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丹
最近,一組題為《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畫個像》的系列漫畫成為“網紅”,持續霸屏。
這組漫畫自2017年12月13日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陸續推出后,網友紛紛給出了“中肯走心”“直擊痛點”的好評。
這組漫畫的誕生,源于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的重要指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首次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
所謂“四風”,是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那么,現階段糾正“四風”問題,為何要重點查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兩風”?
“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習近平總書記就查擺和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出重要指示之后,中央紀委有關負責同志在答記者問時指出,“經過五年整治,在‘四風問題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基本剎住,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并且有了很多新表現新動向”,并列舉了十種主要表現,涉及貫徹落實、調查研究、服務群眾、項目建設、召開會議、改進文風、責任擔當、工作實效、履行職責、對待問題等諸多方面。
對于這十種表現,從一些中央媒體的相關報道中可以發現,在某些領域尤為突出,比如脫貧攻堅工作。
“從脫貧攻堅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發現的問題看,雁過拔毛、吃拿卡要、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靠口號攻堅,以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待中央決策部署的現象時有發生。”在2017年8月上旬出版的第15期《中國紀檢監察》雜志上,一篇題為《加強作風建設 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評論員文章這樣嚴肅指出。
在此之前,同樣發表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的一篇題為《以鐵的紀律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和各級紀檢機關強化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綜述》的文章,不失為這句表述的注腳。
文中提到,面對日益臨近的脫貧期限,面對越來越難啃的“硬骨頭”,尤需擼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動真章。但有的地方和黨員干部玩起了“數字”游戲、做起了表面文章,“扶貧干部在貧困戶家冒充干兒子”“孤寡老人家里擺放跑步機”“‘精準識貧變成‘精準填表,全村扶貧統計表填寫一遍,駐村第一書記就需要簽名2080次”“提前幾年跑步進入全面小康”……諸如此類奇葩現象屢屢見諸報端。
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不僅出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2017年12月中旬,《瞭望》雜志刊發題為《新“形象工程”調查》的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近五年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受到相當程度遏制,但一些地方也出現“不建樓堂建場館、不顧實際造景觀”等值得關注的“四風”問題新變種。
該文舉例說,一些城市熱衷于建設豪華場館,某北方城市每個文體場館都請不同的“國際大師”來設計;一些鄉村掀起“景觀熱”,爭先恐后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園、大廣場等,一個入村牌坊花費以百萬元計……這些“形象工程”看似新情況,實則老問題,“腦袋一拍可能幾百億元就沒了”。
“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
“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和注意,為什么老問題屢屢被曝光,卻又屢屢發生?”
面對輿論的質疑,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分析認為,這說明個別領導干部在思想深處還沒有真正意識到“四風”問題的危害性,“仍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心存僥幸”。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就曾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實質進行過深刻剖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官僚主義實質是封建殘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做官當老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
從中不難看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是憑空產生的,之所以一些黨員干部想方設法為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追求好看的“政績”。
“2011年至2014年間,遼寧省所轄市縣經濟數據弄虛作假嚴重,這與部分領導干部為出政績挖空心思‘粉飾太平有很大關系,正所謂‘數字出官‘官出數字。”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遼寧代表團的一位人大代表痛斥不正之風的危害時這樣說。
當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產生,還與一些黨員干部的懶政怠政密不可分。比如,制定文件機械照抄、出臺決策“依葫蘆畫瓢”、不分緣由地“一禁了之”、不顧實際地“搞一刀切”、不問是非地“各打三十大板”等等,都屬于此類。
據報道,有些地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歪風嚴重,甚至專門設計了一條“作秀型”調研線路——無論什么調研主題,領導干部走的都是同一條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有些單位和群眾成了被調研“專業戶”,一套說辭對不同的領導說了無數遍。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形式主義的發生,有時是被官僚主義給“逼”出來的。據報道,曾有基層干部向媒體反映:“某一天晚上8點多來了一個電話,通知第二天中午12點之前摸清楚全縣某某行業的生產情況。但即使犧牲睡覺時間,通宵達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而上級的指令就在那兒,第二天非交差不可。怎么辦?你懂的。”
“中央要求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結果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以官僚主義反對官僚主義,那不就成諷刺了嗎?特別是不要出那么多簡報。中央反對文山會海,結果搞一場活動出的簡報比平常還多,成了更嚴重的文山會海,豈不是笑話?”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年前說的這段話,如今依然極具現實針對性。
“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新階段。endprint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由此破題。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中央八項規定實施5周年“成績單”顯示:2012年12月至2017年10月底,全國累計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93 168起,處理262 594人,平均每天超過140人。
關注中國時事政治走向的新加坡《聯合早報》這樣描述中央八項規定:當時很少人預見到,公款吃喝、文山會海等中國官場的“老大難”問題,竟然出現如此明顯的改善。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仍在持續發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
黨的十九大之后,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就審議通過《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研究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明確傳遞出“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強烈信號。
與此同時,一些細節不斷釋放出新信號。2018年第一天,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全新改版正式上線,《“四風”曝光臺》正是新設欄目之一。尤為特別的是,其第一期曝光的三起案例,既有事例,又有點評,大大有別于此前的幾種通報。
“案例配點評,這種新的通報形式傳遞了這樣的信號:通報本身不是問題的終結,更不是反‘四風的目的,而是通過點評找準遏制‘四風治本之策,提出可操作性建議,防止‘四風反彈回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杜治洲認為,反“四風”是實現不能腐的重要途徑。
查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關鍵在落實,最終看成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擺擺表現,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別要針對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突出問題,拿出過硬措施,扎扎實實地改。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形成“頭雁效應”。在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義,以好的作風確保好的效果。
在2018年1月11日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把手”要負總責。從總書記的態度不難看出中央解決“四風”問題的堅定決心。endprint