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園
人有七情六欲,但必須合乎一定的度。高興過了頭就可成為情感增盛,憂郁太甚了,則可導致情感低落。當喜的不喜,該怒的不怒,或悲喜無常,則可表現為情感的倒錯。
精神病中有一類以情感的變化不準確的情感性精神病。這類患者的特點是發病時可呈病態的情感高漲、興奮多動,也可表現為情緒極度低落、悲觀消極。前者稱為躁狂癥,后者稱為抑郁癥。也可以有這兩種情感交替變化發作的,稱為躁郁癥。抑郁患者發病時除了危害自身,牽累家屬以外,有時還可打擾四鄰,甚至危害社會,因此一定要積極地求醫治療,同時家庭監護也尤為重要。
在一般人心目中,躁郁癥的危害性要比抑郁癥大,然而實際情況卻相反。躁狂發作患者常有調戲、毀物、輕微傷人等擾亂社會治安等肇事行為,極少有殺人等嚴重犯罪。重癥抑郁癥患者卻可發生殘酷的殺人、自殺等惡性事件,其嚴重性遠勝過躁郁癥。加之抑郁癥發病時,多表現呆滯少動,使沒有經驗的家屬及醫生估計不足而放松警惕。
臨床統計資料表明,抑郁癥的危害行為有多種。
擴大性自殺決心自殺的患者先殺死家人而后自殺。近年的很多案例,都是年輕母親發病后自責自棄,認為不會撫養孩子,扼死嬰兒后自殺。其殺嬰目的是出于“憐憫”“同情”,怕自己死后,小孩生活困難,拖累丈夫。
間接性自殺即希望對其處死而故意作出重大的犯罪行為,亦稱“曲線自殺”。有一個留學生,以往一帆風順,驕傲自負,自以為在同輩中鶴立雞群,曾有過高漲和低落的情緒交替出現。嚴重抑郁發作時曾有過自殺行為多次未成功,繼而想到不如被殺,死得干脆,隨將一偶遇陌生小孩從樓上推下摔死。事后別人還以為小孩是爬窗跌死的。他想去自首又擔心會寬大處理,就又故意泄露作案過程,希望別人檢舉。后經司法鑒定,送精神病教養院收管。
激情暴發強烈情緒沖動下,伴有意識混濁,可導致殺人沖動行為。少數重癥抑郁癥患者,可于一瞬間從安靜中突然激動狂暴,產生侵犯他人人身及財產安全的行為。破壞結束后又恢復先前的抑郁少動狀態。
自我誣陷由于罪惡妄想的驅使,去到司法部門“坦白嚴重罪行”或兼“誣陷其他好人”干擾司法判定。此類情況多見于重癥抑郁癥。
感應性抑郁一個抑郁癥患者的悲觀厭世思想和抑郁情緒,會影響和感染他周圍的人,可使一些情感脆弱且與患者親密無間者也產生抑郁,同感悲憂,甚致導致集體自殺。其為首者常系真正抑郁癥,受“感應”者,可能只是暫時的心理偏異。
過失性行為輕度抑郁癥時,由于精神活動抑制,使患者注意渙散、記憶減退、漫不經心而出現過失行為。如到商店拿了東西忘記付錢而被當作行竊,實際并無偷竊動機。
對抑郁癥患者,家屬不能掉以輕心,除了嚴防其消極自殺以外,還要注意防止上述危害社會的行為。對于重癥抑郁癥,最好能及時送醫院住院治療。門診治療時要注意,抑郁癥狀的控制,常需1~2周,這個階段,應由醫生和家屬嚴密防范,時時監護,注意患者的情緒、言論,有針對性地及時采取對策,方可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