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明
老年人,尤其是70歲以上者,淚腺、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呈退行性變化趨勢,所以多出現淚液分泌不足型干眼,淚液分泌量逐漸減少,眼表淚膜穩定性下降,淚膜潤滑和滋潤眼表的功能下降,時而出現眼干的癥狀,但并不影響正常生活,通過自身調理是可以改善的。
有些老年人在患干眼的同時,如果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糖尿病等,就會引起淚腺、唾液腺的腺體免疫炎性改變,加之腺體退行性萎縮,導致腺體分泌淚液功能下降,加重干眼的嚴重程度。還有的老年人因輕度白內降,或伴屈光不正,或長時間用電腦、手機閱讀等因素,引起眼表的瞬目(眨眼)減少,淚液蒸發過快,淚膜穩定性進一步受損,加重眼干癥狀。特別是中年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生理機能的變化,導致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出現紊亂,即便淚腺、唾液腺未發生退行性改變,也會影響淚腺、唾液腺的正常分泌。可見,有多種因素可影響腺體的分泌功能,影響淚膜的穩定性,這些都會導致干眼。多因素所致的干眼分型上以混合型干眼為多。
如何改善干眼癥狀一直以來是眼科領域不斷探索和研究的熱點。
輕度干眼進行自身調節很重要,應減少用眼時間,一般每閱讀半小時休息5分鐘以上;個人生活習慣也很重要,睡眠規律,避免熬夜;減少暗光下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必要時可點人工淚液緩解干澀癥狀。
中度以上干眼,癥狀明顯,局部用藥加全身調理會提高療效。目前西醫多采用局部淚液成分的替代治療如人工淚液;保存淚液的方法有硅膠眼罩及濕房鏡、繃帶角膜接觸鏡、淚道栓塞等;還可應用抗炎、免疫抑制劑、性激素治療等。但是,以上這些治療措施均以緩解患者的癥狀為主,如果利用中醫辨證合理加用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對改善干眼更有益處。中醫對于干眼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辨證論治。
老年性干眼多為淚液分泌不足型,常與肝腎不足相關。肝主疏泄,調節淚液,腎主藏精又主收納,既儲存陰津,又下調水液。一旦肝腎不足,腎不藏津,肝不守淚,津液干枯,則為干眼。當以育陰布津為大法,滋補肝腎、養陰生津,以杞菊地黃湯加減,多用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山藥、澤瀉、構杞、菊花加天冬、麥冬等藥物。從整體辨證而言,即便有口干、鼻干、咽干等癥狀,仍以肝腎不足辨證,這是同出一轍、異病同治的道理。
口眼干燥綜合征或糖尿病等引起的干眼多與氣陰不足相關。脾主運化,提供營養,如脾氣不足,氣不化津,會導致肝克脾土,淚液干枯。治療多以益氣養陰、健脾生津為主,常用沙參麥冬湯加減,多用沙參、玉竹、麥冬、生扁豆、花粉、生甘草、生地、桑葉、山藥等藥物。
肺為嬌臟,易蒸發津液,更年期干眼或屈光不正性干眼多屬于混合型干眼,多與肺陰不足相關,宜從肺治。辨證為肺陰不足、燥熱傷津,導致淚膜穩定性下降,以養陰清肺、生津潤燥為主,常用養陰清肺湯加減,多用麥冬、天冬、白芍、玄參、蟬蛻、丹皮、薄荷、生甘草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