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我到了古稀之年。但是,青年時期的一幕,卻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中學時期,本人學習優秀,每門功課都是“5”分。但是,今后是學“文”,還是學“理”?面臨人生的重要抉擇,我當時一時拿不定主意。當時,我在貴州省的省城貴陽讀書,父親在仁懷縣當郵電局局長。那年暑假,我到仁懷縣探望父親,一天上午10點左右,我進了茅臺鎮的新華書店,靠在里面的書架之間,我拿起了一本《郁達夫選集》看了起來。
當我讀到《春風沉醉的晚上》那一篇時,我被書中的文采情思深深吸引。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作家,失業住在貧民窟的一個角樓上,與一個17歲的煙廠青年女工陳二妹成了鄰居,陳二妹每天工作10個小時才回家,爬上樓梯,都要從作家身旁經過。作家白天窩在角樓里看書,晚上,迎著春風到街上散步。兩個善良的青年男女比鄰而居,貧窮的生活使他們沒有非分之想,但有思想的交流。突然,有一天,作家換了新短衫,并買了巧克力餅干面包招待她。她就產生了疑問,她勸誡作家:晚上出去不要與盜賊為伍。作家解釋說:因為神經衰弱,晚上才出去散步,白天在角樓翻譯德國的短篇小說,發表后得了稿費,所以才買了食品,換了短衫.陳二妹解除了疑問,作家雖然身處貧困逆境,卻不改奮發向上之志,青年人之間的純真感情躍然紙上。
我覺得,這是郁達夫寫得最好的小說,敘事力透紙背,寫人寫景栩栩如生。我完全沉醉在小說的意景里,忘記了時間,我站起來,向書店門邊走去,突然發現:書店的門鎖了,我被關在書店里。原來小鎮的書店中午是關門的。我又回到原地,繼續看那本“選集”。直到書店重新開門,我才走了出去。
但是,我從閱讀中,感覺到了文學的美好魅力和它的巨大力量。于是,我下定決心學“文”。兩年后,我考取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多年來,我一直熱愛文學,退休之后仍然筆耕不綴,最近我在北廣報上發表的文章有:《一個老戰士的美好心靈》《風雨32樓》《一輩子教書育人的費振剛教授》《食療從早餐開始》《行走中的卡拉OK》……牟季雨 文并圖
歡迎喜歡讀書的朋友投稿并加入這個心靈的家園。大家可以把照片(個人近照或書籍照片)、稿件發到郵箱:bqbsd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