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鑫
(湖南建筑高級技工學校,湖南 長沙 410000)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技術技能積累主要指的是企業在生產和實踐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技術知識以及能力的遞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技術技能積累在內容、形式、層次以及主體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職能對于技術技能的積累顯得至關重要。
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國家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高技能均衡”和“低技能均衡”。其中,“高技能均衡”代表性的國家是德國和日本,“低技能均衡”代表性的國家是美國和英國。“高技能均衡”是政府有目的性的對市場進行干預,對于技術技能的積累企業主要是通過建立完善的勞資信任關心來實現的,而員工主要是通過企業進行培訓來實現的。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低技能均衡”指的是政府只為技術技能的積累創造一定的條件,對于技術技能的積累企業是通過聘請技術精英來實現的,而員工是通過自覺參加社會教育來實現的,這種技術技能積累模式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的格局[1]。
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政府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技術技能積累機制的轉型。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因此應該從政府管理的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對于不同層次的技術技能,應該有一個標準的指導工資,將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與工資掛鉤,這樣能夠充分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技術技能的積累。
一個企業想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必須要時刻對技術技能積累模式進行創新。當今社會,雖然技術技能積累對于企業的創新活動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但是企業創新活動的內在基礎。在我國,大部分企業都因為缺少技術技能的積累而處在國際技術鏈的底部,這樣就會使得這些企業難以實施技術創新,只能被動的使用國際上的新技術。之所以造成這個現狀,除了市場機制不完善、管理水平落后外,企業缺乏健全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技術技能積累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術技能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其流動性很小,保密性很高,也難以進行市場交易;作為企業創新的關鍵環節,技術技能積累是在生產實踐的過程中將舊知識轉化為新的知識[2]。一個企業一旦具有了豐富的技術技能資源,那么該企業就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創新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職業院校對于技術技能積累機制的轉型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職業院校能夠彌補企業對于技術技能無法避免的缺陷。在職業院校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不僅能夠推動教育辦學本身的創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技術技能的創新與傳承[3]。學校應該與企業聯系密切,課程的開展要與行業標準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同時學校的教學過程也要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相對接,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縮小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
對于職業教育在當今社會的功能不同的學者存在不同的觀點。其中有的學者將其功能劃分為政治、經濟和文化功能。而有的學者則是從社會功能和教育的內在功能將其劃分的。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體現在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和服務經濟的。不同時期職業教育功能承載是不同的。在我國經濟恢復時期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以政治主導的經濟發展。而到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職業教育的主要功能則是以市場主導的經濟發展[4]。
近年來,隨著我國技術轉化以及產業升級腳步的逐漸加快,職業教育不在單純的以傳播知識以及單一技能為目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成為了當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取向。個人、組織以及社會在學習、生產以及創新的過程中得到技術技能的積累離不開職業教育,其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一個中介和橋梁的作用。
技術技能積累的轉型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只有這樣企業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積累的橋梁,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職業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必須要與企業掛鉤,課程的開展要與行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也要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相對接。在理論和實踐過程中要反思與批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職業教育對于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使命。
[1]傅家驥,施培公.技術積累與企業技術創新[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6(11):70-73.
[2]馬振華.技能積累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模式——兼論我國技能積累的模式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2009,28(8):73-76.
[3]唐林偉,馬慶發.中國社會轉型期職業教育功能的嬗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9):129-132.
[4]陸俊杰.技術創新與技術積累:職業教育中被忽略的重要部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