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發鵬
每隔一段時間,山東省平度市蓼蘭鎮的養豬場就會迎來“組團”上門的養殖技術服務隊,從飼料配比到疫病防控,從仔豬養護到育肥,總是手把手教,面對面地介紹。養豬場之所以能夠得到這樣“貼心”的服務,是因為這些養豬場是青島德潤畜牧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德潤畜牧合作社”)的社員戶。
合作社跑腿讓養殖戶省心
“咱們合作社的特點和優勢就是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支持。”作為德潤畜牧合作社的經理人,52歲的張國良,兩年來始終堅持帶著合作社的服務團隊,為社員送技術。
張國良充分發揮合作社服務平臺的作用,通過合作社社員抱團發展、統購統售方式,降低了生產成本。“合作社成立后實行‘六統一,即統一培訓、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張國良十分自豪地說,“飼料、獸藥的廠家通過合作社能夠有穩定的銷售渠道,所以愿意安排技術骨干到合作社免費提供技術。這種統一收購飼料,能給社員每噸節省六七百元。”
環保、食品安全嚴把關讓養殖戶安心
按理說,合作社越發展社員越多,可在德潤畜牧合作社恰恰相反。“2015年年底參與進來的社員有120多戶。”張國良感慨,他沒想到一個沒有養殖場實體、純搞養殖技術服務的合作社會得到這么多養殖戶的認可,“我起初感覺能服務更多社員是好事”。但農村地區很多養殖戶對現代化、規范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不感興趣,還是按照落后粗放方式搞養殖。多次上門做工作之后,張國良決定,德潤畜牧合作社要反向篩選,把不接受規范化養殖戶暫停社員資格。一年后,社員從120余戶減少到了80余戶。
此外,德潤畜牧合作社對獸藥監管也很嚴苛。張國良拿出了一個賬本,里面記的不是賬目,而是每個社員戶養殖場的免疫方案。“防疫就得預防為主。”合作社通過技術服務人員的定期走訪,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和不同季節,確定了一套生豬防疫方案,對可能發生的疫病做到了提前預防。社員戶養殖的生豬嚴格用藥標準和劑量,抗生素等獸藥的使用量得到大幅降低,并嚴格執行休藥期,提高了生豬肉質品質的同時,也保證了食品安全。只要聽說是德潤畜牧合作社社員養的生豬,在市場上總能賣到最高價。
社員互幫互助讓養殖戶暖心
互幫互助、抱團發展是合作社設立的初衷,德潤畜牧合作社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蓼蘭鎮李書功的兒子2016年遇到交通意外,現在雖然他家的養豬數量驟減,但合作社不拋棄不放棄,依然堅持為其墊資扶持養殖,與他共渡難關。
德潤畜牧合作社成立兩年來,已經累計為社員提供臨時互助性周轉資金120余萬元,并設立合作社救助資金,累計幫助了學生上學困難、意外或殘疾的4戶困難社員。經濟困難的社員可在合作社免抵押,按同等價格賒購飼料、獸藥。此外,所有社員還享受10元/頭的生豬補貼。這一系列舉措,讓社員感受到了合作社家一般的溫暖,社員間凝聚力增強,成了沒有血緣的親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