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濟南市商河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51600)
新媒體的傳播成為借助數字信息化等多方位來傳播數據和信息,滿足人們日益忙碌下的碎片化時間需求。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具備著傳統媒體難以取代的一些優勢。首先,在媒體的使用上更為靈活。其次,新媒體在傳播主體方面顛覆了傳統媒體。再次,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轉化為新媒體的多向傳播。此外,新媒體環境下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能夠更好的分析和探索群眾的深層次需求,并借此更好的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新媒體實際上是一種環境,新媒體包括了所有的數字化媒體形式,包括傳統媒體,也包括新環境下的媒體形式。新媒體是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賦予新時代的特征。傳統媒體主要包括報紙、電視或者廣播等,因為技術的發展限制,在傳播途徑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條件。新媒體包含著較為廣義的概念,在當前時代,隨著互聯網使人們生活的融合,新媒體被賦予數字化信息化意義,新媒體的傳播成為借助數字信息化等多方位來傳播數據和信息,滿足人們日益忙碌下的碎片化時間需求。新媒體是新時代的產物,一經出現便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媒體在傳播速度和覆蓋區域上都有局限性,也并未給人們很多自主選擇的條件。而新媒體打破了時間或地域的局限性,因為新媒體能夠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也收獲了不同年齡和不同層次的用戶群體。因為新媒體的這些便利性,使得人們在信息的獲取上更為方便,然而,也使人們的群眾文化活動積極性因此降低。
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具備著傳統媒體難以取代的一些優勢。首先,在媒體的使用上,新媒體要較之于傳統媒體更為靈活,傳統媒體可能需要報紙書籍等方式傳播,獲取消息上存在較大的不便利因素。而新媒體在互聯網時代下,只通過一部手機在網絡條件下即可第一時間下獲得最新的新聞咨詢。其次,傳統媒體多為政府機構為主體,消息的傳播多為單向的,而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都可用傳播消息,因此,在傳播的主體上,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也存在著較多的差異。同時,因為傳播主體得到了豐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現者、傳播者,每個人因此獲得了更好的參與感,也有了更高的參與意愿。再次,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而新媒體是多向的傳播,公眾之間可以較為自由的交流,在此背景下,政府和機構也可更容易的獲得消息的反饋。此外,傳統媒體環境下,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是有限的,而新媒體環境下,獲取消息的方式更為多樣化,同時,社會也有了更為海量的信息和數據,使不同階層不同需求的人們都可以自主尋找和獲取所需信息。
新媒體在群眾的文化活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是群眾文化生活的正面利好,也會對群眾文化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總體上,主要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影響,即積極的影響和消極的影響。首先,在積極的影響方面,結合新媒體的特點,即交互性和即時性,在空間和時間便利性上突破了限制,因為新媒體的這些優勢,使傳統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在新媒體尚未興起時,傳統媒體通過傳統的方式傳播消息,人們在獲取消息的時間上有一定的延遲。群眾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傳統媒體的一種交流方式,然而,因為新媒體環境下獲取消息的便利性,使得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新媒體逐漸智能化,新媒體可以根據數據推測出受眾的興趣點,使受眾獲得滿足,而這也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在新媒體給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帶來影響的同時,也給群眾文化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使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新的開展形式。
新媒體環境下,政府也逐漸越發重視起傳統群眾文化建設,因為各界對此的重視,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前進。然而,即使如此,在我國當前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更新速度上和形式的多樣化方面都存在不足。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時代不斷的變革,不同的技術逐漸出現,而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上仍然較為緩慢。隨著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技術與變革的出現,人們的傳統生活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然而,在創新方面,群眾文化活動仍然需要有較大的提高。隨著公眾的需求越來越多,創新的速度顯然難以跟上需求的速度,也因此,實際上,當前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較為滯后。
中華文明孕育在豐碩的國土之上,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和國土資源。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國,我國在民族和地域多樣性上受到了影響。因為我國地大物博,也造成了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部分傳統文化活動有著較強的地域性特點。首先,文化或文化活動的目的之一在于交流,而因為地域性的因素,使得很多文化活動只局限在一個地域,而無法與其他地域的人們互動交流,在傳播上存在著較大的封閉性。其次,我國的城市和鄉村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為貧富差異和思想差異,使得城市相比鄉村的文化活動要更為豐富和多樣化,而鄉村的文化活動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局限,在各方面的建設上均跟不上步伐,需要得到整治。同時,鄉村也存在固步自封的情況,也需要得到改善。
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是群眾,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逐漸追求滿足個性化,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和開展上應該貼近群眾的日常生活。對此,首先應該通過新媒體來建立地方政府的公眾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或者微博官方服務號,發布積極正面且群眾感興趣的內容,引起群眾的關注,使群眾參與由此為入口逐漸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新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更講求溝通交流的雙面性,新媒體發布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群眾對此的反饋,也能夠獲得來自群眾的建議。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新媒體之中,也越來越多的人對新媒體和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提出了較為有效的建議。
新媒體的一大特點,在于擁有海量數據。因為擁有海量數據,新媒體更容易獲取人們的數據,并且根據數據來推測和挖掘人們的深層次需求。新媒體的發展是建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近些年微博和微信成為了主要的社交軟件,擁有了廣大的用戶群體。信息化可以通過用戶的轉發、點贊、收藏、評論等活動來記錄數據并且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由此得到比較有建設性的數據,由此推測出群眾的深層次需求。當前社會越來越注重服務,在社交方面各社交平臺也建設了相應的反饋和即時反饋機制,使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幫助,也借此方式在第一時間滿足群眾的需求。對此,新媒體在發展上應該繼續深入此方面,投入更多的經歷來研究和分析數據,來獲得人們的深層次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服務,更加注重服務對象的體驗和感受。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都是宣傳,而宣傳,也是媒體的本質所在。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備著較多方面的優勢,無論是傳播速度,或是傳播廣度方面都具備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將新媒體的宣傳優勢,應用于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上,借此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得到更多的公眾參與及互動交流。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是群眾,通過新媒體豐富線上和線下參與的功能,使群眾可以更方便的了解到群眾文化活動的進度和情況,使群眾更方便的報名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之中,也使群眾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傳統媒體下的消息傳播多為單一化,政府為主體傳播對象,因為傳統媒體的限制較難接收到群眾的反饋和建議。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逐漸的平民化,也因此群眾的參與熱情不斷的提高,傳統群眾文化活動也得到了發展,其中陳舊落后的活動逐漸被取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活動被保留,新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也不斷出現,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將越來越好。
新媒體在群眾的文化活動中,既是群眾文化生活的正面利好,又會對群眾文化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較為滯后,以及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夠平衡。對此,為了更好的組織開展新媒體環境下的群眾文化活動,應該通過新媒體使群眾文化活動更貼近群眾,因為,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是群眾,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逐漸追求滿足個性化,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和開展上應該貼近群眾的日常生活。并且,通過新媒體更深入的了解群眾需要,因為擁有海量數據,新媒體更容易獲取人們的數據,并且根據數據來推測和挖掘人們的深層次需求。通過新媒體加強宣傳群眾文化活動,將新媒體的宣傳優勢,應用于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上,借此以更快的速度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得到更多的公眾參與及互動交流。
[1]王寧. 論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組織[J]. 綜合論壇,2016.
[2]林穎.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群眾文化工作[J]. 科技與企業,2015.
[3]何琦. 新媒體環境下的群眾文化建設[J]. 大眾文藝,2016.
[3]劉俊芳. 新媒體環境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J]. 大眾文藝,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