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蘭 黃應杰
前段時間,臺灣女藝人楊丞琳在社交網絡發布了一張照片:從手腕到上臂,遍布大片瘀血。網友紛紛表示被嚇到,說她酷似被家暴。其實,她是去刮痧了。
無獨有偶,此前香港女星鐘欣潼也在網上曬刮痧照,整個背部都被刮得嚴重瘀血,看起來很驚悚。她調侃說,像整塊皮都給撕掉了一樣,“痛到爆炸”。
如此刮痧,是養生還是傷身?
刮痧后,皮膚發紅、發紫,民間俗稱為“出痧”。
用現代醫學解釋,這是皮膚被反復刮拭后,皮下毛細血管破裂,瘀血滲出,所形成的瘀青。
不少人認為,刮痧后,皮膚被刮得紅紫、發黑,才說明體內的濕氣和毒素被刮出來了。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并不是所有人刮痧后,都會“出痧”。
身體健康者進行系統的保健刮痧,一般不會出現痧。還有體質偏虛的人,氣血不夠充盈,也不容易刮出痧來。
有些人刮痧后,僅表現為皮膚潮紅、局部發熱,但身體同樣也會變輕松。
刮痧時,用力一般應由輕到重,以能夠承受為度。
如果一味追求“出痧”,用重手法刮痧,或延長刮痧時間,最終只會傷害皮膚和身體。
據新聞報道,河南一名女大學生身體不舒服,聽說刮痧能排毒,便求助室友給她刮痧。沒想到,室友刮得太“狠”,她不僅背部血跡斑斑,還感到非常疼痛。
后來,這個女孩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引發急性腎衰竭”,進了重癥監護室,醫院還一度下了病危通知書。
有這么嚴重嗎?
原來,刮痧力度過猛,會使肌細胞內容物漏出,進入血液循環。肌細胞內容物之一,為肌紅蛋白,對腎臟具有毒性作用。
除了不能用力太猛,還不能刮得太頻繁。
刮痧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刮完一次后,至少隔3~5天,待皮膚恢復后,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暈刮”,要立即停止。
刮痧跟針灸一樣,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有人可能會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具體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甚至暈倒等。
如果出現這些現象,應立即停止刮痧。
同時,應讓患者呈頭低腳高位平躺,飲用溫開水或溫糖水,并注意身體保溫。也可用刮痧板點按百會、人中、內關、足三里、涌泉穴。
刮痧的工具、手法、順序等,都有講究。
臨床上刮痧,一般使用表面光滑平整的水牛角板,蘸取萬花油進行。萬花油不僅有藥用功能,可提高療效,還是潤滑劑,能有效保護皮膚?!肮勿鹎埃ぞ叨家M行消毒處理,避免感染?!?/p>
刮痧時,要跟著人的經絡走,不能隨意來回刮。
刮痧的順序,一般是“先頭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
全身刮痧,順序應為:頭-頸-肩-上肢-胸腹-背腰-下肢。
局部刮痧,順序應是——
頸部:頭-頸-肩-上肢。
肩部:頭-頸-肩上-肩前-肩后-上肢。
背腰部:背腰部正中-脊柱兩側-雙下肢。
另外,刮痧后,最好飲一杯溫水,不宜馬上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鐘內,不能洗冷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