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榮城
前不久,權威醫學雜志《癌癥》發表論文稱,結直腸癌患者長期體重減輕提示生存率較低。國內也有學者對超過3000例各類癌癥患者調查發現,消瘦患者的生存期比體重正常者減少一半左右。消瘦和癌癥預后有什么關系呢?
從正常人角度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明顯下降,往往是重大疾病的第一信號,尤其可能是癌癥的前奏。從腫瘤患者角度看,如果在治療或康復過程中,在較短時間內出現體重明顯下降,需要密切留意癌癥復發、轉移或腫瘤進展的可能。
導致癌癥患者消瘦有四大元兇。
第一,腫瘤與人爭奪營養是內因。癌癥患者體內有一種腫瘤壞死因子,叫做“惡液質素”,會大量消耗患者的營養物質,導致極度消瘦、貧血、乏力、行動不便甚至完全臥床不起,伴有各臟器衰竭的情況。一旦癌癥患者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身體處于嚴重的機能失調狀態,情況往往很不樂觀。第二,治療副作用是外因。有時,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的副作用常導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對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產生不利影響。第三,心理因素很重要。部分患者情緒消極、心理壓力巨大,會出現厭食的情況,以致茶飯不思,營養攝入不足。這種情況需要家人、醫生及時做好心理疏導。第四,極個別病人患病前肥胖,患病后自認為癌癥是肥胖引起的,于是刻意節食,試圖將癌細胞“餓死”。殊不知,這種做法適得其反,不僅對疾病治療毫無益處,反而會加重病情。
有一些癌癥需要密切關注體重變化。消化系統癌癥,包括食道癌、胃癌、腸癌等,以及肝膽胰等與消化功能密切相關的癌癥,極易出現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等情況。一些頭頸癌、婦科腫瘤和肺癌等,也容易出現體重下降和消瘦的情形。還有極少數患者會出現“假性肥胖”的現象,比如部分內分泌腫瘤患者,因為體內激素的異常變化,會出現全身性肥胖。這種肥胖不同于正常的體重增加,而是一種“虛胖”。他們在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能擅自節食,而要咨詢腫瘤專科醫師,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
實際上,針對患者的體重問題,醫生都會進行詳細的詢問和記錄。患者自己最好能養成每天測量體重,并隨時記錄的習慣。這一方面便于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飲食攝入的一種監控。一旦出現體重明顯下降或升高,都要及時找腫瘤專科醫師進行診治。
除非特殊情況,腫瘤病人不必有太多忌口,應選擇清淡飲食,均衡營養,避免油炸、生冷、變質的食物。必要時配合用一些功能性食品,如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需氨基酸等。與癌癥抗爭需要積極面對問題,合理膳食、均衡飲食和其他支持治療都至關重要。能吃、能睡、開心對腫瘤康復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