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是一種主觀癥狀,是機體對于空間關系的定位感覺障礙,是一種運動幻覺。患者感到外境或自身在旋轉、移動及搖晃,同時可伴有平衡失調、站立不穩、眼球震顫、指物偏向、傾倒、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及脈搏、血壓地改變。眩暈應與頭昏相鑒別,頭昏是頭重腳輕的感覺,沒有自身或外境的運動感,常是全身疾病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的一種癥狀。
1.良性位置性眩暈發病期間,患者改變姿勢時要慢,避免頭部和身體突然改變位置,避免服用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要多飲水。
2.一般治療:需要加強心理護理,患者大多有恐懼、不安,可經心理護理解除精神緊張,必要時應用鎮靜安定劑,安定5~10毫克,口服或肌注。患者靜臥,避免聲、光刺激.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補充能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3.對癥治療:嘔吐時用止吐劑滅吐靈10毫克,肌注;或抗膽堿能藥物東莨菪堿0.3毫克,肌注;或阿托品0.5毫克,皮下注射等。
4.對因治療:到醫院檢查有無潛在的心臟病、頸動脈疾病等其他疾病。腦腫瘤予以手術治療;化膿性迷路炎給予抗感染治療,依據不同感染(病毒或細菌)給予有效的藥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予以降壓藥等;對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眩暈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對血管源性病變予以改善循環藥物,如血管擴張劑尼莫地平40毫克,2次/日;對由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可用西比靈5毫克,口服。另外,暈動病患者乘車、船時,應提前給予預防暈車、暈船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