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鳳 (貴州大學 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 550025)
劍川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劍川縣境內有白、漢、彝、傈僳、回、納西等六個民族,其中白族占全縣人口90.54%,為國內白族所占比例最高的縣份。1劍川古城于2012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對劍川古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給予了很重要的肯定,但是劍川古城并沒有因此得到很好的保護,當地政府于2016年才正式展開對古城的修繕。旅游開發不僅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夠使民族瑰寶體現出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使廣大民眾重拾文化自信,成為自發保護劍川古城歷史遺跡以及民俗文化的主體,所以對劍川古城進行旅游開發有其必要性,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古城的保護工作,不可因開發而使古城的景觀得到破壞。故本文將針對劍川古城的保護性開發進行研究。
劍川古城擁有大量的歷史遺產和豐富的民俗文化。保存完好的街區,基本維持明清建筑的原貌,擁有很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彰顯著白族獨特的民俗文化,而古城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彰顯得著這座文脈厚重的滇西小城的生活情趣。
劍川古城始于元代至正末年,明代、清代不斷擴建,迄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雖然原有的古城墻已于1952年拆除,但是,現在古城墻的基礎依然清晰,城內明代建成的街道布局清晰,走向、尺度都不曾改變。在劍川古城160多處的明清建筑中,有40多個明代建筑保存原有的現狀,其中有九個院落列入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門街又被稱為茶馬古道商業街,這條街區擁有保存比較完好的茶馬古道前鋪后店的格局和展柜。
除了具有保存完好的街區和歷史建筑,劍川古城的民俗活動也非常具有旅游開發的價值。劍川古城每年比較盛大的民俗節日是農歷二月八的游太子會。游太子會由民間出面組織,文化館負責從中協調的大型的民族文化盛會。游太子會一共三天,在這三天內可以看到白族傳統的游太子活動,各個鄉鎮表演隊伍帶來的白族傳統歌舞表演,品嘗到白族傳統小吃
民俗文化節日自然是一個地區文化生活的集中展示的良好時機,但是劍川古城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處處彰顯著古韻流芳文脈厚重的特點。劍川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書法對聯在劍川保護的非常好,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全國優秀的對聯在云南,云南優秀的對聯在劍川”,不僅歷史上遺留下來非常多的膾炙人口的對聯,即使在現在劍川古城每一家每一戶門上的對聯都是自家書寫的。走在古城不僅能夠欣賞獨居特色的白族建筑,家家戶戶門上的對聯和國畫也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劍川縣下轄五鎮三鄉分別是:金華鎮、甸南鎮、沙溪鎮、馬登鎮、老君山鎮、羊岑鄉、彌沙鄉和象圖鄉。劍川縣各個鄉鎮都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分布分散,對劍川古城進行開發能夠形成劍川縣旅游核心區,更好的促進劍川縣旅游事業的發展。同時,劍川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北接麗江,距香格里拉也僅有180多公里,劍川縣旅游事業的發展能夠對這一區域的旅游線路進行補充。
劍川古城坐落于劍川縣金華鎮,金華鎮除了劍川古城外,還有景風公園、千獅山等風景名勝。景風公園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內有明清古建筑群、四二革命紀念碑、民族博物館等。千獅山原本為滿賢林,曲徑通幽,環境優美,徐霞客曾經游歷到此處。甸南鎮有:劍湖、海門口遺址等,劍湖是滇西北重要的高原濕地,形似元寶,風光秀麗。海門口遺址是云南省內最早的青銅時代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海門口出土的石器、陶器、銅器曾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沙溪鎮有沙溪古鎮、鰲峰山古墓群、石寶山等。沙溪古鎮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寨門。22001年沙溪古鎮寺登街區域入選2002年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筑遺產名錄,使得沙溪古鎮享譽世界。鰲峰山古墓群為青銅文化墓,與海門口遺址一脈相承,對研究云南古代的社會歷史有重要作用。石寶山內有和敦煌莫高窟齊名的石鐘山石窟,有石鐘寺、寶相寺、金頂寺、海云居等古建筑群。老君山鎮有風光瑰麗的老君山,屬“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彌沙鄉曾是滇西北重要的產鹽地之一,在滇西北地區,彌沙井曾經與喬后井和拉井,并稱為“三大井”,現在彌沙鄉雖然不再產鹽但是那段歷史的遺跡還在。由此可見劍川縣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和自然風光,但是現在由于開發的不到位只有沙溪古鎮的游客較多,其他鄉鎮的旅游資源并沒有的得到很好的利用。劍川古城發展起來后能夠形成一個游客集中和分散的核心區域,有益于劍川縣整體旅游事業的發展。
劍川、麗江和香格里拉這三個地區自古就有密切的聯系。但是這三個地區卻各有特色,劍川集中體現了白族文化,麗江體現了納西族文化,而香格里拉則體現了藏族文化。在旅游開發的進程中,麗江和香格里拉顯然要早于劍川,并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麗江和香格里拉早已成為全國炙手可熱的旅游勝地,而劍川與他們相比就還是一塊璞玉。在形象打造過程中,麗江注重的是其浪漫性,各種浪漫的元素在麗江隨處可見。而香格里拉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份神秘,人們認為它是一塊凈土,是一方秘境,向往而又有距離感。而劍川則與麗江和香格里拉不同,這里沒有麗江濃膩的浪漫和喧鬧,也沒有香格里拉的神秘和疏離,劍川古城有的是靜謐和人文情懷。即使是神秘的宗教活動在劍川古城都帶著一種生活感,歡快而平易近人。劍川古城的旅游開發無疑會對麗江和香格里拉產生競爭,但更多的是對整個旅游線路的補充,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楚的感受到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雖然劍川古城的開發能夠宣傳本地區豐富的歷史和民族文化,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經濟刺激使當地民眾意識到本地區民族文化的珍貴之處,從而自發的投入到劍川古城的保護之中。但是在古城的開發過程中往往會造成開發過度,喪失民族特色等情況,所以古城在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古城景的保護,避免原住民的流失民俗產品的同質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普遍越來越喜歡高大、寬敞、明亮的現代建筑,所以,很多古城的居民都建起了與古城景觀非常違和的建筑,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對古城的建筑進行保護性的修繕,避免古城景觀遭到進一步破壞。對古城的建筑進行保護性修繕,就需要政府積極對古城房屋的修繕進行引導。2016年,劍川古城開始進入大規模的修繕期,政府與居民簽訂協議,政府出資百分之八十,民眾出資百分之二十對古城內的建筑進行修舊如舊的保護性修繕。但是這其中并沒有規定民眾的義務,政府出資對他固有產權的房產進行修繕,那么民眾應該有義務將自己的居所進行開放,滿足游客參觀的需要。
劍川古城的魅力除了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筑以外,就是白族人民世代傳承的白族風俗習慣,而這些風俗習慣都是凝聚在人身上的,一旦劍川古城原著人口流失,那么文脈厚重的劍川古城將失去其文化當中的精髓。麗江古城在開發的過程中原著人口就大量流失。在商業化利益的驅動下,有80%多的原住居民被外來移民所置換,出現了1200多家與旅游相關的各種商店。大量的原住民納西族人被置換遷出,導致異類文化特別是現代商業文化入侵。3所以劍川古城在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原著民的參與,使劍川古城依舊是那個安靜宜居文脈厚重的白族之鄉。
在民俗產品方面劍川古城擁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劍川縣有世代傳承的木雕、黑陶、布扎、繡花鞋等。梅園村的石雕也非常出名,與石鐘山石窟一脈相承,近幾年梅園的石雕雖然仍舊以房屋、園林、墓穴建造為主,但也在積極向旅游小件方面擴展。甸南鎮的黑陶也是劍川縣有名的傳統民族手工藝,其生產的茶杯、花瓶等古樸大氣。而布扎和繡花鞋更是輕便易帶,非常適合作為旅游產品。所以劍川在民俗產品方面一定要注意宣傳本民族特色,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品。
劍川作為白族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縣份是白族傳統文化的富集地。劍川古城保有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和街區,擁有豐富多彩的白族民俗活動,儒家思想對白族的影響在劍川古城隨處可見,所以對劍川古城進行開發,有利于白族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同時劍川在區位上從古至今與香格里拉和麗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劍川古城的開發也有利于促進劍川縣區域內外旅游業的發展。但是劍川古城作為中國傳統村落,對其開發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劍川古城這一珍貴的遺產,所以在開發的過程中要著重保護古城的景觀,使其不因開發而被破壞,同時,要盡量避免古城人口的流失,留住劍川古城的人文精神,在民俗產品的開發上也要著重發展白族傳統手工藝產品,避免民俗產品的同質化。希望通過劍川古城的開發使劍川的文化產業得到發展,人民群眾意識到自身文化的珍貴之處,自覺投入到劍川古城、白族傳統文化的保護當中。
注釋:
1.云南省劍川縣志編纂委員會.《劍川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113.
2.楊榮彬,李汝,譚粵.大理地區古村落保護、更新與發展模式探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3年5期.
3.林錦屏,周鴻,何云紅.納西東巴民族文化傳統傳承與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以云南麗江三元村鄉村旅游開發為例[J],人文地理,2005(5).
[1]云南省劍川縣志編纂委員會.《劍川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113.
[2]張笑.劍川古城的風貌格局與民居建筑[J].大理文化,2013(12).
[3]楊榮彬,李汝,譚粵.大理地區古村落保護、更新與發展模式探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3(5).
[4]林錦屏,周鴻,何云紅.納西東巴民族文化傳統傳承與鄉村旅游發展研究——以云南麗江三元村鄉村旅游開發為例[J],人文地理,2005(5).
[5]周效東.論云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旅游開發策略[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6(5).
[6]趙紅梅.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浪漫意向的生產與消費[J].百色學院學報,2014(6).
[7]范斌,明慶忠,趙飛羽,周彬.旅游地品牌特征塑造初探——以香格里拉陸幽品牌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