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梁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一樣,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正指引著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一、時代背景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上下五千,有史可考。跨入新世紀,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奮發圖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也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前蘇聯共產黨,政權上鞏固,理論上成熟,創立了列寧主義。但列寧主義后來在蘇聯沒有發展,最終丟了旗子,丟了政權,國家解體了。
國際上,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南海、釣魚島、朝鮮半島,暗流涌動,紛爭并起。中國是大國,在世界舉足輕重。我們的發展不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我贏你輸的發展,對他國、對世界絕不是挑戰和威脅,全面展示了開放、和平、合作、共贏的外交新思想,向國際社會清晰地傳遞了中國的國家意志和國際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一錘定音;
“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擲地有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催人奮進;
“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一語中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令人鼓舞。
二、主要精神
(一)一個主題: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向全世界宣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二)兩個百年目標
建黨100年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建國100年時,實現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三)三大抓手: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
1、深化改革
“面對未來,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最具有特色的思想,其主要特點:
一是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改革思想。他強調,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二是各項改革協同配合推進的全面改革思想。 中國新一輪改革是“全方位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統籌推進的全面改革。
三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辯證統一的改革思想。指出,“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都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
四是始終堅持改革正確方向的改革思想。他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
2、依法治國
法,就是公正、公平。依法治國,重在提升治理國家的能力:使我們的民族更加自豪;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使我們的人民更加幸福。
3、從嚴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從嚴,是黨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作風建設如此,黨的建設如此,黨和國家一切工作都如此。
習近平提出,“老虎蒼蠅一起打”,彰顯了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堅定決心。
“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
(四)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1、政治意識
政治意識,就是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以及對于政治現象的態度和評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決勝全面小康、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黨員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保持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鑒別力,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2、大局意識
大局意識,就是要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顧全大局。
3、核心意識
核心意識,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聽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威信。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管一切,領導一切。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各種風險與挑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4、看齊意識
看齊意識,就是要經常主動全面地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看齊,向黨中央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項決策部署看齊,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為何強調“核心意識”?
當今中國治理、中共執政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世所罕見。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調整,國內格局正在深刻變革,中國面臨兩個棘手的世界難題,即“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有智慧、有擔當的領導核心,這事關13億多中國人民的福祉和利益。endprint
“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一是“集中統一”,這是中共執政發展的根本所在。黨內分裂、不團結,是政治隱患、危機之源。鄧小平說,“只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有一個好的常委會,只要它是團結的,努力工作的,能夠成為榜樣的,就是在艱苦創業反對腐敗方面成為榜樣的,什么亂子出來都擋得住。”這是在總結國內外共產黨政權興衰史的基礎上,得出的深刻經驗教訓。蘇共亡黨,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黨內政治力量分裂、意識形態分歧,這不得不讓我們警省。
二是治理中國、變革中國,需要有中央權威。中國是大國,近千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共是大黨,近九千萬黨員。如果沒有堅強有力的中央權威,簡直不可想象!無論是地方還是部門,必須把分管的工作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銜接、統一起來,必須經常、主動、全面地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看齊,決不可自搞一套、陰奉陽違。
三是中央必須要有權威。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無論是“啃硬骨頭”,還是“涉險灘”,都需要有中央權威,需要有打破體制內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改革權威。
簡而言之,“四個意識”的提出,標志著中國政治、中國治理進入一個新階段,將深遠影響未來幾年的中國政治格局和改革績效。黨中央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將以更大的權威與擔當,帶給中國民眾更多獲得感。
(五)五大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的主題。在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攸關“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和發展著力點,是我們黨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再深化和新飛躍。
三、我們咋辦
(一)加強學習,深入理解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
實干興幫,空談誤國。
總而言之,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正處在一個朝氣蓬勃的時代,一個奮發圖強的時代。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