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龍,張 凱,張 靖,黃若華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陜西 西安 710048)
改革創新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與激發學生體育課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運動鍛煉的參與中,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能,科學調動體育各項目練習的主動性,有效活躍課堂整體的環境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中學體育運動,增強學生身心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可持續提高學生快樂健康、運動能力、體育教學質量水平等,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今中外,改革創新不僅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時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和人類社會可持續和諧發展與不斷提高的不竭動力。
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這4句話運用到學校教育各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中,最為科學、實用、有效。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中的教學,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彼此之間所形成的師生教學關系。俗話說得好,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與理解。教學本無法,貴在改革創新,在教學實踐探索中不斷產生出諸多新的方法,以推陳出新,科學改變學校傳統教學方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為發展與提高各學科的教學質量水平,良好而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創造有利的條件、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現代教育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可持續和諧發展與提高,這是學校教育各學科教學永恒不變的科學主題。否則,學校教育各學科教學就不可能有其強大的生命力,也就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國內外新形勢和新環境發展與提高的需要。例如,數學學科有一題多解之法,體育課不同樣也是如此嗎?中學體育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也應從中得到良好的課堂教學體現。
學校體育場館、運動各項設施的安排與設置,雖然受空間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其客觀的現實在短時期內是很難改變的,但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主觀的現實在積極適應的同時,應窮則思變、改革創新體育課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走出一條獨特的體育教學可持續和諧發展與不斷提高之路。
多年來,在中學體育課的教學中,我們根據學校體育館、場地、運動設備、器材、器械、學生等普遍存在的實際情況,堅持不懈采用有針對性的科學思路,以點帶面,點面結合,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收到了極為顯著的教學成效。例如,我們對體育課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等不足之處進行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為了改革創新中學體育課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傳統過時、不科學、不實用、不符合當今時代發展與學生身心實際的教學方法的特定程序模式,5年來,我們對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體育課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并收到了科學有效的教學成效。
長期以來,我國各省、市幾乎大多數中學體育課的準備活動都是千篇一律的慢跑、徒手操,中學體育是在同等形式情況下的“全國一盤棋”,明顯缺少改革創新,結果造成多年的中學體育課教學停滯不前。因此,初、高中學生在畢業后,都埋怨在中學階段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中,沒有學習與掌握有針對性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這對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培養終身體育與身心健康的科學理念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和干擾。針對中學體育課教學中這一多年所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5年前,我們就對準備活動中的慢跑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初中部田徑場為200m 1圈,高中部田徑場為400m1圈。將初、高中由原來的規定集體統一慢跑,初中學生為跑3圈,高中學生為跑2圈,在初、高中學生完成原來慢跑圈數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為現在的自選個人自己快跑:初一學生由原來的3圈變為5圈、初二學生由原來的3圈變為7圈、初三學生由原來的3圈變為10圈(為初三學生身體耐力素質適應中考體育的需要);高一學生由原來的2圈變為3圈、高二學生由原來的2圈變為4圈、高三學生由原來的2圈變為5圈(為高三學生身心健康適應高考文化課的需要)。初、高中各年級學生在自選跑的過程中,跑速由慢到快,跑距由短到長,在以學生為本,安全第一的情況下,學生盡其身心所能認真用心完成到位。通過初、高中各3個學年6個學期每節課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斷積累的練習,不但有效增強了學生身體的心肺功能,而且整體提高了學生身體耐力素質和吃苦耐勞意志品質,并提高了1 000m(男)與800m(女)考試成績的綜合水平,充分起到了體育運動對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和教學的科學目的。
在多年中學各年級體育課學練各運動項目的教學中,學優生一看一學一練就會了,而學困生卻辛苦了多節課,就是看不懂、學不會、練不會,2者之間彼此反差較大,這樣既耽誤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又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根據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采用有針對性教學方法有效突破,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從知識技術層面輔導幫助,從心理角度引導與鼓勵;另一方面,發揮學生集體團隊合作精神,體育優困生有機結合,互幫互學,相互提高。例如,一幫一、一對紅,三幫六、多點紅,六幫九、大家紅,形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學優生幫助學困生,既提高了學優生的語言表達、動作示范、助人為樂的能力,又幫助與鼓勵了學困生的心態、自信、增強了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的精神力量。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學與練的溝通和交流,加深了友誼情感,資源共享,彼此互動,增強了學練風氣正能量的不斷科學提升,促進了負能量的逐漸減少和最后消除;同時中學各年級各班都相繼成為了更加團結戰斗的文明班集體。
中長跑教學歷來是中學體育教師最為頭痛,學生最為煩惱的運動項目。根據各中學生都普遍厭煩中長跑的學與練,不愿主動參與,在學練過程中投機取巧、東躲西藏,缺乏吃苦耐勞意志品質等現實問題,我們改革創新中長跑的教學方法,采用科學有針對性的措施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例如,采用變換跑的環境。改變跑的形式與游戲比賽等方法措施,有效提高了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學生學練中長跑的興趣和積極性。
采用變換跑的學練環境,轉移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充分利用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體育場、館內外的不同區別或校園內不同的自然環境進行跑的各種學練,使學生在不斷變換的環境氛圍中得到新鮮好奇的刺激,轉移了心態注意力,有效減輕了在學練過程中苦、累、煩的身心感受。
采用變速跑方法,規定要求學生直道全力以赴快速跑,彎道身心放松慢速跑,進行跑的快慢交替變化。這樣既科學調整了學練的運動量,提高加大了快速跑的學練負荷強度;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對中長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練習的積極性,科學的提高了學練中長跑的有效性。
采用不同距離的游戲分組比賽形式,寓教于樂,由原來枯燥、乏味、單調、無吸引力,改變為現在的刺激有效。例如,按照學生跑步各自不同的能力水平高低,分組進行速度短距離50~100m快速跑,速度耐力中距離300~400m耐力跑的追逐接力跑比賽,在不同距離跑的練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出緊張與激烈的比賽競爭氛圍,使學生身心躍躍欲試,非常樂于參加這種比較獨特方式的比賽練習,以提高學生中長跑學練的積極性和科學有效性。
3.3.1 在學生身體專項素質的教學中,如動態練習后的靜態放松,靜態練習后的動態調整,練習一項,調整放松一項,互惠互利,勞逸結合,以隨時隨地保證學生練習的身心安全有效性。例如,身體上肢力量素質練習中的立臥撐、俯臥撐、2人1組推小車、單杠引體向上等動態練習后,先用靜態坐位體前屈與立位體前屈,靜止各30s保持不動的身體四肢放松;后用動態上下肢4×8拍抖動調整,靜與動拉伸2種方法有機結合,互相補充,效果良好。身體腰腹力量素質練習中的仰臥起坐、俯臥雙手抱頭起、仰臥起坐左右轉體、單杠懸垂舉腿等動態練習后,先用靜態立位體前屈與體操舞蹈抬頭成背弓,靜止各30s保持不動的身體腰腹部放松;后用動態體側體轉4×8拍與四肢抖動4×8拍調整身體各部位,靜與動拉伸2種方法互相結合,交替轉換,效果不錯。身體下肢力量素質練習中原地跳繩、立定跳遠、收腹跳、后踢腿跳、左右單腳行進間往返交換跳等動態練習后,先用靜態坐位體前屈與立位體前屈,靜止各30s保持不動的身體下肢放松;后用動態體前屈與體后仰和四肢抖動各4×8拍調整,靜與動拉伸2種方法結合互換,相互彌補,效果顯著。
3.3.2 在學生專項技能的教學中,注重身體各部位動與靜拉伸練習的科學性,充分提高各項練習的有效性,防止學生身體的損傷,減輕心態的負擔與壓力。例如,學生集體先靜態靠墻半蹲30~40s不動的下肢拉伸練習結束后,采用動態計時200m個人快速跑練習,調整放松下肢肌肉的效果不錯。例如,學生先動態集體分組統一練習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規定要求次數結束后,采用靜態立位體前屈與體操舞蹈抬頭成背弓,靜止各30s保持不動身體各部位拉伸練習放松,再用動態4×8拍的上下肢抖動練習調整的效果良好。例如,學生先在短跑與中長跑,足、籃、排三大球基本技術和基本戰術的分組分項各種動態練習結束后,采用靜態集體分組統一練習中的壓肩、單杠雙手拉桿、平板支撐、體側體轉、分腳提踵向上伸展手臂、立位體前屈、體操舞蹈抬頭成背弓、坐位體前屈等靜止各20~30s保持不動的身體各部位拉伸放松后,再用動態4×8拍抖動上下肢練習調整的效果顯著。
現代新型中學體育課教師帶領學生在運動前熱身準備活動中做好動態拉伸練習,其教學目的就是加大學生身體各大小關節的活動范圍,充分將身體各部位活動開,提高身心興奮性,預防運動損傷,調動學練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練中,可持續和諧發展與提高學練的科學有效性,而創造條件,奠定基礎。同樣以此類推,現代新型中學體育課教師帶領學生在運動后調整放松活動中做好靜態與動態有機結合的拉伸練習方法和靜態深呼吸意念練習方法,其教學目的就是從每節課學練的開始到結束,教師教會學生先采用靜態與動態結合互換的拉伸練習,如從靜態2人1組壓肩保持20s不動到動態4×8拍的腹背運動,從靜態坐位體前屈保持20s不動到動態4×8拍的四肢跳躍運動,充分調整放松身體各關節、韌帶、肌腱、肌肉、肢體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疲勞;后采用靜態深呼吸3~4次、每次各吸氣6s與吐氣6s的意念練習,有效放松調整心態與精神不同程度的疲勞,以科學有效恢復學生因體育教學所產生的身心運動疲勞,減輕和消除學生身心疲勞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安全隱患。
改革創新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方法:(1)對于師生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的傳統觀念意識,更新和拓寬教與學的思路,可持續和諧發展與提高創新能力,銳意進取,與時俱進,都將取得科學有效的指導,并起到促進作用;(2)中學體育課實現了體育運動對于學生“勞累其身心,強健其筋骨,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健康身心和人格健全,現代社會適應的科學教育目的與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