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浩
(沈陽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就目前來看,健康、積極、向上是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特點,他們對社會熱點問題熱切關注,對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受敵對勢力的擴張和宗教等多元文化滲透,尤其是新自由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起,部分大學生產生政治信仰冷漠、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弱化的現象。
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總體上是進步、積極的,但整個社會價值觀念的裂變在大學生中反響強烈,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化趨勢,出現了價值目標多樣化和明顯的務實傾向。大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注重自我價值實現,過分強調個人本位利益訴求,善于“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甚至在情感體驗上缺乏共情、唯我獨尊,且不能反省、自私冷漠,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出現淡化趨勢。
大學生思想動態監測預警機制由收集反饋、研判介入、干預處理三種機制構成,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高效的預警防控網絡。
一是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努力構建學校、院系、輔導員和班級四級聯動機制,及時有效地收集大學生思想動態信息,確保信息傳遞的全面性和順暢性。二是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對大學生思想動態信息實施收集,微博、微信、QQ、貼吧等新媒體能真實地反映大學生思想狀況,有助于監測學生網絡輿論輿情。三是通過學校開展的座談會、調研和學生活動等,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為學生搭建觀念、思想、情感交流的平臺。四是建立大學生思想動態信息跟蹤體系,對多渠道收集的思想動態信息記錄在案,建立思想動態和意識形態波動檔案,實施監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行為取向,對存在不良思想傾向的學生實施重點監測,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所搜集的學生思想動態信息進行及時歸類、分析、檢查與整理,以此為基礎客觀并深入地分析大學生不良思想動態問題的生成原因與發展規律,進而總結出預防對策與整改措施。該過程有賴于對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實時監測,尤其要重點關注具有不良思想傾向的個體,并以這些信息為基礎深挖潛在不良思想的根源,進而將不良思想扼殺在萌芽狀態,最后在此基礎上及時形成介入方案。
分析并研判大學生思想動態的目的在于對其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進行干預,進而幫助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促使其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群體。因此,保證大學生思想的良性發展有賴于大學生思想動態介入與處理機制的構建。
一是對不良思想動態問題干預和處理要務求快速及時。大學生普遍好奇心強,樂于接受新思想與新觀點,并受其左右,同時,大學生缺乏判斷力與自控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而改變自身的價值觀與行為取向。因此,一旦大學生思想出現不良跡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提起高度重視,及時制止,并有效引導,鼓勵并肯定積極因素,糾正并調整消極錯誤,保證大學生思想的健康發展。
二是找準根源,增強思政者工作實效性。青年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容易受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出現思想迷茫、偏頗和社會主流價值體系迷失現象,首先,思政工作者避免過分簡單的灌輸和僵硬的說教,要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要注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研究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轉變的問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三是變被動管控為學生自我引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要積極為大學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臺,以全員志愿服務為載體,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推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三是注重解決大學生實際困難,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對于大學生思想問題的解決,需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并需要兼顧實際性問題與思想性問題,盡可能在生活、學習、交友、就業等各方面為大學生提供所需幫助,引導其以健康而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與學業。在此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為學生釋疑解惑,有效運用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引導,從而有效化解大學生因客觀實際問題而形成的思想困惑和不良意識形態苗頭。
[1]畢雁.掌握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J].2014.
[2]葉紅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主動權[J].新湘評論,2015(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