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醫(yī)學院 石晶)
一、概念“患者滿意度”并不是一個明確的概念,Williams B[1]認為是患者內心期望的與其實際所接受到的醫(yī)療健康服務的一致程度。Hills[2]認為是患者在基本健康服務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的知足感與獲得感。目前國內較多專家認為是人們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質量等不同的需求而對醫(yī)療保健服務所產生的某種期望,基于該期望對已接受服務的綜合評價[3]。
二、背景 2002年雖然已經開發(fā)了許多問卷,要求人們對護理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分,但這種方法有局限性。有人認為,問卷調查應該嘗試衡量患者的護理體驗,然后確定這些體驗與滿意度有什么關系[4]。鑒于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很少向患者詢問他們治療的價值,于是Picker機構開發(fā)出了一種儀器,即Picker Patient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PPE問卷),它適用于所有住院患者,避免了對患者護理過程進行詢問,且解決了對患者比較顯著的問題[5]。
三、研究方法 PPE問卷是在文獻審查、專家咨詢、患者深度訪談及焦點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優(yōu)先事項,并由專家咨詢小組對問卷的問題進行審查后形成。問卷最初包含40項指標,之后精簡為15項指標,稱之為“PPE-15”問卷,衡量7個核心維度,即:①=信息和教育,②=護理協(xié)調,③=情緒安慰,④=尊重患者偏好,⑤=身體舒適,⑥=家庭和朋友的參與,⑦=連續(xù)性和過渡。經驗證PPE-15問卷嵌入其他問題后對響應率或數據質量沒有影響[6]。
四、國內外應用
國外:2002年PPE-15問卷在5個國家(美國、德國、英國、瑞士、瑞典)住院患者調查數據中進行了發(fā)展和驗證,PPE-15問卷是有15個問題的調查工具,為了確保連貫性和流暢性,通常有必要添加一些介紹性的問題、過濾問題、人口統(tǒng)計學的問題[7]。在測量患者體驗方面,PPE-15問卷是一個進步,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核心,可以添加更多的可選模塊,分數很容易解釋和操作,它可用來檢查患者體驗的特定方面,其結果可直接為任何一家醫(yī)院的政策決策提供信息。這里的結果表明許多患者沒有得到最優(yōu)的護理,這個調查工具的持續(xù)應用,可以用來監(jiān)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服務的基本方面的變化,希望能幫助提高質量[7]。2014年在瑞士,利用PPE-15問卷研究了住院患者對護理質量的評價與交流的關系,發(fā)現對整體護理質量的主觀體驗與忠誠密切相關。此外,患者感知到的信息和交流經驗與整體的護理質量和忠誠度密切相關。并指出未來的研究應該探索護理經驗與護理評分之間的因果關系[8]。2017年在挪威,利用PPE-15問卷研究了急性老年病房的患者體驗和預測因素,該研究可能會被用于提高為老年患者服務的工作質量,針對有并發(fā)癥的患者,以及作為患者保健專業(yè)交流和出院過程的專題領域,可能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體驗[9]。2017年在挪威,有研究使用PPE-15問卷評估住院患者在分散急癥護理中的體驗,報告了15個項目中出現的所有問題,尤其是出院信息方面。這些發(fā)現可能有助于規(guī)劃提高護理質量的方法[10]。2018年在澳大利亞,利用PPE-15問卷研究了患者體驗的影響因素并與國際上其他患者相對比,結果表明患者在許多方面都有積極的體驗。患者參與護理決策被強調為一個重要的改進領域,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想要更多地參與其中。需要開展工作,解決患者、護理人員和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在努力建立真正的伙伴關系模式方面所面臨的挑戰(zhàn)[11]。
國內:2008年在香港,利用PPE-15問卷對患者住院治療的滿意度進行了中文樣本的調查,發(fā)現大量情感支持需求和參與治療決策需求未能得到滿足。這表明,要么是醫(yī)療服務提供者對患者的期望沒有意識,要么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關心患者護理的心理方面,尤其是在公共部門[12]。2017年在我國大陸,利用PPE-15問卷對縣級公立醫(yī)院患者體驗進行評價,提示患者總體就診體驗評價得分越高,其再次就診時選擇本次就診醫(yī)院的可能性越大[13]。
五、展望 我國對患者滿意度的研究起步較晚,測評工具較多,但多數調查工具僅適合于本院范圍內患者滿意度的研究,本報道總結了PPE-15問卷在患者滿意度調查中的應用,推薦其在國內使用,理由有三:①該問卷精煉、靈活、易行,可增減調研問題,問題答案易于獲取及統(tǒng)計;②可進行跨國間比較,具有國際通用性;③適合于所有住院患者(大于18歲),社區(qū)、二級、三級醫(yī)院的內外科、急診科等均適用,具有普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