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洪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燒傷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盛志勇如今已是98歲的高齡,但身體硬朗,思維敏捷。著名燒傷專家陳壁教授曾以“工作是盛老最好的養生”來評價他。
幾十年來,盛老始終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只要病人需要,他都無私奉獻。一次,盛老在巡診時遇見一位村民,因長期患胃潰瘍,并發幽門梗阻,導致胃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輸血和手術。可醫療隊沒有驗血設備,如果去縣醫院尋找血源,來回需要很長時間。經詢問,這位村民是B型血,和盛老血型相同。盛老毫不猶豫地挽起袖子,對隨行醫生說:“我是B型血,抽我的!”輸血后,他顧不上休息,又為病人做起了手術。建設成昆鐵路時,為了搶救受傷的戰士,盛老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山洪將橋梁沖毀了,盛老僅憑一條鋼索,吊著滑輪,綁上木板,滑過了深澗……如今,盛老雖已步入鮐背之年(九十歲的古稱),但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奮步向前。“直到現在,我還在堅持工作,工作讓我的生活非常規律。我每天保證6個小時睡眠,早上為學生修改文章。由于國內有關燒傷專業的雜志不多,被引用的也有限,所以影響也不大。我們國家的專業文章要走出去,但是,因為醫學英語與中文畢竟不一樣,我也盡量發揮一些余熱,為年輕人論文中的英語摘要潤潤色。為我的學生們修改文章,能感受到自己都年輕了。”
著名手外科專家、院士王澍寰曾為盛老題詞“譽滿寰宇多建樹,老驥伏櫪志不移”,形象地概括了盛老的精神。
盛老尊重同行,從不表揚自己。曾多次說:不要給我帶高帽,說水平是一流的等等,要虛心學習“老大哥”單位的技術經驗。他認為醫學事業是塊大文章,要靠大家一起來做。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只有永保謙遜,才能不斷進步。盛老對名利的淡泊由此可見一斑。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是盛老永葆青春心態的秘訣。“年輕時,我的好奇心很強,什么事都喜歡動手試一試。銀勺子放在工業區,幾天后為什么會變黑?把一只青蛙放到不見光的環境里,過幾天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思考這些問題,是我孩提時代的樂趣。如今,除了持續至今的燒創傷研究外,書法和英語學習成了我最大的愛好。我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看一段英文小說,各種各樣的小說都愛看,主要愛看偵探小說,這樣可以保持一顆好奇心,使心態不易變老。”可以說,正因為盛老有了這顆“好奇心”,才引發了他對科研事業的探索和研究。上世紀70年代初,他從國外關于液氮儲存種牛精子的報道中得到啟示,開始液氮儲存皮膚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驗研究,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終于建成我國最早的低溫異體皮庫,使皮膚移植后的存活率穩定在95%左右。
盛老強健的身體,和他年輕時喜歡運動有關。“我從小就特別調皮,擅長很多運動,籃球、乒乓球、足球、網球,還有游泳、跳繩、踢毽子、練單雙杠、騎馬打獵,我幾乎樣樣都喜歡,而且一學就會。冬天我還洗冷水澡。在華山醫院實習時,我曾榮獲跳繩冠軍,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時,我曾獲乒乓球三級運動員的稱號。那時候,同學們送我個外號叫‘猴子’,一是因為我屬相為猴,二是我活潑好動。”如今,盛老在二樓上班,他總是步行而上。這對于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鍛煉吧。
盛老興趣愛好廣泛。小時候,他喜歡逗蛐蛐、養蟲子、養小白鼠,“我在小白鼠的籠子里裝了個圓形的梯子,常常癡迷地看著小白鼠爬梯子玩。”參加工作后,他又喜歡上了集郵,只要看到郵票,就注意收集,時間一長,集齊了清朝的大龍郵票、德國100多萬馬克郵票。盛老也喜歡音樂,尤其喜歡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劇,如《茶花女》《蝴蝶夫人》等,并喜歡收藏外國古典音樂的磁帶、CD唱片等,世界四大男高音的錄音磁帶和CD唱片他都有收藏。
盛老熱愛書法,他的書法遒勁秀婉,瀟灑豪放,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時而會以揮毫潑墨來調節身心。“我的辦公室中,掛著幾幅各界朋友送的書法。工作之余,在辦公室中走動走動,抬頭欣賞并陶冶一下情操。有時候看看別人的字,來了靈感,就提筆寫一寫。”2008年,包括他在內的20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與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林岫、劉大為等一起,揮毫潑墨,切磋技藝,笑吟詩句。在與書法家切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快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