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癌癥,人們已經不再色變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很多癌癥都已被攻克。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罕見的癌癥還是讓人類束手無策。比如之前曾經有不少媒體報道宣稱,“蘋果教主”喬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胰腺癌有“癌中之王”的稱呼,非常嚴重。但是據最新美國媒體調查顯示,喬布斯其實并不是死于胰腺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這種癌癥到底有什么樣的危害?如何高效確診癌癥的類型?本期節目特別邀請到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和消化內科李潔主任醫師,請她們為大家答疑解惑。
神經內分泌腫瘤在各個器官均可發生
神經內分泌腫瘤對于很多人來說很陌生,它在全身各個系統都可能會發生。這種腫瘤也分為有功能和無功能兩種。其中,有功能的占20%到30%,大多數都是無功能的。所謂無功能指的是它不會表現出特異的癥狀。而“有功能”是因為腫瘤細胞本身分泌的一些激素,進入血液系統后可能引起再分泌等癥狀。比如說有人反復出現低血糖發作,最后經過檢查發現在胰腺上長了東西,就是胰島細胞瘤;有些人反復拉肚子,甚至腹瀉到一天幾十次,引起電解質紊亂不得不去醫院,結果發現還是在胰腺上長了東西。這是一種很罕見的腫瘤,醫學上稱為“VIP瘤”。因為它分布廣,又比較罕見,大家對它的認識相對就比較欠缺。
針對喬布斯的例子,李潔主任說,胰腺癌和神經內分泌腫瘤完全不一樣。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可能長在全身各個器官,但有50%到70%是原發于消化系統的,其次就是肺。
神經內分泌腫瘤常發生轉移
據李主任介紹,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非常兇險的一種癌癥,一方面它比較隱蔽不太容易被發現,另外它很容易發生轉移。而它的兇險有時候當患者拿到檢測報告時,看著上面寫著“神經內分泌腫瘤”,心里還在疑惑準備去做深入檢查時,癌癥細胞已經廣泛轉移了。
這幾年,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她介紹,在過去的30年間,發病率增加了5倍以上。這是一種相對罕見的腫瘤,也有可能過去大家并不認得它,誤診為其他病理陛癌癥。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例報告復雜多樣,經常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報告結果。
這種癌癥會在什么樣的人身上高發呢?李主任介紹,它在成年人中發生的比較多,四五十歲是高發的年齡段。但是她在門診遇到年紀最小的病例是九歲。當時這個孩子因為闌尾炎去做手術,結果發現在闌尾上長了個小東西就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這個孩子經過手術后已經恢復正常。因為往往長在闌尾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被切除后,都恢復得很好。
汪女士十年抗癌路
汪女士這些年反反復復在和一種之前誰也沒聽說過的疾病抗爭。早在2005年,她就做了第一次胰腺手術。接著在2010年她又進行了肝臟切除手術。到了2013年病情出現反復,她又開始做化療。最終她被確診患的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并且發生了肝轉移。
汪女士也來到了現場。據她介紹,自己起初是吃東西總感覺吃不下去,而且慢慢消瘦下去。她以為自己的胃不好,去醫院檢查發現腹腔里面有腫物,于是就進行了手術,之后她一直恢復得不錯。但一段時間后她開始出現低燒,到北京檢查后發現肝臟上有很多東西。而且肝臟上的腫瘤越長越大,汪女士出現了腹瀉的癥狀。最后沒辦法,她來到了李主任的門診看病。于是她接受了化療,腫瘤開始慢慢減小。
李主任在門診經常告訴這樣病癥的患者,不要害怕。高血壓糖尿病治好了嗎?沒有啊,患者也都是長期的藥物控制。所以腫瘤的治療方向也是在追求用藥把病情控制住,不往更壞地方向發展。像汪女士這樣帶瘤生存的病人其實很多。雖然它很復雜,但是也不要過分擔心害怕。通過科學的治療,病人的生命是可以得到延續的。
神經內分泌腫瘤首選手術治療
李主任介紹,從治療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實體腫瘤,所以還是首選手術治療。如果有手術根治機會的情況下,還是要考慮手術。這種選擇相對也是比較積極的。即便出現了轉移,也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將絕大多數的腫瘤切除掉,這樣的病人都可以有比較好的生存延續。
高效查腫瘤的五大建議
在節目現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也與大家探討如何更高效查出腫瘤。患者在第一次面對自己跟聽到別人患病時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恐懼、焦慮、茫然,甚至會對未來人生的絕望的情緒,會完全充斥他的心情。因為“癌癥”這個詞已經根深蒂固地種在了每個人的心里,癌癥就意味著絕癥。沈副院長給大家提出了建議。
1.讓自己的心情平復,要理性地來對待癌癥。這點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患者要盡量維持原來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因為腫瘤不是一天得的,被查出來之前患者都是很正常的生活。所以要明白,腫瘤沒那么可怕。另外,患者要尋求來自各方面的幫助,如朋友、家人、醫生等。
2.要理性地去尋求治療辦法。自己要整理思路,想想應該怎么去就診。有些人很著急,恨不得明天就去做手術。腫瘤是個慢性病,所以要處理之前一定要理性地聽從醫生的安排。他會為你的身體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腫瘤需要全面分析,切除不要急于一時。
3.對于腫瘤患者來說,首次治療對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首次選擇中出現失誤,就是無法挽回的。所以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慎之又慎。醫生需要全面的分析病史,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4.在得知自己患上腫瘤后,患者要首先選擇去專科醫院或者專科醫生去就診。因為他們平常看的都是這類病人,經驗的積累比較多,可以很好把握疾病的發展和治療方法。另外,家屬不要對病人隱瞞病情。恰當地告知患者病情,能夠讓大家都一起積極面對積極治療。
5.初次就診一般需要常規檢查,普通門診即可預約各項檢查。等待檢查全部進行完畢,再進行相應的專科專家預約。患者就診時要帶齊全部的檢查資料,醫生要根據以往檢查綜合分析病情,就診時需要患者本人與醫生進行交流,讓醫生對疾病更準確的定性、定位、定期、定狀態。
6.患者就診說什么?聽什么?沈副院長建議在就診時要把最迫切的問題告訴醫生,醫生在詢問更多細節時,患者再詳盡補充,學會更高效的就i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