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濟社會地位、戶籍類型與區域發展差距: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的影響因素

2018-01-27 18:29:28麻寶斌杜平
社會科學研究 2018年1期

麻寶斌+杜平

〔摘要〕 社會公平現狀測評的內容包括社會資源的實際分配狀況和民眾的公平認知狀況。在現代社會,環境逐漸成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分配客體之一,因此社會公平認知狀況的研究應當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給予充分重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民眾的環境認知狀況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但從社會公平視角對民眾的環境認知問題進行的研究仍顯不足。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數據,從對環境優美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環境公平的感受兩個方面對當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表明,戶籍類型對于環境重要性的認知影響顯著,與農村戶籍人口相比,城鎮戶籍人口更加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區對民眾的環境公平感受也有顯著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從所在地區看,與西部地區相比,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居民更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因此,相關研究發現對于進一步促進環境公平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 經濟社會地位;戶籍類型;環境公平認知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8)01-0073-08

一、問題的提出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正是得益于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人類社會的生活條件才持續不斷地得到改善。然而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科技的發展進步更應當看作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類社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享用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和便利;另一方面,在工業化不斷深入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負面作用也逐漸暴露出來,例如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對于后者,早在1962年,卡森就曾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指出,人類濫用化學合成劑的行為將會通過污染水和食物等進而對人類造成危害〔1〕;梭羅也在《瓦爾登湖》一書中對19世紀初美國由于掠奪性地開發自然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了介紹?!?〕隨著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由其引發的環境風險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因此,自20 世紀中后期以來,環境問題逐漸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有效改善生態環境需要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采取科學和技術治理手段之外,還需要改變已有的環境破壞行為,培訓負責任的環境行為”〔3〕,而培訓負責任的環境行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了解民眾對環境的關心狀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等問題。總的來看,“這些研究除了調查人們對環境問題嚴重性的認知和對解決環境問題的支持度外, 還試圖證明不同社會群體對環境質量的關心是否存在社會、人口、經濟特征等方面的差異”。〔4〕在理論基礎上,既有相關研究大多基于理性主義視角展開,圍繞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其行為選擇及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分析,并逐漸達成從經濟社會地位、城鄉差別、居住地環境狀況等不同視角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共識。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從經濟社會地位視角出發進行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可以為應對環境問題提供政策建議,但也應看到,面對日益復雜化的環境問題,任何基于自利邏輯的“諾亞方舟”式的應對方案都不能為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充分解釋。例如,經濟社會地位較低的社會群體面對環境污染問題,很難通過“用腳投票”的方式應對環境危害,而不得不承受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

當基于理性邏輯分析視角無法為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充分解釋時,就要尋找其他分析視角。理性邏輯視角的不足在于,無法通過在所有社會成員中相對合理地分配與環境相關的權利和義務來應對環境危害。事實上,只有在所有社會成員中對環境權利和義務進行合理分配時,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當我們討論環境權利和義務的分配時,就進入到社會公平領域。由此來看,環境污染問題與社會公平有研究將正義(justice)作為與公平(fairness)和公正(impartiality)相同的概念進行使用。我們認為這些概念是有區別的,正義的內容最廣,公平和公正只是正義的一個子集。其中,公平是指人們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關系是否符合某種實質性的標準或原則;公正則是指應當用何種程序來決定資源分配的方式和原則,它總是與人們如何貫徹、實行既定原則相關,其作用在于摒棄身份、特權等先賦性因素的影響,保證社會成員能夠有參與財富等社會資源分配的平等機會,以及得到同樣的對待。與正義感受相關的既有研究大多采用了“公平感受”的表述方式,并沒有對公平與公正進行區分??紤]到學術界約定俗成的慣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沿襲“公平感”的用法,實際上本文取公平感的廣義理解,包括公平和公正兩個部分。是緊密聯系的?!吧鐣x和環境保護的議題必須同時受到關注。缺少環境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可能變得不適宜居住。缺少正義,我們的社會環境可能同樣變得充滿敵意?!薄?〕社會公平所回答的是社會基本善(社會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合作的成本與收益)應當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問題?;谏鐣降南嚓P理論,現代社會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權利獲得一定數量的社會資源,所有的社會資源分配都是圍繞權利這一概念而衍生出來的。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社會公平的分配客體以及民眾的社會資源分配偏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如何通過合理的安排來有效保障民眾的環境權便成為一項迫切任務。從環境領域看,環境公平的實質仍是分配公平問題,雖然不同學者對環境公平的界定存在差異,但實質上所反映的都是“環境資源、機會的使用和環境風險的分配上,所有主體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權利,負有同等的義務”。〔6〕因此,環境逐漸成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分配客體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享有優美環境資源的權利,也都負有積極維護良好生態環境的相應義務。促進社會公平不僅需要相關社會公平理論的指導,還需要系統了解社會公平的實際狀況〔7〕,而后者又可以分為社會基本善的實際分配狀況和民眾對社會資源實際分配狀況合理性的主觀認知等兩個方面的內容。〔8〕作為社會公平狀況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公平狀況的研究同樣需要關注客觀和主觀兩個不同層面。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深入,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8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4.9%;254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5.1%”。〔9〕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民眾環境意識等問題的研究逐漸增加?!?0〕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以至于引發了一些“鄰避沖突”事件。民眾對環境的滿意度不僅會影響自身總體的生活滿意度〔11〕,還會影響民眾對政府權威的認可度?!?2〕積極改善生態環境、切實保障社會成員的環境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做好環境治理工作需要一套“組合拳”,不僅需要相應的技術進步和改革,還需要系統了解民眾的環境認知狀況。民眾環境知識的測量是環境關心狀況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有研究對環境知識測量的本土化進行了分析,并且設計了相應的測量指標體系?!?3〕此外,有研究從環境污染評估、環保知識認知、環保意識測評、環境治理評價、鄰避情節測評等方面對城市居民的環保態度進行了分析〔14〕;也有研究從環境行為狀況等方面對城市居民的環境行為進行了分析。〔15〕但在環境認知問題上,既有相關研究主要圍繞民眾對環境的關心及其行為等內容展開,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還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endprint

近年來,隨著收入差距等社會不平等問題的顯現,民眾社會公平認知狀況研究逐漸成為熱點??偟膩砜?,既有社會公平認知狀況的測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公平感〔16〕、民眾正義觀念〔17〕、政府再分配偏好〔18〕、正義原則偏好〔19〕、政治參與機會認知〔20〕、教育〔21〕和就業〔22〕等不同領域公共政策的公平感等方面。相對而言,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研究并不多。社會公平認知狀況包括公平觀念和公平感受等內容〔23〕,可從主體、客體、原則等方面著手分析?!?4〕從本質上看,環境公平所涉及的是“各種自然資源以及環境污染風險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25〕問題,所回答的是環境質量重不重要、應當按照什么原則分配環境權利和義務等問題。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對于民眾而言,優美的環境是否重要?對于當前一些環境問題的公平感受如何?又是否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這些都是理論研究有待進一步回答的問題,而系統了解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將有助于為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科學的民意基礎。由此,本文基于一項問卷調查數據,從對環境重要性的認知和對環境的公平感受兩個方面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即通過對相關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提出當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相關研究假設;二是基于問卷調查數據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三是本文的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根據相關實證研究結果提出進一步促進環境公平的政策建議。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假設

總的來看,關于民眾環境關心的影響因素的既有研究,主要從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城鄉差異等不同維度展開。雖然環境公平認知和基于理性主義的環境關心之間存在一定區別,但這些研究視角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分析同樣具有較大啟發意義。因為,既有研究表明,城鄉差別等相關因素也能對社會公平認知產生影響。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經濟社會地位等客觀因素能夠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產生怎樣的影響?本文中,我們將從經濟社會地位、城鄉差別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經濟社會地位與民眾環境公平認知

既有研究表明,個人的經濟社會地位對民眾的環境關心和環境認知狀況可以產生顯著影響。〔26〕其中,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因素對民眾的環境關心和環境認知狀況的影響體現在,收入水平越高對環境問題越關心;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環境問題越關心。〔27〕基于這種分析視角,本文認為:從理論層面看,在經濟社會地位的相關因素中,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類型等變量都能夠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重要影響。

首先,個人的收入水平會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影響。具體來看,基于需求層次理論以及匱乏假設的相關分析,人的需求呈現出一定的次序性。如果個人收入水平越高,其對環境質量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就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也更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個人收入水平對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影響的研究假設:

假設1:收入水平越高,就越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也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其次,受教育程度會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明顯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環境的相關知識就越了解,也更能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環境污染的危害,因而更會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受教育程度能夠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影響的原因在于:在現實生活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群體在對環境公平狀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僅認為環境優美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也會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當享受同等的優質環境資源。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受教育程度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影響的研究假設:

假設2: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也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最后,從職業類型看,既有研究表明,由于工作經歷以及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差異,不同的職業類型也會對民眾的環境關心和認知狀況產生明顯的影響〔28〕,其中,農民對環境的關心程度是最低的。〔29〕與農民相比,國有部門和民營部門工作人員可能更看重環境的重要性,也更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所以,職業類型的這種差別也可能會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顯著影響。由此,我們提出如下職業類型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影響的研究假設:

假設3:與農民相比,國有部門和民營部門的工作人員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也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二)城鄉環境差別與民眾環境公平認知

從關于民眾社會公平感受的既有研究看,城鄉居民的公平感受之間存在明顯差異,相關研究還從公平原則偏好、不平等歸因以及社會心理等方面對這種認知狀況的差異進行解釋。目前,城鄉之間的環境狀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而且根據“差別暴露”理論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更關心環境問題,這種差異“可能因為有更大概率遭遇環境危害而比鄉村居民更加關心環境”?!?0〕從本質上看,人們的社會公平認知是基于自身經歷形成的,這意味著城鄉之間的環境差異可能會對環境公平認知產生影響。沿著這種分析思路,比較得知,城市居民可能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此外,考慮到當前存在的“戶居分離”現象,從農村走向城市的流動人口也比農村居民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由此,我們提出如下戶籍類型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影響的研究假設:

假設4:與農村戶籍人口和農村居民相比,城鎮戶籍人口和城鎮居民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認為環境優美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價值,也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差距與民眾環境公平認知

除經濟社會地位之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會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產生影響。從宏觀層面看,對5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環境關心問題的既有研究表明,空氣質量、水體質量等環境狀況與環境關心之間具有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如果環境問題越嚴重,人們對于環境問題的關心就越強烈?!?1〕由于民眾的社會公平認知狀況依托在相關資源的實際分配狀況上,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就可能會受到區域層面因素的影響。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環境問題等都不相同,因而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體驗存在差異。如果人們受到的環境危害較大,就更可能認為環境優美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價值。具體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不同地區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民眾可能更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影響的研究假設:endprint

假設5:與西部地區居民相比,東部和中部地區的居民更看重環境的重要性,認為環境優美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價值,也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三、數據來源與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2014年6-8月期間,“我國社會公平正義現狀測評與改善對策研究”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感狀況調查”。此次調查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采用分層分階段法實施,共發放問卷2600分,回收有效問卷2425份,回收率為93.3%。

(二)變量操作化

1.因變量

此次研究的因變量是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狀況,包括環境重要性認知和環境公平感受兩個方面。其中,環境重要性認知變量是通過一組選項組成的選擇題進行測量,選項包括:養老和醫療保障、經濟發展、社會安全、政治穩定、官員廉潔、國力強大、環境優美、收入分配公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民族團結、誠信友愛、公民參與和其他。在調查過程中,調查對象從中選出其認為最重要的三項,中選項記為1,未中選項記為0。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我們將環境重要性認知作為二分變量進行處理。其中,選項1意味著受訪者認為環境優美是重要的,選項0意味著受訪者認為環境優美不重要。此外,民眾環境公平感受變量則通過“一些人生活在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這一問題進行測量。在調查過程中,受訪對象根據自身實際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說不清楚、同意、非常同意”五個選項中進行選擇。在具體分析過程中,我們同樣將其作為二分變量進行處理,將“非常同意、同意”的選擇編碼為1,表示調查對象認為一些人生活在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將“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和說不清楚”的選擇編碼為0,表示調查對象認為一些人生活在污染地區是公平的。

2.自變量

此次研究的自變量主要有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職業類型、戶籍類型、現居住地等。在分析過程中,我們按照個人年收入水平的差別,將全部樣本分為低收入者、中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中高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分別編碼為1、2、3、4、5,數字越大表示受訪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按照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將全部樣本分為初中及以下、高中(含中專和技校)、大學、研究生,分別編碼為1、2、3、4,數字越大表示受訪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按照工作部門性質的差異,將全部樣本分為農民、民營部門和國有部門,分別編碼為0、1、2。按照戶籍的不同,將全部樣本分為城鎮戶籍和農村戶籍,分別編碼為1、0。按照現居住地的不同,將全部樣本分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編碼為1、0。其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定序變量,其余變量都是分類變量。

3.控制變量

此次研究的控制變量主要包括性別(男、女)、政治面貌(是否中共黨員)、年齡(1949年之前出生、20世紀50年代出生、60年代出生、70年代出生、80年代出生、90年代出生)、宗教信仰(是否信仰宗教)、所在區域等。其中,年齡變量作為定序變量,1949年之前出生編碼為1,20世紀50年代出生編碼為2,20世紀60年代出生編碼為3,20世紀70年代出生編碼為4,20世紀80年代出生編碼為5,20世紀90年代出生編碼為6,數字越大表示調查對象的年齡越小。其余的控制變量都作為分類變量處理。在性別變量中,男性編碼為1,女性編碼為0,后者為參照群體;在政治面貌中,中共黨員編碼為1,不是中共黨員的編碼為0,后者為參照群體;在宗教信仰變量中,信仰宗教的編碼為1,不信仰宗教的編碼為0,后者為參照群體;按照所在區域的不同,將全部樣本分為西部地區(陜西、內蒙古)、中部地區(湖南、河南)、東部地區(北京、上海、廣東、山東),分別編碼為0、1、2,前者為參照群體。

按照上述設計,我們對相關變量的具體構成情況進行了統計(見表1)。從變量的統計結果看,認為環境優美是一項重要價值的占20.6%,與此同時,認為一些人生活在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占53.4%,這表明當前民眾對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高。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如何有效增強民眾的環境意識是一項迫切任務。

四、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問卷調查數據,我們首先分析了民眾對環境問題重要性的認知的相關影響因素(見表2)。具體來看,在模型一中,我們只是放入了相關的控制變量,在這些變量中,只有性別變量能夠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即與女性相比,男性對環境問題重要性的認識相對較弱。在模型二中,我們又在模型一的基礎上放入了相關的自變量。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在該模型中,性別變量依然能夠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即與女性相比,男性對環境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更弱一些。此外,在相關自變量中,戶籍類型自變量能夠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與農村戶籍人口相比,城市戶籍人口對環境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更強,更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并且這一結論與本文的相關研究假設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出的其他研究假設并未得到有效驗證,個人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工作部門性質、現居住地以及所在地區等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并不顯著。接下來,我們對當前民眾環境公平感受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見表2)。

從回歸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在模型三中,我們只是放入相關控制變量,而且在相關的控制變量中,沒有任何一個變量能夠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在模型四中,我們在模型三的基礎上放入相關自變量,結果表明,在相關自變量中,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區域等變量能夠對因變量產生顯著影響。具體來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對人們的社會公平感受和認知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就更有可能在較大的視野中認識相關問題。從所在區域上看,與西部地區民眾相比,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民眾更加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這一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地區的居民對于環境污染問題的公平感受更為強烈,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而論文其余關于民眾環境公平感受影響因素的研究假設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驗證。endprint

五、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也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過程。但對于人類社會而言,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雙重影響:既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便利,也給自然環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正因為如此,自20世紀中后期以來,不斷惡化的環境問題日益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對民眾環境行為和態度的研究逐漸增加。但是,既有相關研究主要基于自利邏輯圍繞民眾的環境認知及其行為等問題展開,并分析了社會經濟地位、城鄉差別、職業類型等對其環境態度和行為的影響。比較而言,從社會公平視角對環境認知狀況進行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因為,基于理性人的“諾亞方舟”式應對方案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而只有在全體社會成員中就環境權利和義務進行合理分配才能有效應對環境問題。在實質上,社會公平理論所回答的是社會的基本善應當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問題。從社會公平視角看,環境也是一項重要的分配客體。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公平的實質是如何分配與環境相關的權利和義務。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顯現,在社會成員之間如何對與環境相關的權利和義務等進行合理分配便成為環境公平的重要內容。環境公平狀況的測量需要同時關注主觀和客觀兩個維度。其中,從環境問題的社會公平認知看,相關研究可從兩個方面展開:民眾是否認為環境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平分配客體,即環境優美是否重要;由于環境污染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民眾是否都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

沿著上述分析思路,本文主要從經濟社會地位、城鄉差異、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維度分析當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戶籍類型、受教育程度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能夠對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產生影響。其中,在戶籍類型上,與農村戶籍人口相比,城鎮戶籍人口更加看重環境優美的重要性。此外,受教育程度和所在地區也能夠對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產生顯著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從所在地區上看,與西部地區相比,中部和東部地區居民更傾向于認為一些人居住在環境污染地區是不公平的。促進環境公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盡可能在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分配與環境相關的權利和義務?;谏鲜鲅芯拷Y果,本文提出進一步促進環境公平的政策建議:第一,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努力提高環境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有效解決當前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是環境治理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和關鍵環節,而做好環境治理的相關工作需要著力健全和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持續推進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從而形成環境治理合力。第二,通過政策體系創新積極推動綠色發展。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實踐表明,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并非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應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環保工作力度,有效改善總體環境狀況。促進綠色發展不僅需要通過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來促進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轉型,而且應當積極引導社會成員綠色消費習慣和行為的形成,為實現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第三,不斷強化社會總體的環境觀念和環境意識教育。民眾的環境意識對于促進環境公平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民眾總體的環境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而增強民眾環境意識的關鍵在于,通過行之有效的環境知識教育增強全社會對環境質量的重視。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其中的關鍵在于提高社會總體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只有全社會總體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得到提高,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才會真正提高。此外,這也必然會為環境的改善奠定堅實基礎。第四,繼續加強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有效促進區域間的均衡發展,從而形成改善環境的合力。目前不同地區的環境質量并不相同,因此致使不同區域民眾的環境體驗存在差異,而這又對人們的環境公平認知產生影響。具有不同環境體驗的民眾,其環境公平認知存在明顯差異。本文相關研究表明,區域發展狀況與民眾環境公平認知狀況之間有著密切聯系。由此,提高民眾的環境公平認知需要按照“協同型政府”的要求,積極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32〕,進而有效實現不同區域之間經濟社會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卡森.寂靜的春天〔M〕.呂瑞蘭,李長生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3.

〔2〕〔美〕梭羅.瓦爾登湖〔M〕.潘慶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1-32.

〔3〕〔15〕彭遠春.城市居民環境行為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75-183.

〔4〕盧春天,洪大用.建構環境關心的測量模型:基于2003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J〕.社會,2011(1).

〔5〕〔美〕溫茨.環境正義論〔M〕.朱丹瓊,宋玉波,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

〔6〕〔25〕洪大用,龔文娟.環境公正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述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6).

〔7〕麻寶斌,杜平.社會正義測評:主題、內容與框架〔J〕.理論探討,2014(2).

〔8〕〔23〕麻寶斌,錢花花,杜平.公平優先于公正:中國轉型時期民眾政治參與認知狀況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2).

〔9〕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EB/OL〕.http://www.zhb.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706/P0201706058336559140777.

〔10〕郗小林,徐慶華.中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19-93;王民.環境意識及測評方法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115-245;洪大用.環境友好的社會基礎:中國市民環境關心與行為的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7-144.endprint

〔11〕朱迪.市場競爭、集體消費與環境質量——城鎮居民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社會學研究,2016(3).

〔12〕左翔,李明.環境污染與居民政治態度〔J〕.經濟學(季刊),2015(4).

〔13〕洪大用,范葉超.公眾環境知識測量:一個本土量表的提出與檢驗〔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4);洪大用,范葉超,肖晨陽.構建環境關心量表的中國版(CNEP)——基于CGSS2010數據的再分析〔J〕.社會學研究,2014(4);盧春天,洪大用.建構環境關心的測量模型:基于2003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J〕.社會,2011(1).

〔14〕鐘楊.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態度藍皮書(2013-201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41-105.

〔16〕麻寶斌,杜平.結構分化、觀念差異與生活經歷——轉型時期社會公平感的影響因素分析〔J〕.江漢論壇,2017(3).

〔17〕麻寶斌,杜平.中國人的正義觀念及其現代轉型〔J〕.新視野,2016(6).

〔18〕麻寶斌,杜平.社會轉型期民眾的政府再分配偏好及影響因素〔J〕.云南社會科學,2017(5).

〔19〕杜平,麻寶斌.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轉型期社會正義原則偏好的影響因素〔J〕.新視野,2016(6).

〔20〕麻寶斌,于麗春,杜平.收入水平、政治社會化與參與意愿——轉型期公眾政治參與機會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

〔21〕麻寶斌,范瓊,杜平.中國現階段教育政策公平感研究〔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6(3);麻寶斌,于麗春,杜平.中國民眾教育政策公平認知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17(3).

〔22〕麻寶斌,杜平.中國民眾對就業政策公平感受的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7(5).

〔24〕杜平.中國的社會轉型與民眾正義觀念變遷〔D〕.長春:吉林大學,2016:14-16.

〔26〕〔28〕Kent D. Van Liere, Riley E. Dunlap. The Social Bas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A Review of Hypotheses, Explan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0(2):181-197.

〔27〕洪大用,盧春天.公眾環境關心的多層分析——基于中國CGSS2003數據的應用〔J〕.社會學研究,2011(6).

〔29〕〔30〕范葉超,洪大用.差別暴露、差別職業和差別體驗——中國城鄉居民環境關心差異的實證分析〔J〕.社會,2015(3).

〔31〕王琰.環境問題驅動下的環境關心:基于WVS2010的跨國多層分析〔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32〕李輝.區域一體化中地方政府間合作的預期與挑戰——以協同理論為分析框架〔J〕.社會科學輯刊,2014(1).

(責任編輯:陳 果)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88av在线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99性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爱爱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成年人国产网站| 欧美亚洲第一页| 欧美色伊人| 亚洲综合在线网|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久草视频|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二级毛片| 91色国产在线| 欧美激情综合|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网站|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欧美国产视频|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无码丝袜人妻|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基地| 日韩天堂网|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91亚洲视频下载|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色偷偷综合网| 69综合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