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張家口卷煙廠有限責任公司黨建工作部,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企業的黨建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企業必須改變以往的黨建工作方式,深入分析網絡對企業黨建工作所產生的影響,制定網絡時代企業黨建工作的策略,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隨著網絡自動化管理在企業中的迅速普及,各個企業在黨建工作的過程中,也加強了網絡技術應用的力度,在運用網絡平臺錄入黨建人員資料信息的過程中,全面的了解黨建人員的信息,以確保黨建工作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符合黨建工作的要求和標準。由于網絡化管理方式,替代了傳統手工操作模式,不僅大幅度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促進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且也為黨建體系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企業必須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建立全新的黨建體系。充分發揮以網絡技術為基礎建立的黨建體系,確保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網絡作為當前信息資源匯聚的地方,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網絡就可以將相關的信息及時、準確的傳達出去;其次,網絡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促進了企業管理層之間溝通與交流效率的有效提升;最后,雖然很多企業對于黨建體系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通過網絡借鑒其它企業建立的優秀黨建體系,然后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就可建立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的黨建體系。
為了確保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必須建立人性化的黨建工作平臺,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與企業員工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不僅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使企業員工充分認識到了企業黨建工作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企業在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黨建工作時,企業可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通過網絡自由的選擇和組織企業員工開展各種形式的民主活動,同時根據黨建工作的需要,組織黨員開展內部的溝通與思想動態研究,才能在推動企業黨建工作全面前進的基礎上,準確的掌握和了解企業基層群眾的心聲,接受企業基層員工的監督,促進企業黨建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專業素質高且工作態度積極的黨建宣傳隊伍的支持。這就說明了,企業黨建隊伍的思想觀念和專業能力是影響企業黨建宣傳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必須加快黨建工作宣傳隊伍培訓和建設的步伐,才能確保企業黨建工作建設的順利進行。首先,加強黨建宣傳隊伍網絡操作技能培訓的力度。雖然大多數企業的黨建工作人員經過長期的工作實踐,已經取得了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由于黨建工作引入網絡技術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多黨建工作人員還無法熟練的操作網絡技術,因此加強黨建從宣傳工作人員操作技術培訓的力度,不僅有助于工作人員盡快的接受和掌握先進技術,同時也為黨建工作的順利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準備。但是在加強黨建宣傳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力度時,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傳統的宣傳方式,而是應該采取將傳統宣傳方式與網絡宣傳方式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方法,確保黨建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黨建宣傳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年輕一代作為宣傳主力軍應當予以充分的重視。年輕一代大多都是剛剛從學校畢業,但是他們卻有著很大在職工作人員所不具備的網絡操作技術,針對網絡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棘手的問題,年輕一代都可以順利的解決,而這也是網絡宣傳必須將年輕一代作為主要目標的重要原因。
企業開展的黨建宣傳工作的對象是企業的基層員工。因此,企業須選擇基層員工易于接受的宣傳方式和方案,使每人都能了解黨建宣傳內容所要表達的含義,才能保證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但由于黨建宣傳工作開展中,面臨的年齡和基層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加之網絡并不適用于各個階層和年齡段,所以,企業在加強網絡宣傳的工作中,須對傳統宣傳方式在黨建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予以充分的重視。隨著我國黨建工作越來越傾向于網絡化,互聯網在黨建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我國還有很多相對落后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年輕人雖然更關注黨建工作開展的情況,但由于這些地區相對落后,網絡一時還無法普及,很難及時的接收黨建工作的相關信息。所以,在進行黨建工作中,須對這部分人的情況予以充分的重視,根據實際的情況,可采取黨建宣傳報刊、雜志的方式開展黨建工作。而針對那些可利用網絡技術接收黨建信息的人群而言,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黨建宣傳工作,同時在黨建宣傳中,利用內容豐富的視頻、圖畫等方式吸引人們的目光,為我國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隨著網絡技術在現代企業黨建工作中作用的日益突出,企業管理層必須在充分重視網絡力量的作用時,謹慎的運用網絡開展黨建工作,確保黨建工作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遞效率高范圍廣的優勢,建立完善的黨建工作信息資料庫,才能確保網絡時代背景下,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1]王佳.論企業黨建工作中網絡宣傳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7,No.52709:91-92.
[2]程峰.企業網絡宣傳在黨建工作中的運用[J].企業導報,2017,No.186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