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慎宜
山楂果營養相當豐富,據分析,每百克山楂果中,可食部分含蛋白質0.7克,脂肪0.2克,鈣8.5毫克,磷25毫克,鐵2.1毫克,胡蘿卜素85毫克,維生素C 89毫克,維生素B20.05毫克。這些營養成分分別比蘋果含量多1~17倍。尤以具有防癇治病功效的胡蘿卜素含量居各種瓜、果、蔬菜之冠;維生素C的含量則僅次于沙棘、紅麥和獼猴桃,居第四位。故有“營養果”之稱。
山楂的藥用價值更為可觀。據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山楂具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提神、止血、清胃、醒腦、增進食欲等功效。我國已有五十多種中成藥方中配有山楂。至于在中草藥方中配伍的山楂就數不勝數了。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山楂中富含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以及黃酮類化合物,都能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和吸收,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
山楂果還具有耐貯存,易加工等特點。若配上其他不同種類的營養成分,加工制成各種各樣山楂制品,不僅可起到營養互補,進而提高營養價值的作用,而且便于攜帶和貯存,能夠長年食用,成為壯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理想佳品。目前,我國加工生產的山楂制品,按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分為以下五類:①以山楂提取汁液制作山楂汁、晶、粉、凍、酒、軟糖和飲料;②以山楂果泥制作的山楂醬、糕、片和果丹皮等;③以整果加工而成的山楂罐頭、蜜餞、果脯和糖葫蘆等;④用成熟山楂直接加工的捅心和不捅心果子等;⑤經合成配方,加工生產的各種具有藥理作用的山楂食療佳品,如木糖醇山楂片、山明粉、山荷粉、滋補山楂粉,以及用不同配方和多味中藥泡制成的山楂茶等。由于山楂含有大量的紅色素和豐富的果酸物質,其加工制品則具有色澤鮮艷、味道獨特,宜食宜飲、老少咸宜等特色,在國內外市場上備受顧客青睞。
山楂制品加工設備簡單,技術簡便易學,下面就介紹幾種家庭加工山楂食品的常用方法,供大家參考。
果丹皮是以鮮山楂,山楂干或制作山楂脯等下腳料為原料制成的。也可采用與含糖量較高的柿子、紅棗等混合制成。
先剔除山楂果的腐爛、有害部分,并挖去蒂、柄,用清水洗凈,再加入果重50%的水,放在銅鍋(或鋁鍋、不銹鋼鍋)中煮沸30~40分鐘,使果肉充分軟化。然后打漿,用細孔鋼絲籮除去梗子、果皮等雜質,制成果醬。將果醬稱重,加入10%~30%的糖,加熱使糖全部溶化,并使果醬濃縮成稠泥狀。然后將果泥均勻地攤在玻璃板或漆布上,厚約0.5厘米,烘干即成。
雪花片也叫山楂片、紅果酥等。雪花片以新鮮山楂為原料,按加工果丹皮的辦法挑選、去雜、清洗、預煮、打漿、過篩、加糖濃縮、刮片凝固后,根據需要切成形狀不同的大塊,放入烤箱或烘干房烘干,干燥至七八成時取出,在表面上均勻地撒上一層白砂糖,再進行烘干,取出切成圓形或方形小片,裝入小袋即成。吃起來甜中帶酸,別有風味。用來饋贈親友,則獨具特色,堪稱佳品。
山楂糕是用新鮮山楂制成的。取鮮果進行挑選、去雜、清洗后,加果重50%的水,在銅鍋中煮沸至果肉軟爛,撈出將果實搗成泥狀,并將鍋內的水倒入果泥中拌勻,然后用鋼絲籮濾出果泥。將果泥稱重,加入50%的白糖,再倒進鍋內煮熬,并加入0.3%~0.4%的明礬。熬煮時要不停地攪拌,約半小時后出鍋,倒入木盤,厚度為3~4厘米,攤平冷卻后,切成小塊,用玻璃紙包裝起來,既可供長期食用,又能上市供應。
由于山楂含有豐富的果酸,最適合制成山楂凍這種風味食品。
具體加工方法:將山楂果洗凈,除去果柄、花萼,對半切開,除去種子。加入果重80%的水,在銅鍋內熬煮30~40分鐘,至果肉軟化、果膠物質充分溶出后,裝入布袋中輕壓榨取果汁。然后將果汁稱重,加入50%的白糖,再回鍋加熱煮沸,使汁液濃縮,升溫至107攝氏度左右時即可出鍋。出鍋前,要滴入適量香精,攪拌均勻,倒入玻璃杯或其他容器,冷卻后,放入冰箱后結凍,即為山楂凍。食之,清涼爽口,別有風味。
蜜餞山楂也叫蜜餞紅果、糖漿紅果等。做法:挑選新鮮、成熟、色澤鮮艷、個體均勻的山楂為原料。除去果蒂、果梗、果核,用清水洗凈。逐個檢查,合格者要再次清洗。一般組織較松弛,成熟度高的,可用20%的糖水,溫度為80~90攝氏度,時間1~3分鐘。在銅鍋內煮至果皮出現裂紋,但果肉不裂不爛為度。再把經煮過的紅果放入50%的熱糖液中浸泡18小時以上,讓果實充分吸糖。浸泡好后撈出果實,把糖液(浸泡液)過濾并煮沸,再倒入泡好的果實,煮15分鐘,并加入果重15%的糖,繼續煮沸15~20分鐘,升溫至105攝氏度以上,糖液濃度達到70%左右時出鍋。趁熱將果實,糖汁按比例裝入預先清洗干凈的玻璃瓶中,稱重后及時密封。最后置于沸水中煮沸消毒15分鐘,再冷卻至40攝氏度即可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