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慧鵬 (高安市吳有訓科教館 330800)
現階段,在十九大報告中,賦予了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與發展的全新內涵和要求,也充分體現出了社會大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基于大眾文化背景下,加強博物館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已經成為了社會大眾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基于大眾文化背景視角,要想確保博物館發展能夠永葆生機與活力,就必須要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文化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市場大繁榮大發展目標的實現。
首先,我國博物館行業增長比較緩慢,截止到2016年全國一共有1600家博物館,增長了僅僅為4.15倍,通過與全國其他行業的增長效率進行相比,仍然處于比較低下的狀態。
其次,博物館的支出經費比較少,在1600家博物館中,總體經費支出為21560億元,平均一家博物館的支出為152萬元,在這些費用支出中,主要包括業務費用3.89億元、修繕支出為2億元等,而在各地的財政狀況中,則有著較多的支出,對于博物館自身發展情況來說,其支出則是非常少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博物館自身與地方財政之間處于較為失衡的狀態。
基于整個市場行情進行分析,諸多博物館沒有帶給旅游者充足的現場感,其參與性嚴重缺失,而且展覽方式是比較單一、片面的。總體而言,我國博物館行業與當代的文化背景和市場發展需求相差甚遠,不利于博物館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大眾文化背景下,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融入創新因素。
在大眾文化背景視角下,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必須虛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處于較為多樣化的狀態,博物館必須要為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內容。比如可以賦予博物館“繼續教育學校”、“教育基地”的全新角色,,并將專家科普講座納入到博物館的服務體系中去,加強與周邊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引導學生要拉近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擴展自身的服務范圍,促進博物館行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首先,要加強文化產業發展,比如在文化創意、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力度,為本土文化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推動文化市場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其次,要結合當地實際的文化資源和產業優勢,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加強文化產業集群建設。并且還要將文化與科教文衛等方面結合在一起,加快文化產業升級與轉型,為文化產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后,要集中整合傳統文化行業與高科技行業,不斷創新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理念,增強文化產業的附加值。拉動消費需求,將居民的文化消費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確保當地整體文化競爭水平的穩步提升。
1.在“互聯網+”發展的強大推動下,使人類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博物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數字化視覺表達技術的廣泛應用,并將媒體藝術和觀念藝術、攝影藝術等藝術類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賦予博物館時代發展的內涵,充分滿足時代發展的內在需求。
2.結合展覽活動和博物館自身形象,要注重宣傳,發揮出展覽的傳播功能,創造出良好的輿論環境。基于大眾文化背景下,要高度重視硬件和軟件等兩大方面,第一,在硬件方面,要配置完善的休閑設施、弱勢群體的保障設施等,并為觀眾提供免費物品,比如藥、雨傘以及嬰兒推車等,不斷提高博物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第二,在軟件方面,要結合展館觀眾容量,制定出完善的服務措施,構建與觀眾互動的平臺,靈活運用專線電話、網站以及溫馨提示等方式,確保良好的參觀效果。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在人類文化遺產中,民族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覷。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我國有二十多項被納入其中,比如福建南音、安徽宣紙以及廣東粵劇等。在國家成立非物質文化異常保護中心以來,截止到2017年年底,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中625個,第二批為610個。基于此,博物館要加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構建極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為博物館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綜上所述,基于大眾文化背景下,加強博物館發展勢在必行,可以贏得人們的滿意度,拉近人們與博物館之間的關系,實現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1]張立波,張奎.“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物衍生產品創新的路徑與方法[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72-77.
[2]蔡曉敏.新時期背景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觀念轉變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7(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