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尚平,潘念萍,郭 暢,羅景俊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23)
國際TRIZ理論是前蘇聯發明家G.S.Althsuler所開創的一種基于知識、面向人的發明問題解決的系統化方法學[1]。經過多年的發展,TRIZ已經成為解決技術問題或發明問題的強有力方法學,應用該方法已成功解決了美國、歐洲、日本等許多國家企業成千上萬的新產品研發難題[2]。隨著TRIZ的發展,現代TRIZ在創新教育上運用成為熱點;趙志芳等將TRIZ理論運用于高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提出TRIZ融入課程體系、以研究室為平臺和與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的創新教育模式[3]。高云從TRIZ基本理論、國內外應用現狀以及針對TRIZ理論開展高職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提出學生明確TRIZ理論的核心意義[4]。以上研究都從TRIZ的角度闡述了其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的核心作用,但從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考慮其內外因素來運用TRIZ理論則尚顯不足。陸尚平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性,在高職學生創新教育中提出了“五體實踐法”的總體思路[5],但在具體指導學生創新實踐中缺乏規范的指導理論體系。將作為研究目標對象的高職學生及其特性與TRIZ理論體系結合,是高職創新教育的有益嘗試。
在我國,社會在對高職教育的認知方面存在偏見,把高職生列在高考一本、二本批次后進行招生,是被傳統教育邊緣化的青年群體,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其層次不高,生源質量相對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6]。在當前傳統教育模式及其高考指揮棒下,高職學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其心理、自信心、自我實現價值方面都難以有效發揮。高職學生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1)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中,高職學生得到較少的表揚與激勵,在以分數論英雄的環境中,學生的自信心不足,產生較多的自卑心理;(2)高職學生在以抽象思維為特征的“腦力型”人才培養中,顯得無所適從,而其相對優勢的形象思維、動手能力以及活躍的性格特征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3)高職學生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學習與工作中克服困難的勇氣與毅力;(4)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對生活目標的追求與準確的自我定位[5]。
創新思維是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新方法的思考形式。創新思維是人類三種形式思維的一種,與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并存,高職學生在邏輯上的演繹及推斷劣勢促使其創造性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高職學生的創造能力不足。TRIZ理論的創新思維包含最終理想解、資源分析、九窗口法、聰明小人法、尺寸-時間-成本法和金魚法6種核心思維方法。其中的九窗口法、聰明小人法、尺寸-時間-成本法都以圖形繪制的形式存在,能給形象思維發達的高職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而最終理想解、資源分析和金魚法都可以采用列表提問的方式逐項進行,讓學生學得輕松而富有樂趣。例如在運用尺寸-時間-成本法解決果樹高處采摘的問題上,學生沿尺寸軸方向畫出縮小的果樹高度,輕易得出種植矮的果樹可解決搭梯采摘等復雜難題。TRIZ理論的6大核心創新思維方法相比于傳統的頭腦風暴法、試驗試錯法等更能讓高職學生增強創新的信心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側重于老師的傳、幫、帶作用。TRIZ理論作為一個創新理論體系,需要對高職學生做系統的引導和指導,老師的指導作用變得尤為重要。基于TRIZ理論為核心的創新教育,需要老師很好的掌握TRIZ理論并運用于教學科研中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TRIZ理論的師資提升是TRIZ創新教育的基礎,可從以下途徑展開:(1)培訓與進修。教師可以通過國際TRIZ協會的全國一、二、三級培訓認證來提升TRIZ理論及應用水平。國際TRIZ協會副主席孫永偉博士等每年在上海、深圳等地開展一、二級培訓,近年來國內獲得一、二級國際TRIZ認證近2萬人。(2)組建TRIZ教師團隊。教師通過成立TRIZ技術團隊組織相互學習提高:一則參與企業技術服務,提升工程項目能力及豐富工程教學案例;二則教師可將TRIZ運用于常規教學中,將專業教育與TRIZ理論結合,開展課程開發、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創新,依托TRIZ理論獲得的新思路、新方法申報教改科研項目,通過項目凝聚TRIZ教師團隊。
高職學生的創新教育,僅僅依托課堂的TRIZ理論授課,學生掌握創新方法的效果不夠,需要將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喜歡團隊合作以及熱衷創業有機結合搭建TRIZ創新三方平臺:(1)TRIZ理論創新實訓室。實訓室劃分成果展示區、資料查詢區、交流討論區和動手實踐區。借以以上4區通過展示往屆學生的成果及榮譽提升學生的創新信心和創新意識;在資料查詢區通過“TRIZ文化”增強TRIZ理論知識的理解。(2)TRIZ協會。在學校成立以學生興趣為主體的“TRIZ研究應用協會”,發揮協會組織活力,定期開展TRIZ培訓、TRIZ交流論壇,依托教師科研項目、競賽項目、畢業設計課題、創意設想等開展TRIZ創新實踐活動。(3)創新中心+創業園。在“雙創”有利背景下,依托雙創政策,特別是學校的創業園,將創新+創業有機結合,利用TRIZ理論優勢,開展創業項目的TRIZ優化與提升;解決創新的目標在于實際運用并提升到創業的發展途徑。
創新教育要落實到實踐中,以實踐來增強所學創新方法和TRIZ創新理論,即體現“做中學”。TRIZ創新教育可通過競賽項目來實踐,如參加中國科協和中國科技部主辦的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大學生TRIZ創新分賽項、全國“TRIZ杯”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等校內外創新類大賽。創新實踐亦可由學生加入教師的教改科研項目、教師技術支持和校企合作橫向課題項目中開展TRIZ工程實踐,提升TRIZ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專業教學環節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定崗實心都可成為TRIZ理論實踐應用的有效載體;TRIZ理論在畢業設計、創新設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TRIZ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將TRIZ理論運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廣西水利電力職業學院從2012年開始,通過專家講座、開設《機械創新設計》等創新課程引入TRIZ理論,而后由機電工程系在2014年成立基于TRIZ理論的機電創新中心,成立院級學生TRIZ研究應用協會。通過TRIZ理論教學實踐,機電工程系取得了創新領域的長足進步,2018年獲得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惠魚組)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廣西賽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第四屆全國“互聯網+”創業大賽金銀銅獎各1項的好成績,其中銀獎項目“萃芽創新教育”更是以TRiZ理論作為核心技術獲得評委好評。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新時代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將TRIZ理論應用于高職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TRIZ理論的使用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實現教學效果提升的同時,TRIZ理論為高職創新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