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宜靜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澄江中學
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經(jīng)歷過磨難的人,不是絕不是一個堅強的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磨煉自己的意志。
相信,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身處逆境。但是我卻要感謝逆境,它能磨煉你的心。讓你變得百折不撓、堅不可摧。
就像北方的鳥和南方的鳥一樣。北方氣候寒冷,鳥兒捕食不易;南方氣候溫暖,鳥兒有充足的食物。因為北方的鳥生活在逆境中,所以一般更加聰明機智、不怕惡劣的環(huán)境。有人曾做過實驗,將食物放在一個透明的厚玻璃片下,讓兩只品種差不多,同樣體型的南北方鳥啄食。北方鳥很快就把玻璃片撬起來,然后推開,輕輕松松那就吃完了里面的食物。而南方的鳥能看見食物卻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吃到食物。過了十幾分鐘,還是沒有吃到。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不僅是鳥,我們也要在逆境中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夠成長。
英國18世著名小說家丹尼爾·笛福,寫了一本名叫《魯濱孫漂流記》的長篇小說。故事里,孤身一人的魯濱孫,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整整28年。他每天都要同惡劣的環(huán)境做斗爭。他面對的逆境,怎能是普通人可以忍受的?雖然剛開始他有點絕望,但是他在逆境中成長了,后來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勤勤懇懇,把小島上的家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直到28年后,一條來自英國的船把他接了回去。感謝逆境,才能讓人更加堅強不屈、堅持不懈。
19世紀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fā)高燒導致腦部受到損傷,使得她失聰又失明了,后來,連話也說不了了。可她沒有對生活喪失信心,反而用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活著。
她在黑暗的世界中長大。在沙利文老師辛苦的教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再用手摸別人的嘴唇,學會說話了。她在老師精心培養(yǎng)下,竟然克服不能看,不能聽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因為海倫在逆境中成長,并且克服了所有的困難,所以她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沒有一棵松柏生活在溫室,是高山的風寒,拉直了它們的身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學會感謝逆境,因為逆境方能讓人成長。
老編酷評:
小作者文筆不錯,語出不凡!首尾呼應,結構合理。運用豐富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比如作家海倫·凱勒的經(jīng)歷,增強了說服性、可靠性,同時也可看出小作者知識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