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腰鹽場作為一家擁有200多年悠久歷史的“老字號”南方海鹽生產國有企業,靠著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優勢,鹽場一直以來都是鹽民“煮海為鹽”取之不竭的好“糧倉”,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鹽民子孫。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老國有企業的弊端也日益凸顯,經營體制束縛、經營績效不樂觀、鹽田資源破壞等問題,已經嚴重阻礙鹽場的進一步發展。如何突破發展瓶頸,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推動企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成為山腰鹽場的一個重要課題。
山腰人看到了鹽場歷史遺跡豐富、人文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優勢,也認識到可以借助“鹽文化”的自身優勢,達到“轉型升級、多元發展”的目標。山腰人要將自身文化資源轉為旅游產品,向外界展示鹽文化的魅力,帶動鹽場旅游業的發展。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千百年來,這“一把鹽”誰都離不了。泉港區域的鹽業生產歷史悠久。“肩胛當路行,脊背作鹽埕”,深刻詮釋泉港先民“煮海為鹽”的艱辛與創業的堅韌。早在唐代,便有沿海民眾以“煎鹽”為業。宋元兩代,惠安沿海制鹽業得到相當的發展。至明代,惠北制鹽業的規模、產量、質量均列惠安鹽區前列。清代乾隆末年,山腰六鄉大面積圍海建造鹽田,山腰鹽區遂成為省內,乃至東南沿海主要的海鹽產地。新中國成立以后,山腰鹽區人民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圍墾,實現了“吞海吐鹽”的壯舉,全區鹽田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的3.3萬公畝發展至逾10萬公畝,年均產鹽10多萬噸。改革開放以后,山腰鹽場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了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注重科技創新,廣泛推廣先進的制鹽工藝。
山腰海鹽傳統曬制技藝濃縮著數千年來中國海鹽制作傳統工藝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制鹽手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不僅記錄著泉港區鹽業歷史的發展,更是中國鹽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2013年山腰鹽場鹽田經省政府勘界劃定,鹽田保護區面積為9.2萬公畝,控制廢轉區鹽田為2.1萬公畝。注冊的“藍海晶”商標被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著名商標”,被福建省鹽務局譽為“全省鹽業系統的排頭兵”。
旅游與文化相結合這已成為當今旅游業的一個特征。山腰鹽場具有豐富的鹽文化資源,是多年的歷史積淀和人文文化凝結的結果,通過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質的產品、悠久的歷史文化,充分挖掘旅游資源潛在價值和“山腰鹽”歷史文化價值,闡釋、包裝旅游產品,構建品牌體系,創新傳播方式,打造特色旅游標識,從而全面提升“山腰鹽”品牌的知曉度、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2014年泉港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文化旅游發展年”,首次在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文化高地”,開展“文化旅游發展年”。重點圍繞致力打造“六個一”特色文化產業品牌(一臺戲、一艘船、一把鹽、一幅畫、一座寨、一個園),著力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其中,一把鹽(鹽文化產業)就是要傳承發展“山腰鹽”獨特曬制技藝、發揮省級綠色食鹽基地優勢,規劃開發鹽文化系列產業,打造“山腰鹽”文化品牌,提升“山腰鹽”附加值。
計劃投資發展海洋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積極籌劃在沿海岸工區內建設鹽療保健、鹽海岸垂釣休閑、鹽浴游泳、休閑餐飲等鹽業旅游項目,積極延伸產業鏈條,拓寬產業發展空間。
2017年以全面啟動產城聯動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山腰鹽場堅持創新驅動、提品質創品牌,提出了“產業提升、轉型提速、產品提質、效益提高”的發展思路,這是其中加快鹽文化產業發展就是轉型提速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要充分挖掘,認真規劃。山腰鹽場抓緊策劃新的鹽文化旅游經濟,邀請了專業設計團隊對鹽場的鹽文化生態觀光旅游休閑項目進行認真科學的規劃設計,大力推進新的鹽文化觀光旅游經濟,加大山腰鹽文化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力度。
比如充分利用下江曬鹽技藝展示場館和現有閑置的鹽田、廠房及其他設施,規劃建設南方海鹽博物館;依托山腰鹽場青少年教育實踐活動基地暨山腰傳統海鹽曬制技藝非遺博物館,成立中國南方(泉港山腰鹽場)海鹽史研究會。開發集鹽田觀光、體驗、展示和餐飲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和扒鹽挑鹽體驗、彩鹽DIY體驗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設計健身娛樂、親子實踐系列活動,規劃打造特色鹽產業、特色鹽產業+養生保健產業、特色鹽產業+海絲文化產業和特色鹽產業+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四大產業,進一步挖掘鹽文化內涵,煥發鹽文化精神,讓參與者感受本土歷史悠久的閩南海鹽制作工藝流程,讓更多游客在了解海鹽的生產過程中,領略海鹽的文化魅力。
在投融資方面,要打破傳統觀念,由政府辦旅游轉向社會辦旅游,單一的政府投資轉向多元化投資。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籌措資金來開發鹽文化旅游產品,帶動鹽場旅游業的發展,達到“創新轉型、多元發展”的鹽文化發展戰略目標。
三要豐富產品,完善鏈條。旅游紀念品是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文化載體,能集中反映該地區的文化特點,滿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實際上山腰鹽場具有鹽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基本沒有。因此,提高鹽場旅游紀念品的檔次,創出名牌,研制和開發出一些具有海鹽文化特色內涵和美觀精致實用的旅游紀念品迫在眉捷。鹽場可以借助生產的各種鹽產品,推出一些鹽裝飾品(如鹽雕工藝品),鹽美容產品(浴鹽、熱敷鹽)、健康保健鹽產品、創意飲料等,來滿足游客的需求,提高鹽場知名度,提升鹽附加值。
2017年8月 ,山腰鹽場依托下江工區舊廠房及鹽田(鹽文化展示館及手工曬鹽試驗區域)與泉州紅黃藍影視策劃有限公司已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著力打造一部與鹽文化有關的懷舊電影、一個古堡、一片花海、一個鹽文化博物館、一個與海鹽文化娛樂及海鹽養生為主題的休閑俱樂部、一桌豆腐宴、一個懷舊民宿住宅區、一片仿鹽坨宿營地、一場大地藝術創作、一場實景演出等“十個一”項目,助力展示山腰鹽品牌宣傳效應,打造“中國(山腰)海鹽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
四要做好申遺,凸顯品牌。品牌創新是品牌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通過借助“中國海鹽文化之鄉”和海鹽傳統曬制技藝已入選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契機,借助山腰海鹽“原生態、純天然、全人工”的特色,推動“藍海晶”品牌附加值提升。
鹽的生產技藝和地方風俗等已成鹽文化的重要內容,品牌開發應深入挖掘“曬鹽日”、“開鹽倉”、“祭鹽神”等特色的民俗風情的內涵,以豐富鹽文化內涵,通過整合開發,形成一整套獨具泉港地方特色較為完整的海鹽文化體系。爭取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對山腰鹽場的鹽文化產業發展,具有較大的品牌效應。

五要加強保護,注重提升。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特征是不可再生性,山腰鹽場鹽文化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做好對其的保護性開發和提升性利用。一方面要由靜態方式向動態方式延伸,如建造小型鹽鹵作坊,向游客展示山腰海鹽“原生態、純天然、全人工”的傳統獨特生產制作工藝和制作技藝,使山腰鹽場的制作過程活態化。這種讓文化遺產“動”起來,“響”起來,“亮”起來,甚至是“味”起來的活態化保護方式,能讓游客耳、目、鼻、腦并用,全身心去感受、去思考鹽文化遺產豐富的內涵與真諦。
另一方面要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運用電視、網絡等媒介進行傳播。通過搭建像對接“東亞文化之都”和“海上絲綢之路”、“涂嶺鎮豬腳節”等成熟文化節平臺進行包裝展示,大力倡導“綠色、健康、安全”的消費理念,擴大其影響力和吸引力。在保護開發的前提下,以開發促發展,以開發促保護,讓保護維持長久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山腰鹽場鹽文化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和利用。在對鹽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的同時,增強保護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海鹽文化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和利用。
只有充分發揮山腰鹽場鹽文化生態觀光旅游資源的優勢,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加快產品研發升級和宣傳推廣,打造推動品牌效應戰略,提升產品附加值,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著力推動傳統鹽文化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鏈條化和集約化”發展,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啟示之一:以生產精品的思路打造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的焦點和軸心。文化旅游產品不像自然風景名勝大氣恢弘,其魅力是細雨無聲的人文訴說,所以要像藝術品一樣精心設計開發,包括文化旅游景點的精心規劃建設,文化旅游商品的精細研發和文化旅游線路的精彩組合等,都要突顯文化元素。
啟示之二:加大廣告宣傳的力度。首先,繼續做好形象宣傳,大張旗鼓地宣傳鹽場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其次,把泉港區域內的海絲旅游等不同類型的景點結合為一個整體對待,這樣有助于激發旅游者去更多的景點進行參觀,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旅游消費。最后,要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增強區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擴大客源市場。
啟示之三: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項目的運營管理模式建議為兩類,一類是項目托管,另一類是PPP模式。1)項目托管即租賃模式:項目托管是在不改變或暫不改變旅游景區原先產權歸屬的條件下,直接進行對景區的資產等要素的重組和流動,達到資源優化配置、拓寬融資渠道以及資產增值的目的,從而謀取景區資產整體價值的有效、合理的經濟回報。2)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并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
因本項目規模大、開發周期長、投入資金大、對開發運營團隊專業要求高,傳統的開發模式難以撬動本項目。為了更好的推動項目進程,降低投資風險,拓寬融資渠道,提高投資效率,建議采用目前國內較為創新的PPP模式。以鹽場為主,聯合其他投資者,共同成立投資主體,通過PPP模式,與政府協作進行一二級土地聯動開發,共享投資收益。
啟示之四:努力做到旅游資源開發與城市建設協調發展。旅游業是綜合性很強的產業,是注意力經濟與集聚性經濟的結合體;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能成為把人們留下來的載體。風景區內的溶洞即使再漂亮,也不可能把游客留住在洞里,但城市可以達到這一效果。因此要依托城市建設一體化配套設施,確立旅游資源開發與城市建設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戰略構想,實現由傳統的鹽場向現代品質健康生活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科工貿一體化企業集團的嬗變。
啟示之五:如何發展文化方面的思考和探索。鹽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不僅牽涉到社會經濟發展,它引申出內涵豐富的鹽文化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山腰鹽場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海鹽文化是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活動背景中形成的,是多年歷史積淀和人文文化凝結的結果。該鹽文化案例在充分挖掘和利用鹽文化發展文化旅游方面做積極的思考和探索,一方面在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很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鹽文化,對聚力創新助力百年老企業——山腰鹽場的轉型升級而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