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偉
現在回想起來,我老伴患抑郁癥是歷史悠久了,而這個明確無誤的結論,在她抑郁癥發生的初期我們并不知曉。
2005年元旦,我所在的單位舉辦展覽,當時老伴已經退休,在家里沒事,便自告奮勇來做義工。她的工作很簡單,坐在展廳門口賣票。按說這樣的工作很平淡,不會發生什么事情,但是蹊蹺的事還是出現了,老伴突發口渴,而且是難以忍受的口渴。當時是冬天,我們都感到不可理解,但是既然口渴,那就多喝水好了,于是咕咚咕咚灌下去一大杯,感覺稍好一點,很快就又渴了,繼續猛喝。
活動結束,回到家,老伴就說她咽喉干癢且有異物。她這么一說,我突然想起早在兩三年前,她就因為咽喉異物感去醫院檢查過,最終什么也沒有發現,吃了幾個月藥,似乎就過去了。如今咽喉再次出問題,是不是舊病復發了呢?于是趕緊去醫院檢查,依舊沒有發現什么大問題,只是普通的咽喉紅腫而已,于是開一些消炎藥吃了,還是不行,她說咽喉非常難受,估計是得上喉癌了。于是換一個醫院,再做各種檢查,依舊查不出問題。
就這樣堅持到春節過后,老伴的心臟又出了問題。到醫院做心電圖,無異常;做心臟彩超,還是無異常。醫生說要不就戴上24小時心臟監測儀,老伴想了想,嫌麻煩,作罷。但是她留有后手,從此不論走到哪里,口袋里都裝著速效救心丸。
春暖花開的時候,老伴的心臟不適似乎消失了,但是腸胃又出了問題,胃疼,胃脹,沒有食欲,看見飯就發愁。人急速消瘦下去。這回不敢掉以輕心了,半個多月就瘦了20斤,那不是要命的事情?于是住院,做全面的消化系統檢查,順便又查了心臟,做了一系列相關的化驗、檢測。住院一周,還是任何實質性病癥都沒有查出來。臨出院前,有個醫生說懷疑是抑郁癥,建議去精神科看看。
說到抑郁癥,我此前也有懷疑,但僅僅是懷疑,老伴也從沒想到或認可自己是抑郁癥患者。
這次出院之后,老伴食欲依舊很差,看見飯就想哭。于是聽從醫生的建議,以精神類疾病的原因再次住院。此時的老伴,精神萎靡,臉色青黃,眼神渙散,對生活毫無興趣。這次住院檢查診斷為重度抑郁癥患者。這一次的診斷,是老伴從絕望走向康復的轉折點。事情其實很簡單,抑郁癥只要診斷正確且對癥下藥,所有患者都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甚至治愈。
十天后老伴出院,食欲正常了,眼神聚光了,情緒也大有好轉。有一天她告訴我,去年因為一點小事,她從家里負氣出走,當時就不想活了,想走到馬路中間被汽車撞死,那就是最好的結果。她也果然這樣做了,在沒有紅綠燈的馬路上強行通過,一輛公交車急剎車停下的時候,幾乎挨到她的身體。此舉自然招來司機一頓臭罵,但她只是木然地看了一眼公交車司機,繼續走自己的路。
正確的診斷加上遵醫囑服藥,老伴的病很快好轉,一個多月以后,身體狀況已然達到基本健康。
之后,遵照醫囑服藥四五年,基本平安無事。但過于風平浪靜的日子會潛伏危機,更何況她患的是抑郁癥,一種極其頑固的疾病。
前年春季,老伴徹底停藥半年之后,突然開始發病,各種抑郁癥的狀況紛至沓來。由于此前已經確診了抑郁癥,而且老伴對自己的病況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她竭力用意志控制自己,盡量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機會就跟朋友出去旅游,強迫自己吃飯等等。但是實踐證明,抑郁癥一旦發作,僅僅依靠意志力是無法抗拒病情進展的。就這樣跟疾病僵持了兩三個月,身體還是垮了,不得不再次尋醫問藥。
這一次求醫就簡單多了,找到精神科醫生,說明病情,一切例行檢查全部免去,醫生對癥開藥,回家按時服用,不出一個星期病況就好轉了。
從二次犯病到現在又過去兩年多,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訓,老伴再也不敢擅自停藥,她每個季度去看一次醫生,遵照醫囑增減藥量,如今的身體狀況已經完全正常。至于什么時候可以停藥,今后還要看醫生怎么說了。
寫完此文,剛好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朋友也是抑郁癥患者,十幾年了。電話里我問到他的病況,他說早已好了。問是否徹底停藥,朋友說還在吃,但是現在的服藥量只有正常藥量的六分之一,這個劑量從臨床角度來講只算是安慰劑了。朋友說,若徹底停藥,心里好像缺點什么,就這么吃著,感覺好,身體好,這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