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永良 林永和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時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立秋即是禾谷開始成熟的意思,從這一天起開始進入秋天,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立秋在氣候上雖不是秋天的真正來臨,但至少是從暑熱天氣中走出來了。俗話說,“立秋之日涼風至”“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暑氣尚未完全消退,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中醫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所以秋季的養生尤為重要。
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要想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就要順應之,遵循之。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后陽消陰長,人體亦應之。又因肺屬金,應秋季,主收斂,因此,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立秋時節天氣多變,冷熱交替,尤其是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更能引發情緒變化,極易誘發消沉的心緒。古人也有“秋心謂愁”的悲秋之說。在情志調養方面應遵循古人的說法,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氣候的變化??啥嗦牎坝稹薄吧獭闭{音樂,如古典名曲《陽春白雪》《平湖秋月》,民樂《鴻雁》《在那遙遠的地方》等。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養生之道,莫大于眠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體恢復元氣。立秋后暑熱未盡,但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熱、夜間涼爽。陽虛體質者晚上睡覺時使用空調易出現頭痛、身乏、腹瀉等癥狀,因此,睡眠時應少開空調,注意保暖防涼??沙迷缤砬鍥鰰r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通常秋季適宜晚上9~10點入睡,早上5~6點起床。起床后可出門散步鍛煉,排出體內的濁氣,呼吸新鮮空氣,讓肺保持良好狀態。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說,且秋季氣燥,易傷津液。根據中醫學“燥則潤之”的養生原則,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宜,可食用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銀耳、牛乳、羊乳等,應加強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限制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與刺激性強的食物的攝入,以保護腸黏膜和腸道功能?!讹嬌耪氛f:“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笨梢娨诉m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也有主張入秋食用生地粥,以滋陰潤燥。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笨梢娝嵛妒諗糠螝?,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也可進補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如茭白、蓮子、桂圓、紅棗、核桃、山藥、扁豆、銀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人經過漫長的炎夏酷暑,耗散了大量的精血元氣,立秋以后,人體處于虛空松弛之態而表現為“秋乏”。運動以舒緩柔和為佳,防汗出傷陰,陽氣隨之而耗。建議選擇太極拳、健身操、游泳、登山、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羽毛球等適合自身情況的鍛煉項目。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藏·玉軸經》所載的“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內液滿,漱練數次,分3次咽下,并意送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抵上腭,用鼻吸氣,意入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此功法可補虛益損、調暢氣機,改善口苦、心脅痛不能反側等不適。
紅燒泥鰍
泥鰍400克,豬油3湯匙,火腿10克,黃酒1湯匙,醬油2湯匙,蔥1根,姜10克(切細絲),香菜15克(切細碎),干朝天椒4個(切小段),砂糖1茶匙,蒜5瓣(切薄片),鮮辣粉1茶匙,鹽適量。
泥鰍切開腹部去腸,洗凈瀝干水,用黃酒、醬油、蔥段、姜絲腌漬15分鐘;鍋內放入豬油,至五成熱時,放入干朝天椒、微炒,加入泥鰍、翻炒,待泥鰍八成熟時放入鹽、糖、鮮辣粉、蒜片,繼續翻炒至熟,裝盤,撒上香菜即可。泥鰍嫩滑,鮮辣適口,適合此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