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丹
“走,回農村去。”現在,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開始返鄉,掀起了農村“雙創”的熱潮,他們將在外學到的技術、理念帶回農村,想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闖出一番事業。而這僅僅只是農村農業“雙創”隊伍中的一支。
隨著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深入推進,一大批農業農村創業創新人員投入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雙創”人數越來越多。
農業部農村創業創新工作推進協調機制辦公室主任、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表示,據最新統計,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這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大類群體進軍農業
在“雙創”熱潮中,農業農村創業創新人員獨樹一幟,他們有的帶著夢想,有的帶著情懷進入農業領域,不僅了解城市,也了解農村,為農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構成了農村新動能。
宗錦耀用“三個越來越”概括農業農村“雙創”現狀,即人數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寬、起點越來越高。
宗錦耀表示,這是一支龐大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發展紅利。
農業農村“雙創”涌現出特征明顯的三大類群體,形成蔚為壯觀的“雙創”隊伍:農村戶籍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人員,城鎮戶籍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有意愿有能力的城鎮居民等下鄉人員,農村能人和農村青年等本鄉人員。
據最新數據顯示,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創辦的經濟實體平均可吸納7~8人就業,其中返鄉農民工比例為68.5%,涉農創業占比為60%;農村“雙創”人員平均年齡44.3歲,91.4%為男性,學歷為高中、職高或者大專者的比例為40.7%。
“可見,返鄉農民工仍然是農業農村‘雙創的主力軍。因為現在農村經營環境比過去好很多,土地流轉更方便更便宜,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愿意回來,用在外面學到的東西在農村學以致用,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他同時表示,返鄉農民工越多,還會幫助解決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等問題,有利于農村結構穩定。
2017年700萬人的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許多,專家認為,這對于農業農村來說是一個好現象,會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大學畢業生成為“新農人”
農業農村“雙創”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鑰匙,這把金鑰匙就掌握在“新農人”手中。“新農人”中涌現出一些有夢想、有拼勁、有技術、有理念的大學生創業者,他們耕耘在遼闊的大地上。
從河南農業大學畢業后,從小生長在農村的劉偉選擇回到農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由他一手創辦的永定春天農業有限公司經過近3年的打造,已經逐漸步入正軌。
3年時間對于農業創業者來說是一道坎,“在農業領域,一般前3年是很難實現盈利的,這也讓創業無比艱難。”孔祥智說。
而在劉偉眼里,3年的時間是一種歷練,更是一種享受。他在園區里種植葡萄、蔬菜等經濟作物,前來參觀、采摘的人絡繹不絕。“盡管經營過程中困難重重,選擇進入農業,我從不后悔。”劉偉告訴筆者。
對于將來,劉偉有一個瘋狂的計劃。“我想建設家庭式農場,讓愿意回歸田園的人重新擁有這份幸福,并且將自己開發的智能化、數據化系統應用到農作物種植上,讓種地變得更簡單更科學。”
鄉村旅游、生態農業的日益火爆,為東方鋤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個由大學生創業建立的品牌深受市民歡迎。在重慶黛山大道東方鋤禾的體驗地里,經常看到許多市民在地里種菜、施肥。
“我們非常注重農業與文化、生態的融合,打造農耕文化展示區和體驗區,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等,還市民一個健康的生態食品源,給孩子一個體驗農事的全新旅程。”畢業于重慶大學的東方鋤禾創始人吳書柱告訴筆者。
受過異樣的眼光、不理解的表情后,吳書柱和其他合伙創業者一起,經過千難萬阻后,終于成立了蜀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近年來,合作社與重百、永輝、新世紀等各大超市完成對接,為百姓餐桌供應優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談及農業創業之路,吳書柱感慨萬千,他非常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條路。他認為,未來農村的發展天地會更廣闊,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農村和農業。
農業“雙創”搭載互聯網潛力無限
據調查,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中,70%以上都有外出務工、經商、求學、服兵役等經歷,54.3%使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獲得信息和營銷產品,89.3%的經營主體是多人聯合創業、合作創業、抱團創業。
宗錦耀表示,農業農村“雙創”人員廣泛采用了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現代要素投入明顯增加。據統計,在返鄉下鄉人員創辦的經營主體中有80%以上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項目。這是農民增收的亮點和主要增長點。
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傳統的買賣方式已經變成手機上網一鍵搞定,中間省去了不少人力物力。電商購物渠道成了人們的首選。
許多農業農村“雙創”人員也抓住了這一機遇,將農產品放到網上銷售。“電商的出現,對于農產品的銷售十分有利,尤其是對比較偏遠地區的農產品銷售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電商對于農業現代化起到了彎道超車的作用,效果非常好。”孔祥智說。
劉偉則表示,互聯網的這種銷售方式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做,想在網上銷售好自己的產品,光靠一味的熱情可不行,還需要好的運營和管理。
孔祥智認為,雖然目前勢頭很好,但是當前互聯網在農業方面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潛力無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