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戈
改革開放以后播出的神話劇,最早和最經典的都屬于一個響亮的名字-86版《西游記》。此外,《八仙過海》《濟公》《聊齋》《封神榜》《新白娘子傳奇》等經典之作在上世紀80、90年代接連誕生。2005年,《仙劍奇俠傳》掀起仙俠劇熱潮,并一直延續至今。
86版《西游記》是起點也是巔峰
《西游記》是中國第一部古裝神話劇,1982年10月P日,試集《除妖烏雞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11集。1988年2月P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轟動全國,獲得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神話。86版《西游記》滲透著老一輩藝術家絲絲人扣的匠心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不為利的精神,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出一個讓人百看不厭的神話世界,成就了中國神話劇的巔峰之作。《西游記》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八仙過海》《濟公》《聊齋》刻下神話記憶
就在《西游記》連拍帶播的過程中,又有三部經典神話劇留在了無數觀眾的記憶里。1985年,香港TVB聯合山東影視根傳說中的“八仙”故事拍成了電視劇《八仙過海》,首開香港電視劇前往中國內地取景的先河。“仙山隔云海,霞嶺玉帶連,據說世外有天仙……”劇中令人目眩的神仙斗法、引人人勝的成仙故事深深吸引了內地觀眾。同一年,電視劇《濟公》紅遍大江南北,主題歌“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被廣為傳唱。這部神話劇雖然只有8集,卻讓主演游本昌一輩子成為了“濟公”的代言人。
1987年至1990年,《聊齋》電視系列片拍了三年,共播出72集。詭異音樂配燈籠鬼火的片頭成為很多人的“童年陰影”,陳紅、鄭爽、茹萍、何晴、瞿穎等眾多劇中美女令人難忘。有人說,當時中國顏值最出眾的女演員分成兩撥,一撥在87版《紅樓夢》劇組集訓,另一撥就在拍《聊齋》。這句話毫不夸張。
《封神榜》開風氣之先《新白娘子傳奇》再創高峰
時光進入上世紀90年代,頭一年就有一部開風氣之先的神話劇——《封神榜》。站在時代變革的洪流中,90版《封神榜》開啟了港星赴中國內地拍攝電視劇的先河。劇中人物的造型相當前衛,紂王頭戴金箍、身穿短裙、露出小腿的造型,儼然是古羅馬時尚風潮的一次中國化嘗試。而傅藝偉也一躍成為最經典的妲己娘娘。兩年后的1992年,中國第一部神話兒童電視劇-52集的《小龍人》播出,迅速火遍全國。1993年,《新白娘子傳奇》在中央電視臺播映,造就了神話劇的又一座高峰。趙雅芝端莊大方、溫柔高貴的白娘子形象以及葉童的反串許仙深入人心。
《寶蓮燈》在特技上邁出一大步
2000年1月,16集的《西游記續集》播出,為86版《西游記》畫上句號。就在這一年,褒貶不一的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在數十家地方電視臺熱播。該劇還衍生出《福星高照豬八戒》《喜氣洋洋豬八戒》等續作。2005年,根據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改編的《寶蓮燈》在CCTV-8播出,取得了最高9.1%的收視率。該劇在技術上邁出了一大步,全劇共制作1.2萬千秒的特技動畫。此后,量多質高的特技成為中國神話劇的突出特征。
仙俠題材開啟神話劇新篇章
2005年之后,神話劇進入繁榮期。一方面,根據傳統名著、民間傳說改編的神話劇不斷涌現,《歡天喜地七仙女》《天仙配》《精衛填海》《牛郎織女》《寶蓮燈前傳》《聊齋奇女子》《媽祖》……神話劇的風格從傳統到時尚,從忠實原著到創新改編,是熒屏上不容忽視的亮點。另一方面,仙俠題材異軍突起,開啟了神話劇新的篇章。2005年播出的《仙劍奇俠傳》曾獲得超過11%的平均收視率,2009年的《仙劍奇俠傳3》,2014年的《古劍奇譚》,2015年的《花干骨》,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8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均為熒屏爆款。30多年來,古老的神話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始終吸引著觀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