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婷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在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改革背景下,醫院要適應此變化必定要調整舊的管理模式,不僅政策、設備需要革新,人才管理模式的變革才是重中之重。近些年醫院對于主體專業技術人才梯隊建設的各項舉措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但是忽略了衛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立和培養。衛生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中央編辦在《關于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衛人發〔2009〕131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推進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職業化建設,積極推動衛生管理崗位培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崗位職責明晰、考核規范、責權一致的職業化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隊伍[1]。
目前全國開設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的醫學院校不多,此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也并不樂觀,根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工作單位性質分布占前三名的分別是私營企業、國有企業、三資企業,而醫療公共單位排名第七,僅占3.5%。[2]
其次,醫院的進人計劃偏向于臨床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認為管理人員不創造經濟效益,無專業技術的要求。目前很多醫院對于管理高學歷人才的引進力度不大,目前管理崗位的人員很多是由衛技專業技術人員構成,也有部分工作年限長的工作人員調入管理人員隊伍,雖工作經驗豐富,但缺乏管理知識,學習和創新能力存在不足。還有臨床調入的管理人員仍承擔臨床工作,通常無法脫產進行專業的管理知識培訓,只能進行短期培訓或者利用業余時間自學,缺乏針對性系統培訓。醫院也很少組織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專業性培訓,基本依靠以往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流程,使得管理工作改革性、創新性不足,系統的知識不更新,管理的效率也相對降低。而管理人員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就更少。目前國內對于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制度相對完善,但是衛生制度改革中,很少提出對于管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3]
最后是管理人員職業發展性的問題,在管理隊伍中,衛技專業技術人員仍參加衛生系列職稱的評審,事業單位的職稱評審受崗位設置的限制,一旦崗位不足,管理人員晉升機會就小。在醫院所能設定的崗位中,非衛技人員的職稱系列較少,管理專業的人員沒有適合的職稱可評,使其職業發展空間受限[4]。醫院也未設置行政職務系列,科員想要提高,只能擔任相應的行政職務,晉升為科級、處級,但科級干部崗位有限,不能滿足所有管理人員,職稱和職務都無法晉升,激勵措施也不完善,影響工作熱情,使其工作倦怠,缺乏上進心。
醫院需轉變重臨床、輕管理的傳統觀念,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中,根據醫院現有人員情況和崗位設置情況,引進管理相關專業、高學歷。調整管理人員的專業、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基本完成管理人才梯隊建設,豐富管理層次。培養一支經驗豐富、創新性強、并且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
醫院應考慮管理人員職業發展問題,進一步激發其工作熱情和競爭意識。首先要規范和完善職稱職務晉升方案,目前國內并未有衛生系列行政職稱體系和任職資格制度,某些崗位有相應的職稱系列,比如經濟系列、工程師系列,但這些系列對于人員從事崗位和所學專業有一定要求,提示醫院需引進崗位適合的專業人才,才能適應醫院及人員提升。無法晉升的管理人員,可以在醫院設立專業限制小的職稱系列,比如社會科學研究系列。其次需要完善干部選撥機制,堅持公平、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進行干部選撥,使得符合條件的人員都有機會參加選撥,提高其工作積極性。最后還需制定針對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方案,改變以往職稱職務主導績效的模式,設置更加合理的績效分配方案,兼顧按崗分配、按勞分配,加大工作態度、積極性、創新性的考核。
《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指出:到2015年全國衛生管理人員崗位培訓率達到100%,持證上崗率達到95%-100%。新上崗的管理人員必須經過規范的衛生管理崗位培訓。既提出了加強管理人員培訓的重要性也對醫院提出了要求,制定管理人員職業培訓計劃,鼓勵完善在職提高學歷以及繼續教育學習相應措施。其實管理人員也是專業技術人員,只有管理能力提高了,醫院的各項發展才能提高。管理人員不僅需要了解醫院的各項政策、大環境下的醫療改革舉措,熟悉相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還需探討更高效管理方法,提高執行力和服務能力。因此,醫院應針對各類崗位的需要,制定相關人才培養計劃,給管理人員提供更多學習平臺,只有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提高了,醫院才能更好的發展。
[1]徐奎.公立中醫醫院管理人員職業化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5):67-69.
[2]梁玉清.衛生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分布及崗位基本能力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94(1):94-96.
[3]劉芳.某三級管理人員現狀分析及培養對策淺談[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8):49-51.
[4]欽嫣.淺析醫院管理人員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性[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6,3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