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婉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31000)
在我國民族文化當中,傳統服飾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傳統服裝文化具體包括有著裝方式、服裝式樣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傳統文化觀念等。中國傳統服裝文化對于當前我國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急需有關業內同仁做好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以更好地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貢獻。
在具體傳統服裝技術研究中,其結構內容包括有:第一,裁剪分析。在該項工作當中,將以藏品事物的測繪數據為基礎進行細致的分析工作。其主要內容,即是對造型要素的構成方式、結構要求、規格設定、操作要點以及材料方面的限制進行總結,通過這部分內容的獲得為建立相關的結構規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具體分析當中,通過對服裝測量結構的解析,即能夠對傳統服裝的造型特征、內在機理以及構成規則等進行推演,以此為基礎上通過推演方式的應用尋找出傳統服裝在構成方式、成型效果以及規格設定方面的設定,并積極尋找服裝工藝、材料以及結構影響案例做好更為深入的分析;第二,數據采集。在傳統服裝結構研究當中,對于現有藏品的研究是重要的切入點,即從中選擇出能夠對傳統服裝的普遍特征以及真實形態進行選擇。對于近代服裝來說,其在具體的形態方面還具有較多的傳統特征體現,如民國以及清末的服裝在目前即具有著較多的實物樣本,且相關藏品在保存方面表現較好,能夠較好的以此進行研究。在實際藏品研究當中,藏品所具有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豐富性可以說是具體研究當中的關鍵內容,在具體研究當中,需要做好合適藏品的選擇,在對樣品規模進行擴大的基礎上從中選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局部以及品種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同時,在服裝設計當中,結構是其中的本質部分,其中具有較多文化信息以及技術隱含,是對傳統服裝技術數據的全面記錄,也是我們具體研究當中的關鍵內容。在具體研究中,做好結構的采集是基礎性內容,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在以面料為基準的基礎上嚴格測繪拓樣服裝的結構信息;第三,結構方式。對于傳統服裝來說,其無論在具體的制作還是裁剪環節都具有手口相傳的特征,對其進行記錄的相關文獻數據十分稀少。而在傳統服裝制作人數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服裝制作當中的裁剪方式也在較大程度上受到了現代技術的影響,并因此對傳統裁剪技巧的進一步傳承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該種情況下,要想更好的掌握傳統服裝的裁剪規律,即僅僅能夠通過少量文字、圖示以及實物進行推演,并通過相關實證方式的應用做好驗證處理。同時,需要根據關鍵參數、輔助數據以及具體的控制部位做好參數的分級處理,在將其同現代服裝設計當中原型法以及比例法進行對比的基礎上對兩者間存在的關聯與異同進行分析,以此積極的尋找其中的規律。通過成品制作實驗的方式驗證造型效果,如湖南湘西的土家族服飾,主要的特征是對偏襟及盤口,還有就是運用當地的傳統元素西蘭卡普等特色圖案,至今通過改良后的服裝一直還是會保留當地的特色元素;第四,結構模式創新。對傳統服裝成型技術的歸納處理,其目的即是將相關知識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當中。對于我國的傳統服裝來說,其以平面方式構成,對人體造型以及自由的成型特征進行了平衡處理,在后來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傳統服飾也很好的運用了立體裁剪的方法,這樣更容易理解其結構,能夠把傳統服飾通過新的設計,結合新的結構及工藝呈現出更為有特色的傳統服飾。即通過簡化方式的應用實現對人體的表現,在普適性以及功能性方面具有較好的體現。在傳統裁剪方式當中,其在具體裁剪當中更是處處體現出平衡、簡約等價值觀念,也是我國中化文明基因的重要傳統,對于當代設計具有具體方式以及精神資源的提供。在具體研究當中,需要能夠從結構技術角度對服裝所反應的人體觀念、統一同材料制約之下的應變情況等進行分析,在對傳統服裝成型當中劣勢以及優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做好創作創新,以此有效的我國當代服裝設計的精神價值體現提供新的途徑與方式;第五,結構信息保存。在傳統服裝技術研究當中,對于相關結構信息的傳播與保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具體落實當中,需要通過科學方式的應用將服裝結構信息以規范、清晰的效果進行呈現。在具體整理操作當中,需要能夠對傳統服裝裁剪的相關資料進行完善處理,通過測繪過程照片、文字描述、細節圖示以及測量數據表等方式的應用對藏品的裁剪技術內容進行全面的記錄。同時,需要積極通過網絡信息以及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具體的實物加強配備進行展覽,在對實物視覺效果進行突出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傳播效率。
在傳統服裝結構的研究當中,其中的主要環節包括有結構分析、樣品采集、設計實踐、規律總結以及信息記錄等等。在具體研究當中,需要能夠將產品分析作為具體工作當中的切入點,在準確收集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充分的解析服裝結構特點,在形成服裝構成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設計實踐進行驗證與應用:第一,實物法。這可以說是實際傳統服裝研究當中最為直接、也是具有說服力的一種方式。在該方式當中,將對典型樣品的裝飾局部、表層以及附件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與測量,經過對實物的分解展開做好信息的全面記錄,在獲得一手資料之后進行后續的深入研究。在具體工作當中,需要能夠現有的藏品入手進行分析,并對缺少的拼配積極的開展收集,在發掘已有資源的基礎上使其能夠更好的在技術研究當中發揮作用;第二,文獻法。在服裝結構研究當中,已有文獻是研究當中的豐富素材,同時,做好相關研究成果的擴展也十分關鍵。如造物理論、工藝技術以及傳統器物的歷史等等。此外,設計學以及民族學等成果也是具體服裝研究的基礎;第三,田野調查。在現今服裝裁剪以及結構研究當中,田野調查可以說是一種別樣的途徑,在該方式當中,將對民間作品以及工匠的線索進行積極的發掘,通過傳統腐蝕代表性區域的標本采集以及技巧考察,對散落在民間的服裝制作理念以及方式進行記錄,以此獲得更為珍貴的資料數據;第四,對比法。在服裝結構研究當中,為了能夠對服裝結構在技術方面所具有的特質進行清楚的了解,也需要做好對比方式的應用,即對不同時代、不同區域以及不同民族間服裝結構的一同情況進行比較,以此對傳統服裝在成型以及構造的方式與特點進行明確。之后,對上述理論以及實物分析的成果做好歸類處理,并通過一系列歸納、綜合以及分解方式的應用做好相關資料的整理,在對其中規律進行發現的基礎上做好服裝設計特點與方式的概括。
做好傳統服裝結構的研究,對于我們現今服裝的設計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對此,即需要能夠積極掌握傳統服裝結構的研究方法與內容,在掌握其中精髓的基礎上更好地做好現代服裝設計,為新時代中國服裝事業做出。
[1]嚴燕蓮.對人體和服裝結構中一些問題的探討[J].惠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4期.
[2]鄭晨華,服裝結構造型變化與發展的思考[J].絲綢技術,1999年03期。
[3]張鴻志.服裝結構數字化設計新發展[A].2005現代服裝紡織高科技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王成禮.中國南宋漢族女子服裝結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5]鄒云利.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服裝結構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