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怡勇
夏季是腹瀉等腸道疾病的高發期。許多人認為,拉肚子吃點抗生素就行了。其實,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如果不對癥用藥,不僅不能止瀉,反而會讓病原體產生耐藥性,治療起來就麻煩了。因此,夏季腹瀉必須科學用藥。
腹瀉尤其是小兒腹瀉容易引起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和電解質的量與時間往往決定小兒的病情轉歸。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每袋含有適當比例的糖、鹽和堿(蘇打),沖水后耐心地給孩子一勺一勺喂下去,可以收到與靜脈輸液同樣的效果。這種口服補液法在第三世界已救治了成千上萬瀕于死亡的兒童,被稱為“生命之水”。
夏季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由于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近年來研制出了許多生態制劑,如雙歧桿菌制劑、整腸生、培菲康、貝飛達、乳酸菌素片等。這類藥物是以扶植腸道正常菌群為目的,通過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長,間接達到殺死病菌而止瀉的效果,且無副作用。
含雙八面體蒙脫石微粉,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并能覆蓋于消化道黏膜上,恢復和維護其屏障功能。一般其與抗生素合用,在抑制腹瀉及縮短療程方面有顯著療效。成人每次3克,每日口服3次,小兒減量。為便于它在腸道中分布均勻,可將其溶于約50毫升的溫開水或流質食物中,充分調勻后服下。療程為3~7天。
通過作用于腸道平滑肌抑制腸蠕動,使腸功能恢復正常,因而能迅速止瀉并很快消除不適感。感染性腹瀉時服用該類藥應與抗生素合用,嚴重中毒性腹瀉應慎用。此藥不宜過量,以免發生便秘。2歲以下嬰兒和孕婦禁用,不宜用于5歲以下兒童,不能用于菌痢、偽膜性腸炎。
對多種細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對痢疾桿菌作用最強,常用來治療細菌性胃腸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通常每次口服0.1~0.5克,每日3次。黃連素口服后,幾乎不被胃腸道吸收,只是停留在腸道中來對抗致病的細菌,所以副作用很小。
主要用于痢疾桿菌所致的腹瀉,效果較好。常規用量為每次0.1克,一日3~4次:口服后在腸道內起作用,吸收少,療程5~7天。近年該藥不良反應報道較多,作為內服抗菌藥物正在逐漸減少應用。
是常規治療感染性腹瀉的藥物,如復方新諾明等,多用于腸桿菌、克雷伯氏菌屬、變形桿菌引起的感染。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口服后多飲水。過敏、孕婦及嚴重肝腎疾患者禁用。
常用的有吡哌酸、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等,它們是目前治療腸炎性腹瀉的良藥。這類藥對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而且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副作用是有輕度胃腸道反應。
夏季易發生中暑性腹瀉,是由于久在高溫或通風不良的環境下,體溫不易散發所致。由于出汗多,鹽分喪失也較多,常會誘發稀便或神志不清。應迅速將患者移到涼爽通風處,飲綠豆湯、鹽開水。待清醒后可服用人參健脾丸、保和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