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慧
(海南大學,海南 海口 570228)
目前學術界關于海洋生態文明的研究較少,就其內涵還沒有統一的意見。但關于生態文明的研究則比較充實,已有較為權威的相關論述。普遍認同生態文明是文明的一個方面,是一個國家或名族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與整體面貌在生態上的面面反映。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精神成果的總和。關于海洋生態文明內涵,福建社會科學院杜強曾對先于他之前的學者的看法作過一個簡單梳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種認為海洋生態文明是以“人海合一”為核心理念,從和諧、可持續角度處理人與海洋間的互動關系;第二種是將海洋生態文明具體分解到關乎海洋生態系統各個組成部分中去,如海洋生態中的意識文明、行為文明、道德文明、制度文明等;第三種是將其視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對中國傳統的黃土文化的補充。在此基礎上,杜強提出自己對海洋生態文明內涵的理解,即海洋生態文明是以發達的工業文明為基礎的海洋文明范式,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類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過程中,自覺遵循海洋生態系統運動的自然規律,建立人與海洋之間和諧良性互動,維系雙方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文明形態。
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應“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四十字海洋戰略可以解構為“一個總目標四個分目標兩大核心訴求”,反映了海洋強國戰略的內涵和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建設海洋強國是總目標,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維護海洋權益是四個分目標。而在四個分目標中,又可以分為兩大重要任務:一是發展海洋經濟,二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發展海洋經濟既是海洋強國戰略的核心目標,也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和衡量標準。
海南在內化海洋強國戰略、不斷打磨自身積極向海洋強省轉型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要位置,自覺地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方法貫穿和融合到海南海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將兩者之間通過協調、配合實現的平衡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原國家海洋局局長、現海南省省長劉賜貴表示,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同時地處南海國際海運中心線,是我國海洋合作和對外開放的最前沿,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
海洋強國戰略是中共中央就我國的國際形勢與海洋發展提出的一個頂層設計,是國家層面的宏觀引導,海南將海洋強國戰略務實為海洋強省,以此來支持和實現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奮斗目標。前國家海洋局局長、現海南省省長劉賜貴曾就海南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提出“五個用海”要求。
一是規劃用海,嚴格實施海洋功能區劃,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區劃的科學性、前瞻性。
二是集約用海,科學控制用海開發的規模和時序。
三是生態用海,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開發使用海域,維護保持我國海洋生態系統基本功能,保護重要海洋生態區域,打造海洋生態全新格局。
四是科技用海,提高對海洋資源環境變化規律的認識,推動海洋關鍵技術轉化應用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是依法用海,這就要求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要裨補缺漏、要與時俱進,以規范系統的法律體系來敦促用海規范的常態化、持久化,爭當海洋綜合管理的先行區。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為:生物多樣性和珍惜瀕危物種減少;典型生態系統受損;經濟生物數量銳減、質量下降;赤潮等海洋災害頻發;海洋水體污染加劇等。就這些海洋環境問題,不難看出海南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首先是人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存在不足。海南海洋生態獨具優勢,這是眾所周知的。我們應該認識到生態好不等于生態水平好。海洋生態環境好,海洋生態資源豐富,這只是原生優勢。一個地區發展如何,主要是看它所創造的單位經濟產值,即如何用低廉的生態成本換取高效的生態效率。這也是我們堅持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目的所在。然而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問題上,有一些認識誤區需要加以克服。一種誤解是,認為建設海洋生態文明主要就是純粹地保護與恢復海洋生態環境,降低對海洋的開發利用等。這種誤解是一種極左的思想。雖然建設海南海洋生態文明需要保護與恢復海洋生態環境,但根本問題在于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與升級,是新領域的探索。還有一種誤解是,認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主要領導人和相關機關或部門的事情。主要表現為,老百姓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關注、不了解,認為與自己沒什么關系;認為建設國家、發展經濟都是主要領導人或牽頭機構的職責。此外,還有一種誤解是,認為我們的原有的生態文明建設還沒有完成,會與之產生交叉疑惑的地方,容易出現一些部門的官員愛喊口號,做表面文章。
其次是政策法規對海洋生態文明的規范存在不足。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動,也需要政府權力機關制定相關法律和必要的政策加以約束和誘導。充分利用公權力的社會綜合決策作用,牽好政府這只領頭羊,把海洋生態環境目標與海洋經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從源頭處解決對海洋生態的危害問題,適時出臺相關政策,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海洋生態建設的積極性。
再次是缺乏一支高級的海洋專門人才隊伍。海南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最終還是落實到個體的人身上,然而海南省自身尚未擁有一套完善的海洋人才培養制度,也缺乏引進先進海洋人才的管理機制。這使得很多促進海洋發展的構想得不到專業人員的檢驗,世界先進的技術成果無法快速應用到海南海洋開發中來,阻礙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
海南是個窮工業、重農業的省份,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一直在國內排列前茅。盡管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工作已經在慢慢展開,但對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新概念、新事物,就會存在認識不到位甚至誤解的問題。海洋生態文明的發展是一個經濟、政治、技術、社會和文化價值觀上的整體性轉變和變革過程,需要在經濟、政治、技術、法律、道德等各個層次上同時推進。從當前來看,在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應當在繼續努力推進海南省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推進國際旅游島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還應當努力推進海洋生態文化和道德觀念建設,使海洋生態文明的意識貫穿建設實踐的整個過程。
海南省海洋產業開發基本處于初級粗放式開放模式的基本格局,海洋科技人才貯備不足、科研機構零零散散不具規模,尚未形成合力,嚴重影響海洋科技綜合優勢的發揮。因此,要充分發揮全國唯一全省性經濟特區的立法保障作用,依靠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加大科技支撐產業發展力度,是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量變積累質變突破的必由之路。立法保障不僅是近十七年生態省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五年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得以穩步推進的法制基礎。要針對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立法加以解決和保障推動。2013年9月,海南省開始組建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承擔國際旅游島涉海產業、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的戰略研究和總體規劃,為海洋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持,承擔相關海上作業任務。另外需要細化與貫徹落實海南省已出臺的《海南省海洋功能區劃分》《海南省海洋環境保護規定》等海洋管理法規的具體操作舉措,使海洋管理不僅有詳備的法制理論,更有充分的實踐可行性。
金融作為經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循環海洋經濟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金融支持,近年來國家支持海南發展海洋經濟的力度有如遞增函數一般,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加籌碼。2013年海南省發改委從中央爭取到7億多元,投入到扶持海南建漁業補給基地、造大船闖深海等項目。海南省利用中央投資海南的3.5億元加強西沙漁業補給基地建設,啟動了項目二期工程;利用中央投資的3.8億元更新改造200艘漁船、支持漁民造大船闖大海。為響應“綠色崛起”“發展海洋經濟、建海洋強省”戰略,抓住壯大海洋經濟機遇,海南省對海洋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基于海南具有發展海洋經濟和海洋金融服務的優勢和機遇,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已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要鼓勵地方性金融機構探索服務海洋經濟的專業模式,系統性開展海洋金融業務,打造“海洋金融銀行”。海洋經濟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有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對峙與默契,良好的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模式有助于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展開,反過來,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扎實推進能夠引導海洋經濟走向科學化、環保化,使以海洋經濟為突破點實現“海洋強省——海洋強國”的最終價值目標。
人才作為知識和技術的掌控主體,對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實力強大的海洋大省首先要擁有一套完善的海洋人才培養制度,明確人才培養層次和方向。這就需要海南省各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既要追求綜合性的教育又要突出專業性的訓練。此外,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需要向海洋傾斜,增加政府對海洋事務的投入力度,拓寬人才引進政策優惠領域,從傳統的住房、配偶就業和子女上學發散至消費、交通、旅游等享受資料方面,設計出一套針對海洋科研人才行之有效的獎勵和激勵措施,營造出良好的海洋科研氛圍。
[1]劉賜貴.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12):8-10.
[2]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編.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研究.海洋出版社,2007.
[3]鄭冬梅.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廈門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11):64-70.
[4]劉賜貴.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29(6).
[5]國家海洋局.關于開展“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設工作的意見[Z].2012.
[6]彭本榮.海洋環境經濟政策:理論與實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7]周洪晉.海南國際旅游島生態文明研究[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8]趙康太,曹錫仁,主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報告(201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9]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編.綠色崛起之路:海南省辦經濟特區25年發展歷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