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尉楠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每個人每只手上大約會有150種細菌。另有研究表示,一雙未洗過的手上最多約有80萬個細菌。不過,毋需恐慌,即使有這么多種,數量如此巨大的細菌,通過正確的洗手方法,它們都是可以去除的。
根據我國原衛生部發布的《全國居民洗手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居民“正確洗手率”僅為4%。可見,普及正確的洗手方式,提高居民個人衛生及疾病預防意識勢在必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正確洗手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條標準:
1.吃東西前、上廁所后、干完活下班后、接觸錢幣后、去醫院接觸病人后等五種情境下每次都要洗手。
2.洗手時使用流動水沖洗。
3.洗手時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
4.洗手時長不少于20秒。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七步洗手法僅僅是醫務人員需要掌握的一種降低手部細菌數量,進行專業操作所必須的步驟之一。而事實上,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譬如腹瀉、結膜炎以及手足口病等許多傳染性疾病的發病都與手衛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掌握七步洗手法對于自身疾病預防,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過記住七字要訣“內外夾攻大力丸”,來記住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內”:用流水濕潤雙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將十指并攏掌心相對,相互摩擦。
第二步“外”:手心覆蓋于手背上,十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夾”:雙手掌心相對,十指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攻(弓)”:彎曲一只手的各手指關節(除大拇指外),呈半握拳狀態,并將該手指外側置于另一手掌心中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大”:一手完全握住另一手大拇指進行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力(立)”:將一手指尖合攏立于另一手掌心中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丸(腕)”:揉搓清洗手腕,雙手交換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