EK的集裝箱建筑設計之路[J].工業建筑,2012,(S1).
[2]貢小雷,張玉坤.集裝箱的建筑改造——一種可持續建筑的發展嘗試[J].世界建筑,2010,(10).
[3]吉秀峰,張玉津.集裝箱房屋發展的宏觀環境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集裝箱化,2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