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西京學院圖書館,陜西 西安 710123)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不斷的普及發展,互聯網成了高校圖書館建設的一個心方面,其不但能夠實現學生教師更加深刻的學習,還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面發揮出高校圖書館的價值作用。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圖書館內部信息不夠全面,信息資源滯后,不具備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用戶慢慢流失,數據落后于網絡或者其他的載體。二工作人員沒有樹立起服務意識和理念,缺乏較高的信息化技術和素質,對互聯網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缺乏專業綜合素養,不能有效地改善自身的服務意識;三高校圖書館對學生與教師的影響力大大降低,在人們的學習和生活等各個方面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弱化了高校圖書館對區域內的號召力。由此對高校圖書館服務進行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創新服務、延伸服務成了圖書館提高服務質量、體現價值的必由之路。可以說,新時代中,我國圖書館界都在思考發展之路,在各自的服務領域開拓創新。而高效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中堅力量,為了跟上全國圖書館界的發展期趨勢,必須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創新之路。高校擁有學科綜合、資料豐富、信息充分的優勢,是社會知識傳播的核心,在教育方面也注重人才的創新培養。由此,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多空間與時間滿足讀者服務需求等方面,高校圖書館擔當了更多的義不容辭責任和重擔。為了完成新時代社會發展服務自己的特殊使命和責任,高校圖書館必須要立足這個特殊的時代和環境中進行服務創新。另外,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中,不圖創新的服務都要面臨著被淘汰的窘境。在這種環境中,任何落后的經營觀念、服務做法都會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乃至社會教育起阻礙作用,圖書館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新技術,不斷創新理念,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才能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保障等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要,真正發揮其職能;同時,才能跟進時代與社會的發展步伐,最大限度體現出其存在的價值,提升學生的知識才能和信息檢索能力。
首先,圖書館要具備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了解讀者的需求,將傳統的純粹服務變革為現代化的服務模式,要以讀者為核心,注重讀者的使用感受,了解讀者的需求,不能只注重讀者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幫助讀者實現需求,根據讀者的反饋作出服務上的調整,構建多元化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由封閉式的服務模式變為動態的開放服務模式。其次,要構建知識服務體系,通過知識服務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具備以知識服務的意識,提升圖書館的影響力,改變大學生對圖書館使用下降的局面,培養知識服務型的專業人才。
首先,要建立“傳統服務覆蓋知識服務”的服務體系,提升圖書館的主動性,通過自己的特色服務體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將服務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在一起,為讀者提供獨具特色的服務。其次,構建完善的網絡合作信息咨詢服務體系,結合網絡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以咨詢為主結構,構建“云”生態信息數據平臺。同時要實施跟蹤式的后續服務,為部分讀者群體選擇對應的服務模式。并且圖書館要為讀者提供參與式服務、精品式服務,將問題與解決方式整合到一起,為讀者提供連續能動性全過程服務。另外,為了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時間和服務空間,要做好服務擴展,實現用戶時間安排的靈動,讓用戶自由的選擇圖書館的時間,達到圖書館的動態服務。
首先,創新對外服務體系,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服務咨詢和服務措施,通過設置用戶咨詢的區域,以整個社會為基礎,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其次,要構建服務創新的制度,創新對內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創新的獎勵責任制度,通過合理的措施對館員的服務創新進行獎勵,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與創造力。另外,圖書館應該適應現代化的發展,構建先進的智能媒體華景,注重對服務環境的創新,創造圖書館服務科技平臺,讓讀者利用媒體平臺實現自助服務。同時要構建文化氛圍濃厚的服務環境,在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的同時,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為學生提供文化服務,如:開展座談會、讀書沙龍活動等。
[1]洪超群.試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2).
[2]劉玉江,朱娜娜.“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6(09).
[3]付濤.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大眾文藝,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